欢迎来到山村网

高校学生管理分析(3篇)

2019-02-03 12:05:13浏览:37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第一篇:高校学生管理中新媒体的重要作用摘要:随着我国步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在不断革新和发展的同时,信息通讯技术也得到了

第一篇:高校学生管理中新媒体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步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在不断革新和发展的同时,信息通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其发展的情况下,新媒体已经逐推广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新媒体的繁荣发展过程中,不但对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变革带来深刻影响,也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方式。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新媒体手段的引入与应用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群体的学习沟通与交流、生活方式等,满足了学生具有独特与鲜明个性的发展需求,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手段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笔者在本文简单阐述了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征,着重探讨了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其中必须迎接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变革;思想观念;学生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高等院校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不断的被重视和关注,在新媒体对人们思想的冲击下,也直接的影响到了高等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不同的时期,高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在新时期下,广泛推广新媒体手段与高校学生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方面能够直接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令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在一定阶段有所提升。因此,要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作为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有所面临的问题,或者是对于新工作模式有所提出的要求时,都将要积极的实施相应的措施去提升管理者的基本素养和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步伐和力度。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现阶段而言,新媒体本身具有:技术上全数字化、应用方面强交互性以及较高的智能化、传播层面的自媒体化、社会领域的虚拟化和全方位的渗透能力以及更深层面的数据化,而这些属性概括了当下新媒体之“新”的基本内涵。

(二)新媒体的特征

理解和把握新媒体的基本特征是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切口,在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的途径,传播内容,传播状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1.及时性。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手段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许多的终端产品被更加广泛地普及和应用。

2.互动性。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传播都是单向的,是一点对多面的传播方式。但是新媒体可以实现在传播过程中“多对多”的传播方式。

3.时空性。新媒体可以拓展信息的传播空间,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并且可以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起新的独立的媒体空间。但是传统媒体就不具备这一功能特征。

4.多元性。在新媒体的时代环境影响下,只要能够具备上网的条件,人们就能够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的地点接收信息。并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有的甚至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快速的成为网络媒体的头条,并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5.共享性。信息作为媒体环境的核心。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互联网、手机等终端代表了新媒体完善和填缺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实现了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二、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目前我国国内学生的成长的阶段来看,高校的学生在处于一个心理的成长和活跃期。在这个成长的阶段,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意义。相比之下,新媒体比传统的媒体具有更为广泛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如果将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运用合理并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大力度的提高和培养高校阶段学生的行为素养以及人格和道德素质。

(一)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现如今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信息通讯手段越来越多元化。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或者多个QQ账号或者是微信和微博等。通过这些,学校或者是班级在组织活动以及探讨学习都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改进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式

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新型的管理工作模式,提高高校对学生管理水平。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得到改善和进一步的发展,促使了高等院校迅速扩建和发展,从而导致了各高校学生数量普遍增大。现阶段,在高校的学生大多都已90后为主体,为了确保在新时代的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对于他们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求各高校要紧跟他们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环境变化而做出相对应的改变。因此,在高校管理学生的工作过程中,新媒体的介入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其互动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新媒体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可以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以及知识的提升是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探索,并且有利于互动吸引学生深入其中,使得所学的知识能够拓展创新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四)增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成才与就业,关系密切。大学生的发展不仅决定于其在大学期间所受的专业教育,而且也决定于个体的非智力性因素影响,其中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其影响最为直接的。在新时代新媒体的影响环境下,高校教育要集合新媒体手段,以多媒体的教育方式来开展教学,促使高校在结合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与创新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三、新媒体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告诉发展,的确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不彻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立德树人”,但是新媒体这一技术介入到高校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过程中完全打破了这个传统的意义上的国家地域性观念。大学时期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要时期。而在新媒体的影响下,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在短时间得不到彻底的转变。

(二)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投入力度不足

在高校学生管理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够完善,在管理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投入的力度也不够大,使得整个过程中高校管理者不能开展有效地管理工作。就对照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队伍来说,在面临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管理过程中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难题或者是问题时,与现实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管理学生的队伍应该有确立明确的新媒体环境下的管理目标。

(三)学生管理机制缺乏完善

网络内容丰富多彩,但却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其学生的身份,情感以及思想等都也被虚拟化,这使得管理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暴露出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进一步的完善。在应用新媒体来更有效的开展管理学生这项工作的同时,也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制定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约束学生对网络的诱惑,出现沉迷于网络的现象。

(四)学生管理方式的创新性不足

新的时代下,最缺乏的就是随着时代进步的脚步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来说,在管理过程中所用的管理方式要与时俱进。目前阶段,就我国来说对于管理高校学生的方式来说都还采用传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管理的方式。开创和革新新的学生管理方式,将有助于提高高校对学生管理的水平。

四、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观念,改进师生交流模式

在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工作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师生交流模式。高校可以开展有关新媒体的课程教育,提高和加强师生在新媒体技术上的运用能力。在新时代新媒体的背景下,管理教师开设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平台,比如以QQ、微信等多种通信手段作为交流的形式,使得高校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这样的交流平台上学生可以方便的与他人进行知识上的交流,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实现新媒体背景下沟通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二)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与团队建设

在目前高校校园当中,新媒体已经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要加强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还将要掌握和使用各种传媒工具,从而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因为,高校的管理人员的来源不同,有的是非计算机或者是非信息化专业人员,媒体背景下信息化水平都普遍较低。因此,高校要着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更进一步的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及网上操作的能力。

(三)健全基于新媒体的学生管理机制

人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虽然在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将会带来不好的一面努力完善和应用新媒体的工作机制,在高校管理学生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健全和完善系统的工作机制,并要组建学生管理服务的网络体系。因为,一些不好的信息将会通过互联网以及手机等平台进行传播,这些不良的信息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我们高等院校应该要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新的反应机制,要在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的引导下,对某些不良有害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澄清,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有关反映学生切身利益的热点以及难点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在思想上始终保持高度的稳定和纯洁。

(四)加大对学生思想的科学引导与媒介素质教育力度

要想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就要利用新媒体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被受到广泛的重视。高校可以应用新媒体这一技术,开展和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活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五)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务教学管理

通过网络互动达到开展思想教、政治、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但是,高校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校学生的视野,方便了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的同时,它也存在影响高校学生健康发展、学生惰性提高的危害。所以在高校应用新媒体这一技术进行管理工作时,要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开展。方便快捷的网络生活给学生带来了便利,在网络条件下,学生节约了很多时间,也减少了程序上的麻烦。在应用新媒体来更有效的开展管理学生这项工作过程中,要制定和完善管理机制,实施线上与线下管理同步进行,充分利用网路的优势,也最大程度的规避网络的不良影响。例如开发属于自己的高校手机APP教学管理互动软件,将这些应用于教学通知成绩查询等教务教学工作中,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从而实现新媒体背景下沟通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标准。新媒体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管理部门必须要深刻的认识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要结合高校本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把传统和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结合,充分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的实效。在高校管理学生的工作过程中,高校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对学生开展思想教、政治、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但是,高校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校学生的视野,方便了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的同时,它也存在影响高校学生健康发展的危害。所以在高校应用新媒体这一技术进行管理工作时,要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开展。总而言之,高校一方面要依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改进和完善新的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机制,而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意识,健康意识的教育。所以说,高校应该提高网络新媒体对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把握和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开拓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隋善杰.新形势下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2]施杭.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05)[3]赵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3)

[4]郭妮飞.浅议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才智,2012(31):217

[5]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

[6]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

[7]徐静洁.新媒体环境下河北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8]周慧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9]王慧君.校园媒体在高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

[10]田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02)

作者:王丹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第二篇: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较快,思政教育模式也紧随起步,思政教育模式的实施,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水平。介绍了高校思政教育基本特点,分析了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限制因素,继而提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充当了文化传播的桥梁,新介质的引入,发展速度惊人。从最早出现的人人网、网络论坛等,转变成现在的微信、微博,各种社交网站不断出现,不断更新,网络新媒体也逐步健全,时刻和网络媒体为伴的大学生,深受影响[1]。这是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新时期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应对这种转型,获得广泛的空间,认可网络新媒体的存在,变革教育管理模式。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特点

思政教育模式,坚持以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为引导,考虑学生思想教育实际,构建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方案和教学体系,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教学方法,摆正学生思想意识。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对高校生人文素质教育而言,思政教育管理教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思政教育管理教学问题矛盾较多,为符合新课改要求,需要变革思政教育管理教学。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教学模式的变革,调动高校学生在学习思政教育管理中的潜质,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情况,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应引起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老师的重视。理想信念集中体现了“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信念确定后,指明了前方的方向,具备了前进的动力,精神生活将多姿多彩。大学生的开放意识较高,知识层次也很高,不满足于现状,追求理想主义[2]。理想信念的内容丰富:人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事实上,充满理想的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意识模糊。

二、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限制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因素

(一)变幻莫测的文化环境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相关改革逐步深入,文化形态呈现多元层面,处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格局中,高校学生具有较差的分辨能力,自控力弱,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到多方因素袭扰,被错误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侵蚀,阻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各种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

国内许多高校实施了教学改革,面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凭借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在全球竞争中夺得优势,我国日渐重视人才培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渐增强,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各种教育投入不断增多。各高校工作重心即,借助健全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手段,从整体生提升学生素质,实现学生的协调发展。

三、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让高校学生高度自制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普遍采用班级授课,这是一种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使得班主任或辅导员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解班级所有同学的实际情况;班主任或辅导员担负繁重的管理任务,无法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与管理。这需要提高高校学生的自制能力,各高校要逐步健全并创新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模式,产生良好的学生管理水平。

(二)提升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高校度过很长一段时间,学校在学生学习及素质的提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入手,对高校学生实施管理,充当学生发展的纽带,使学生在无形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顺利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以增强对学生的管理,提升学生的管理水平。

(三)使高校学生养成自觉服务意识

当今世界需要和平和发展,相互扶持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各大高校要提升学生自觉服务的意识,参与服务人们当中,以自觉服务价值观为导向,调整好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提倡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成为一名志愿服务者,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活动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破除了守旧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了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实现了自身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今先进的思想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主体地位。文化传播较为普遍,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变革提供借鉴,全程创新媒体技术契合了思政教育特点,拓宽了理论元素传播领域,便于课程凸显育人作用。当前最新元素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政教育紧随时代发展,健全、创新我国思政教育管理模式,使高校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引导。结合现阶段思政教育模式,不断优化、变革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与模式,提升高校管理质量与水平,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促使祖国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瑜.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探讨[J].读天下,2016(12):90.

[2]许艳.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探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149~149,150.

作者:王文鹓单位:西安医学院

第三篇:依法治校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过程不规范等问题后,提出通过营造法治校园文化、完善全面的法律法规、完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等有效途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措施。

关键词:依法治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2003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1]。2010年由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明确把“坚持依法治校”作为未来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法治化管理不仅是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工作,也是推进高校管理法制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实现高校法制文化的重要举措。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

依法治校就是各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特别是在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与内部治理的活动中,要秉承法治精神与法治原则,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对高校的各项事务进行规范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2]。学生管理是高校各项事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高校依法治校,就要求高校实现学生管理法制化。

二、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现状

(一)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缺失法制观念

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者主要是学工人员、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务处、辅导员和班主任等。这些从事学生管理者很少有法律专业出身,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法律相关培训。这就使得高校学生管理者整体法律意识差,在具体的学生管理中往往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表现出缺少法律意识,容易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有失公平性,影响平安校园的建立。一部分学生管理者认为,只要学生管理程序是公开的,结果就是公平公正的,对一些违纪学生的处分依照学生管理制度,公布处理结果后就不管不问了[3]。高校学生管理者忽视了对学生问题处理后的疏导、关怀教育工作,这就容易导致被处分的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精神涣散等消极的心理问题,个别学生甚至产生自杀的心理倾向,以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关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立法不够完善

目前,有关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很少,对高校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法规实际指导性不强。对针对高等教育的立法文件目前只有我国颁布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但是其中的法律条文规定比较宽泛,程序性指导不强,缺乏具体操作性,在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中缺少实际指导作用。此外,国家层面的立法不足导致高校在学生管理实务处理中自主权过大,例如,《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赋予高校管理者在学生纪律处分方面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当学生的行为违反了高校的行为规范时,学生管理者是否有使其退学的权力,到目前为止没有法律依据,其结果完全取决于高校自行掌握[4]。这就导致同一行为,在不同的高校,其处罚结果会有截然不同的情况出现。缺乏有效统一的法律制度导致学生管理活动缺乏规范性,随意性增大。这种法制的不健全状况容易导致学生管理活动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三)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注重程序合法性、规范性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程序不规范也是影响学生管理法制化的一个关键问题。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是依法治校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实现途径。如果在具体程序操作中不合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高校管理者在具体事务操作中不符合学校规章程序,那么学生的基本权益就很难得到保护,在高校内就不能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程序不得当、不规范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进程的绊脚石。关于高校评奖评优工作,为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教育部严格要求高校成立评审委员会,其中,评审时要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参加。但是在实际评审中,许多高校基本采取班主任、辅导员上报名单,评审相关领导参加的方式,缺乏全面了解,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评审过程与结果的可信度与公平性。

三、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相关的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各高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但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机关都有着对立法权限所制定的法律规范不同的调整权限。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就需要国家制定适应于高校管理的立法,有目的性地规范高校自身的规章制度,借助合法有效的立法手段把必要的规章制度通过法律法规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5]。当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违背了法律法规,其必须退步,修改或者废除。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性制度的制定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管理法制化,才能实现依法治校。

(二)完善教育法制监督,健全高校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

教育法制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遵循一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实施情况方面的监管。完善高校教育法制法规监督可以更有效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朝着法治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能够切实减少高校管理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出现,确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健全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也是推动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有效手段,学生权利救济制度是高校依法治校状态下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救济制度是指在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公正的权利救济[6]。特别是在学生受到纪律处分时,首先要通过校内完善的救济机制寻求解决途径;如若不然,就可以请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校外救济途径。通过校内规章制度和校外立法来完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形成高校教育管理权和学生权利相适应的救济机制,学生的权利救济制度需要在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中加以明确指出。

(三)普及管理者和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法治校园文化

在依法治校大背景下,健全的法律法规使高校管理者、高校学生感受到“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加大对高校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建设高校学生管理法治环境的一个基础工作,当人们形成法治观念之后,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中信任和尊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维护法律的权威,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自觉地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日常主题教育中、社会实践中应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高校学生管理者、一线教师、一线辅导员更应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法治观念,强化自身的法律素养。营建浓厚的高校法治氛围,养成法律意识的良好观念,营造法治校园是法治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学春,张鑫.高校依法治校理论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郑汉印.“依法治校”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榆林学院学报,2016,(1).

[3]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王亚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5]张俊峰.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探究[J].科教文汇,2016,(5).

[6]秦惠民.依法治校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作者:舒燕张伟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

上一篇:

会计电算化培训技巧在技能大赛中的分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