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陕西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1.1 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存量较大
陕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我省农业人口众多。根据2014年我省统计年鉴,截至2014年底陕西省总人口共37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31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61.43%,全省从业人员2067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82万人,占比37.83%,农村人力资源存量较大。
1.2 陕西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虽然陕西农村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存量基数大,但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民仍然是一个知识贫困群体。与此同时,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科技素质偏低,因为为数众多的农民并未参加过系统、规范的农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绝大多数属于体力型和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农业作业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农民的种养技术和知识层次都比较低,这就造成很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大范围推广,农业科技优势得不到充分展现,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转化,放缓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严重制约了我省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较差
我省农村大多地处偏僻的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广大农民受传统计划经济及小农思想的影响,及自身文化素质水平所限,对于新事物、新业态既存在着心理上的排斥又存在着技术上的难以跟进。他们对于市场、经营、互联网知之甚少,缺乏对家庭农副产品的经营管理思想,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贫乏,农民也难以及时捕捉市场瞬息万变的信息,因而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2 陕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寻
2.1 政府要明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责任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应该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依靠人才补齐发展的短板。正视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明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并形成责任追究机制,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在科学调研与反复论证的的基础上制定适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并将它纳入政府工作议题,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科学预测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科学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并以政策保证其执行落实。
2.2 立足陕西教育资源优势,促进成人教育
陕西是闻名全国的高等教育大省,科研院所林立,教育资源雄厚。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教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农技工作者的作用,深入生产第一线,使农民科技培训,科技下乡制度化、常态化。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加强对园区建设的技术指导,鼓励支持专家教授入园创办领办试验、示范基地,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增强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函授、辅导、委托培养等途径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
2.3 实施农村信息化人才战略
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但是在我省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人们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对现代信息技术知之甚少,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信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实施农村信息化人才战略,既很重要,又很迫切。推动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尽快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提升他们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第二,稳定现有农村信息人才队伍,提高信息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与质量。第三,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让其在农业工作中起到引导帮扶和模范带头作用。第四,柔性引才,制定富有吸引力的灵活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利用假期投身到农业信息化的建設中来,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与决策依据。
2.4 实施优惠政策,吸纳建设农村的优秀人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生活,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胜任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已并非仅仅局限于做好干群关系调节,维护邻里和睦,更重要的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促进农民增收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等。而农村的基层干部从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上看,显然已力不从心,所以吸纳年轻有为、热爱农村广阔舞台的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农村建设发展中来,盘活农村庞大的人力资源存量,对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来说意义重大。此外,加大对驻村干部的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