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以解决公共问题(或称处理公共事务)为主旨的实践领域,公共管理在解决需求溢出问题(即公共问题)方面存在着两条路径:一条是物质治理的路径,即以物质资源满足人的溢出需求或以物质手段强令其接受需求溢出状态;另一条是心灵治理的路径,即通过非物质手段和非强制手段影响人的思维过程,使其自愿抑制或强化个人的特定需求,进而消除其需求溢出问题或使其安于需求溢出的状态。
相对于物质治理路径的局限性,心灵治理具有比较优势:一是其对物质资源的依赖度(或消耗量)远低于物质治理,因而较少受物质资源刚性约束的制约;二是其对于需求的绝对溢出现象治理功效,能够弥补物质治理在此方面的功能盲区;三是其顺应管理对象的意愿施治,不会引发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猫鼠博弈,因而不会产生物质治理那样高昂的监管成本。因此,无论古今中外,公共管理实践对心灵治理的重视都概莫能外。
当前,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腐败、群体性事件及个人恐怖主义事件频发,表明公共管理实践及公共管理学理论亟须关注心灵治理,以心灵治理弥补物质治理的缺陷,这无疑是中国公共管理学引领公共管理实践走出当前治理困局的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