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最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通过落实岗位晋升、薪酬调整、福利发放、人员招聘、员工培训、人员调剂等工作,消除工作人员与企业之间的矛盾,营建和谐、稳定工作环境,助力企业良性发展。如今我国教育事业朝着市场化、竞争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教师管理质量,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削减教师与高校之间的矛盾,营建良好的育人氛围,高校应积极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旨在提高高校教育管理质量。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却存在缺失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相关管理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成效。基于此,为使高校教育事业得以稳健发展,充分发掘教师潜力,探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现状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应用先进管理原则及对策,遵照高校发展战略,指引教师充分完成分内工作的管理形式,使教师的配合更为得当,学校的管理目标得以有效落实,人事关系更为协调,教育工作氛围更加和谐稳定,教师招聘、岗位晋升、奖惩执行、教师培训等工作任务高效完成,凸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基于此,为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富成效,需对其管理特点进行探讨,并将相关管理特点,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发展的立足点,旨在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1、人本性。人力资源管理目的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其管理主体是教师,只有时刻关注教师,才能制定符合教师发展切实需求的管理规定,消除人力资源管理阻力,将员工视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宝贵财富,时刻关注、关心教师,将教师群体视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保护且加以开发的资源。2、专业性。相较于企业来讲,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围绕“教育”展开,企业则围绕“利润”开展管理工作,凸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除人力资源管理基调具备专业性外,通过管理可提高教师团队分工协作效率,充分发挥各自专长,使每项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细致,体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3、互惠性。人力资源管理犹如驱动大型机器的轴轮,其中高校就是“大机器”,教师就是这台“大机器”上的“零部件”,零件发挥各自的价值,机器则向前运动,使教师在高校教师团队中找到归属感,其各项需求得以满足,围绕教师与高校之间的“共同利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激发教师工作实践主动性,助力高校教育事业稳健发展。4、全面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向每位教师,与本校发展战略相契合,能依据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做出优化调整,凸显相关管理体系的全面性。从教师个人发展角度进行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贯穿教师全部职业生涯,如招聘、培训、调岗、晋升、辞退等,也只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极为全面,才能依据高校发展需求灵活配置师资力量,让教师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5、交叉性。人力资源管理侧重跨学科发展,囊括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及法学等,为有效落实管理目标奠定基础,为此高校需将交叉性视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展要点,多方吸纳管理理念及方法,将其整合成极具“校本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使高校人才管理更具实效性。6、系统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具备全面性特点,相关规章制度、管理理念、蒋政机制呈并列发展状态,使相关管理体系敷设面积更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性与全面性特点相对而论,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犹如深盘地下的树根,每根根须都是高校深扎教师群体,关注本校教学实况,优化相关管理体系的基础,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更具发展性、一致性、配合性。7、流动性。如若将高校比作一座城池,教师则为守城的士兵,士兵在战斗过程中将不断流失,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招募“新兵”,全新的教师团队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要求,需在其管理流动性加持下,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提高教师团队综合竞争力,同时预见高校人才流动性,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略,降低青年骨干教师流动率,充分体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通过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特点进行分析可知,高校若想提高自身管理综合质量,需将教师视为管理主体,秉持互惠共赢、深入全面、针对有效等理念,制定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然而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为此高校需秉持自省精神,从本校人力资源管理实况出发,探析其管理现状,旨在为探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奠定基础。1、缺失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意识是指引人们优化实践方略,完成实践任务的基础,当前高校仍然存在注重财务管理、纪律管理、教育管理,忽视人力资源管理消极现象,将本校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视为各项管理核心,不关注教师群体发展需求,一味采用刚性管理措施,严重打压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稳健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全面性、交叉性、系统性特点,为此相关管理机制需与本校教育事业相契合,使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犹如一张网,囊括所有人力资源,借助相关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然而当前高校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科学的问题,使其管理存在缺口,为教育人才流失埋下隐患。同时,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灵活有余,经验累积不足,使相关工作陷入管理误区,无法凸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针对性专业性,频繁采取“亡羊补牢”方式推动相关管理体系发展,不注重在管理问题产生前做好预防性措施,严重削减其人力资源管理能效。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通过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缺失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科学等问题,已经成为阻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发展的重点问题,为此高校需秉持与时俱进精神,立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结合本校发展实况,探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旨在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综合质量。1、树立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高校应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始终将教师视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在需求理论加持下,以满足教师各类需求为导向,合理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旨在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质量。第一,生理需要。生理需求是最为低级且基础的需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可通过科学制定工资、福利发放及保险制度,保障教师基本生活,满足其生理需求;第二,完全需要。教师教研工作压力大,同时承受岗位竞争压力,为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适当调整教研考核频率,营建公正、公平的岗位晋升氛围,规避教师之间、教师与高校之间的矛盾,打造和谐、稳定、安全的教师发展大环境;第三,归属和爱的需求。针对高校来讲,其情感上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同事关系中,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帮助彼此解决工作难题,希望成为高校教育团队的一员,为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如培训、小组教研等,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提高高校教师团队凝聚力;第四,自我实现需要。在需求理论中“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最高级别的需求,为此高校需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为充分发挥教师能力,实现其教育理想及个人价值,收获自我满足感奠定基础。2、制定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需具有实效性。高校在招聘人才初期,需做好职务设计与分析工作,对教师个人素养及工作岗位匹配度进行分析,确保教师教育实力及专业知识等各个方面均胜任该工作岗位,同时编写岗位规范、职务说明书等人事管理章程,同时依据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师个人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提高人力资源自我管理效率,确保高校在需要时,可以汲取充分的人力资源;其次,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需具备战略性。招聘及选拔机制需与本校发展目标相契合,依据高校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制定教师招聘及选拔机制,确保相关机制具备针对性、发展性,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同时绩效考核、薪酬制度、福利待遇、员工激励机制需与高校发展进程保持同步更新状态,满足教师各类需求,旨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最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需具备长久性。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活动,端正其工作态度,提高其教育实力,使教师能在未来为高校做出更大贡献。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劳动关系管理,打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做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反思工作,避免出现“亡羊补牢”的工作缺失,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发展[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全面性、交叉性、系统性等特点,为此高校需明晰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不足之处,通过树立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制定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继而有效提高高校教育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阳.探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J].价值工程,2017(16):87-88.
[2]朱珠,黄燕,彭莉萍,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营销,2018(5):160-161.
[3]刘琳,姜春晓.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