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社会管理创新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优化

2019-02-03 12:44:50浏览:46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传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传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势必会成为阻碍社会工作进行转型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培养方式的优化也就成为关注的重点。鉴于此,论文对社会转型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着手,提出了几点改革的建议。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质量献力。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工作人才;社会转型期

1引言

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它需要高校、社会工作组织和政府之间的紧密配合和相互作用。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对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成为我们应深思的问题。

2当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培养不全面

高校作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着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接受正统教育的重任。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对新时代中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就凸显了我们高校的不足,由于新型的专业没有教学经验,学校只是开展一些相关的专业,使学生根本不能领悟到社会工作的独特、务实等特性[1]。而我国国内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应试体制,只提供学习专业的课程,对实践教学不加以重视。负责社会工作的部门发展缓慢,没有实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而街道社区和福利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没有专业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社工,也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业指导,而高校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面对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又没有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导致了学生很难在学习期间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内涵,往往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

2.2社会工作机制不完善

社会工作机制是社会工作者发挥力量的舞台,是实现从最初的施舍、慈善行动发展而来的社会工作一开始就带着鲜明的助人的特征,成为一种充满爱心的崇高的事业的重要载体[2]。当前社会工作体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社工专业素质不高,职业化水平不高。由于我国社工化进程推进的晚,知识专业人员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较少,导致社工人员大多赋闲在家的大龄化中老年人,很难招聘到有经验、专业的高学历人员。②由于物质发展与意识发展不同步,造成了我国目前面临着诚信缺失、道德危机等社会问题,这也就对社工人员开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力。③制度不健全,人员的流动性大。社会工作机制缺乏活力,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编制,很多都是临时招聘的员工或者沿用居委会的职工。

2.3政府主导有缺陷

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的推动和发展都有赖于政府部门的帮助,这也就使社会工作设施也有着先天性的不足之处。政府主导地位的确立阻碍了社工人才培养的多元发展。政府管理模式的单一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社会工作事业适应市场需求,也造成了高校教育没有经验可寻的局面[3]。政府对于目前社会化的工作人才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尚不能进行完善的管理,社会工作属于政府组织民政管理的专门应对社会工作的组织,导致对管理情况摸不清,缺乏社会化工作能力等问题。政府主导模式也不利于人员的竞争化发展,在工作中不能尽心服务,甚至会导致利用自身的职权为他人提供不合理的服务,导致社会工作最初助人的宗旨和确保社会和谐的目的被破坏。

3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新对策

3.1优化高校教育

高校是人才进入市场前,形成专业知识体系、把握实践基础技能的重要学习场所。因此,学校要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开展专业的理论课程,而社会工作作为实践较强的专业,也要让学生接触到真正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学校可以联合政府和社会工作相关部门,建立实习基地。高校还可以聘请社会工作者作为兼职教师,实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轮流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社会工作不再感到距离。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大四的实习期来进行实际实习,并要求学生的专业论文与实习内容相关。这样把学生的实习、就业、毕业结合成有机的整体,学生在实习中不仅践行了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获得实习机会找到论文素材,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益处。高校应提高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教育,社会工作事业是非功利的事业,高校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把社工事业作为一个彰显自身价值的事业,让学生在工作中充分弘扬坚持正义、热爱生活、促进公平等优良理想。

3.2优化社会工作机构培养人才的能力

社会工作机构是高校成果的检验者,也是人才进一步优化的组织者。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各个方面都有待完善。因此,优化社会工作机构培养人才的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要加强与国际社会工作组织的交流,学习国际组织优秀的管理经验和体制,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助力。强化与专业人才高校进行紧密联系,及时反馈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为高校的教育提供阵地。②加强价值观的建设,努力构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即用一整套可以支撑社会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实践的信念,以人道主义的精神为主,充分体现出热爱全人类、服务大众、维护公平正义等理想。③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机制,设身处地的为社会工作者的生活考虑,如:健全编制的发放、增加医疗保险的福利、优化奖励机制、对生活有困难的社工进行帮扶等。此外在面对政府干预的时候,要优化自身的岗位职能,杜绝官僚主义,最大程度地帮扶弱势群体。要积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积极解决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

3.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工作的引导者,应需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在推进工作中转变自身职能,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献力[4]。首先,政府应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当今的市场变化靠的不是政府的指示与命令,而是供需关系的把握,政府通过细致的把握市场动向,积极为高校和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人才供求变化的要求。更好地为高校和社会工作机构培养人才提供施展空间。其次,现在倡导政府管理工作科学化转变,要求政府在社会工作方面从行政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的主导地位不是为了领导社会工作,而是让社会工作的服务有理可依,也对政府形象和办事效率有着质的提升。政府在高校、社会工作组织之间即承担桥梁的角色又要做好监督一职的工作,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顺利进行。

4结论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阐述了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优化高校教育、优化社会工作机构培养人才的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本文研究中提出的几点建议,主要围绕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展开,注重对社会管理创新,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实际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虞希铅.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研究———以温州为例[J].前沿,2015,45(4):89-93.

【2】李俏,王金元.建设研究型大学背景下社会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冷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82-86.

【3】何乃柱,彭飞燕.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G校为例[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185-00186.

【4】陈伟.社区管理创新发展背景下应用社会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实务”双轴效应[J].速读旬刊,2016,12(3):125-127.

作者:钱艳艳单位: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论电算化会计中若干会计方法

上一篇:

浅论企业商誉的会计核算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