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的内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包括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会计准则制度有效实施信息化、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等方面。此外,实现以上工作的基础还应该包括会计信息化组织建设、人才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因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变化还将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内涵也是相当广泛和动态的。但就企业来讲,会计信息化其名称应改为财务信息化更实际和准确一些,文中研究的会计信息化也指财务信息化。从绩效性方面讲,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对财务工作的一次革命。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实际运用方面,在国内会计信息化走在前列的代表是中石油,虽其规模庞大、分布广泛、业务复杂,但其通过会计信息化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中90%的业务自动化,能对所有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准确统一和分层形成财务报告系统,同时能通过财务分析系统随时进行监控和分析,保证了决策信息的有用、及时和准确。但也有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或根本还未进行信息化建设。从整体情况看,一般规模较大和业务复杂的企业均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会计信息化建设,规模较小和业务简单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领导重视和组织规范的企业,其会计信息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但必须注意的是,同一行业、同一地区、相同规模的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化水平较大差异的情况也相当普遍。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程度受外部和内部影响的因素繁多,因此会计信息化水平也是千差万别。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的意义
正是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把握和评价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显得十分必要。其意义在于:
第一,为企业充分正确了解其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提供参考。
第二,可以为国家会计信息化管理部门制定各项标准和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第三,有利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实现。
第四,促进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任何评价都应该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动态性和易操作性的原则,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均应该作为其评价的内容。按照生命周期法,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提出到开始建设,最后到维护、完善和更新,这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其评价的内容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组织与战略方面。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组织的领导力无疑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企业必须先有正确、合理的会计信息化战略规划,才能引领信息化不断前进,从过程上讲,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要前提。
2.基础建设与保障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化它一定是借助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以及优秀的管理软件,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工具不可或缺。但这种信息化的新环境显然对内部控制、安全风险等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包括后期对硬件、软件的维护等,都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切实得到执行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3.信息化运用方面。会计信息化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包括会计软件使用率、软件模块与实际业务的耦合度、软件运用的便利性、与其他业务模块的数据交流等方面。
4.绩效方面。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管理流程,从而及时提供更加准确、完整的决策信息。它是一项投入,因此就必须考核其绩效情况,主要评价绩效性中的效益性和效果性。
5.人力资源方面。会计信息化最终还需要通过人的干预才能实现,因此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培养教育情况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二)会计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明确了会计信息化评价内容后,必须采取可操作的措施以便评价,即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因会计信息化它既包含定性的内容,例如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又包含了可以量化评价的内容,例如在绩效等方面。因此在指标体系中必须综合考虑。
一般来讲,评价指标应尽量反映能代表其评价内容的核心指标,指标不宜过多(一般3~5各为宜),即采取关键指标法(也称二八理论)。评价指标能尽量进行量化,且还必须易于取得量化的数据,才能保证便于实施和比较。
(三)会计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说明
上述指标体系中的准则层是按评价内容所确定的,每个准则层再细分核心指标而得到指标层。为便于计算,指标层数值是按照不同定性水平转换为定量水平进行打分,再乘以指标层和准则层的权数逐级汇总计算而总体水平分值。
指标层分值计算一般分为五个层级,即按照打分法依次为100、80、60、40、20、0分的区段,每一分数段代表一类水平,由此进行区分。因指标层项目较多,这里不再列表说明。
三、指标权重及评价数学模型的确定
(一)权重的确定
因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是按层次和各指标组成的,然而准则层和指标层对总体会计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影响程度并不是相同的,因此必须确定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以及指标层对相应准则层的权数。
德尔菲法和AHP法都是确定权数比较好的办法,但AHP法计算较为复杂,而两者原理一致,只是AHP法对专家结果在确定后进行了逻辑性检验。但德尔菲法的逻辑性检验在专家们确定结果时即进行了检验,属于前置检验。因此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数具有更加简便易行且不影响准确性的特点。
根据指标体系分别将权重调查表发放5位专家,专家们对权重进行独立评判,收回调查表后按5位专家的权重数计算每项指标的平均值。
根据整理后的每位专家的评判情况,可得出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具体评价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
其中:A级表示已全面有效地实施会计信息化,规范化程度很高,基础建设和制度保障完善,运用程度很高,发展很成熟,能有效促进企业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会计信息化水平很高,处于国内或行业领先水平。
B级表示已基本实施会计信息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基础建设和制度保障较为完善,运用程度较高,发展较为成熟,基本能有效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但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或行业一般水平。
C级表示已部分实施会计信息化,基本形成了会计工作规范化,基础建设和制度保障一般,运用程度一般,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引起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水平一般。
D级表示很小部分实施了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规范化不强,基础建设和制度保障较差,运用程度较差,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入门阶段。会计信息化水平较差。
E级表示会计信息化水平很差,基本还未开始发展会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