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究

2019-02-03 13:07:35浏览:7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高职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成长的环境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高职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管理学生的方式及方法需不断探索。文章主要从深化校企合作,转变原有的师资来源渠道,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树立正确三观,建设健康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等提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岗位技能;学生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高职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一线需要的岗位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成长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及方法需不断推出[1]。

1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初入大学校门时,一些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情绪等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成绩较差,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胜任学习压力,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是经常现象。究其原因,这些学生缺乏自律,没有持久性,对学习没有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对自我认识不够,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放松自我要求[2]。

1.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由于长期的被动学习,进入大学校园后,远离父母亲人没有良好的引导,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1.3团体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较强

当前的大学生均为95后,绝大部分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从小衣食无忧,物质生活优越,精神生活却比较匮乏。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大部分孩子对于网络过于依恋,与他人沟通较少,不懂得与人分享。行事我行我素,不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缺乏大局观念。

1.4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养成了自我放弃的习惯,两耳不闻身边事,凡是都是等待,等待同伴提醒,等待老师带着走,不主动参加或参与班级的活动,其进入高职院校的目标比较单一即每门课达到60分,顺利拿到毕业证。

2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教育形式及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高职院校不断招,并且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却并未更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从小接触的事物较多,学生的思想复杂多样,学生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3]。

2.1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性不足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一直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办法,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有一定的矫正作用。然而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更多的是直接约束及指令下达,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原有的管理模式很难得到提升。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中,除了少数有积极性的学生干部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外,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都在此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传统的管理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往往走到工作岗位中也是以顺从的执行为主,并没有过多的创新意识,依赖性较强。

2.2校企合作动力不足,联系不紧密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一大特色,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校企合作联系不密切,大部分跟岗实习的学生在学校的依托下进入合作企业,但是对于企业缺乏归属感,大多在顶岗实习之后都分分离开合企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企业实践与学习也只停留在短期的实训课程中,更多的时间还是在教室里进行理论学习,校企合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趋于流于形式。偶尔邀请企业专家及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做些讲座,或者按照课程计划外出实训,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因此,校企合作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探索[4]。

2.3专业教师队伍不健全,“双师型”教师比例有待提高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现实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却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直接毕业于高校,接受的是学科教育,并未进入企业从事过企业实践及企业的岗位体验,所以在入职后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有部分差距。

2.4校内实训设备及实训岗位偏离现实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具备实训室,实训室基本以机房为主,实操项目也大多以机房的局域平台为主,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岗位偏离较大。另外,部分实训室的规模有限,很难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差异化教学需要,实训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真正在实训中学到岗位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学本应强调学生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实训条件不能够满足多种需求的实训。另外,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实训工具缺乏,不能在实训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2.5职教理念淡薄,结合工作经验的教学方法缺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的实效性不大,使学生依然以接受理论知识为主,不能灵活而轻松地学到职业技能,对于职业岗位接触较少。

3基于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管理建议

3.1以企业岗位为导向,建立岗位组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参考企业意见,以企业岗位为导向,建立岗位组,实行岗位组管理,使学生们在岗位组中,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岗位技能及规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2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树立正确三观

从入学教育抓起,引导学生定期对自我的心理及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合理调整自己的阳光心态和学生压力。大学生进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后,将会重新定位自己,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使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及时修正自己的认知及行为轨迹,真正认识自己的实力及潜力,从而树立自信。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已成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使学校的整个学习和生活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可以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了解和认识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前进的方向。

3.3以校园活动,带动学生身心成长

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是所有高校师生的愿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尽量用民族的优秀文化来熏陶青年学生,引导带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及文化活动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贵春.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14-15.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3]丛森,支芬和.高职教育领域创先争优探索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张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教育探索,2007(9):134-135.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会计信息真实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上一篇:

对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探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