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是保障会计核算,维持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管理实务中的各项工作也带来一定影响,如在应收款项、预付账款、现金短缺溢余、以及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单位工作实际,从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中对资产处置上的问题探讨入手,来分析存在的新情况,并从具体措施的应对上提出防范资产流失、推进资产的保值、升值。
一、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主要变革内容探讨
2014年1月1日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从新制度对会计工作及财务核算方面的具体要求来看,新制度从会计核算等多方面都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供了制度保障。依照新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变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从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上提供具有的财政改革的衔接机制,确保行政单位财务改革工作的稳妥实施;二是新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和计量;如在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方法上,能够满足行政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多重需要,有助于从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实际中,对资产使用及处置中的真实价值和损耗情况进行明确,为后期财务管理以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指导;三是新会计制度强化资产的计价与入账管理,特别是从行政单位会计管理过程中,资产无法入账、资产计量方法不统一等问题的规定,为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二、新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资产处置上的规定及影响
行政单位的资产处置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于行政单位资产在使用、占用、以及资产产权进行转让或变更时,都需要从新会计制度相关规定中来正确落实。如资产的调拨、资产的变卖、资产的报损、资产的报废等等,新会计制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资产处置、核算管理要求。如设置待处理财务损溢科目,主要针对待处理资产的价值及损溢进行核算,如资产的盘亏、盘盈、出售、报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耗等。在资产处置程序上,一是是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二是经过相关规定报批,核销处置相关资产对应的金额。
(一)对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的影响
库存现金是行政单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形式,也是构成日常运营工作的基本内容。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实践中,对于库存现金的盘点是确认实际余额与账面余额差异的具体方法。若帐实不符就会存在库存资金的短缺或溢余,其原因多与财务人员在资金运动中入账不及时所致。新会计制度通过建立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从库存现金的短缺或溢余中进行核算,当出现短缺时,依照短缺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如无法查明原因,则报批后借记经费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若现金溢余,根据溢余金额,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如无法查明原因,报批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收入。与旧制度相比在解决库存现金短缺、溢余中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界定和明确。
(二)对应收款、预付款的影响
对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趋同。其中,新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中的应收款、预付款项带来较大影响。应收款项、预付账款是重要的资金流动形式之一,也是构成行政单位资金往来的主要内容。对于应收款项主要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对于存在确凿证明而收不回的应收款项,首先对其款项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然后依照规定报批后转入经费支出列支。对于行政单位预付账款中存在确凿证据无法收回时,首先要对预付账款进行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然后按规定报批核销预付账款所对应的资金。
(三)对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在旧制度的规定中,通常未计提、核算或摊销,而新制度明确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的要求。同时,无论计提折旧还是摊销,对应冲减相关净资产,而不是计入当期支出。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规定,从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中兼顾双重信息需求,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变化,也更有利于为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提供核算基础。如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分别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上进行计提,以反映资产的真实消耗情况,促进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另外,对于折旧、摊销不计入当期费用,有助于对当期预算、支出保持一致。
三、新会计制度下的资产处置管理对策探究
总体来看,对于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提升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也规范了财务管理中具体标准的协同统一。一是做好行政单位资产处置管理的标准化建设,结合行政单位资产处置中的标准不统一问题,特别是部分行政单位无法根据客观财务管理实际,从资产处置环节、资产处置方法上未能真实、客观的反映资产状况,也未能从金额的确定上进行统一操作。长久以来,对于行政单位资产处置中的方法不一致现象,导致资产处置问题无法可依、无标准可循,不同程度的造成资产流失或浪费。因此,要从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入手,统筹全局,能够从资产处置标准化建设上,明确各具体的资产处理规定内容,并从考核机制的建设上,加大对资产处置环节的有效监管,对于不合法、不符合规定的行为给予严肃惩处。二是强化资产处置管理意识,提升收益管理水平。资产处置是行政单位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涉及到行政决策及相关责任人管理科学性的重要内容。要从财务制度上明确资产处置的重要性,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从包装资产处置收益管理上进行高度重视。如引入权威评估机构进行专业性评估,对资产价值进行核定;对于资产处置实施竞价或招标方式,保障资产收益最大化等。三是注重资产处置监管,严格控制处置过程。依托制度建设、严格处置管理流程,全面监管及时发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促进资产处置透明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