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实现需要政府以及高校双方的协调努力和共同推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属于一种知识和技能传递的社会活动,其属于第三产业或者是服务业,但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本文主要在对高等教育产业的意义和本质分析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产业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教育产业化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意义和本质
1.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意义。高等教育产业化对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意义,首先高等教育产业化有效实现了高等教育由消费行为向投资行为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由此政府就可以将更多的教育资金放在义务教育的实施上,从而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了稳定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高等教育产业化能够进行教育消费的引导,从而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2.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本质。从本质上来看,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采用产业发展的理论来对高等教育功能进行再审视,从而寻求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来推动高等教育高的是实现,而并不是要求高等院校按照市场模式进行运行。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强调在市场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调节,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教本文由收集整理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高等教育产业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产权定界问题。高等教育产业化下的高等院校产权定界问题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产权主要是指高校财产的使用权和处理权,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教学资源的有力利用,从而突出大学自治的理念,因此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中对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始终保持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注册以及招生规模的控制权,从而确保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与时俱进。
2.教育服务市场开放性问题。对于教育产业化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来说,其最为重要的是进行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教育投资体制建设,从而在大力支持民间和社会资金进入非义务教育领域并促进经济增长。在进行民有国办和教育股份制的过程中,应充分对教育服务市场的开放性以及市场实际需要问题进行考虑,从而为扩大教育供给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育产业化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1.完善高等教育产业政策。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就是具有活力的高等教育市场,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于高等教育产业政策以及产业规划的制定,从而引导高等院校主动走向高教市场,并通过对高等教育市场的培育和监管从而进行对产业化下的高等教育市场活动进行调控。
在进行高等教育产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明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国民经济需求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下的高等教育规模、教育质量以及专业结构和主要形式等问题的处理;其次是处理高校自主管理和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高等教育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来说,其在对高等教育产业化活动进行管理的指导的同时,也应充分尊重高等院校的自主权,由此来确保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顺利、有效进行。
2.放宽高校投资主体市场准入条件。在当前高校不断扩张以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由于高等教育需求膨胀所造成的供给矛盾不断加深,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已经很难满足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以上存在的矛盾问题以及高等教育需求在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开放高等院校投资主体的市场准入条件。首先从社会投资需求来看,高等教育有着较高的产业化前景,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其次从高等教育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其本身就是一种对自身进行投资的收益行为。所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通过市场准入条件的逐渐放宽,来鼓励更多的办学机构以及社会力量进行更多的一流专业和学院建设,以此推动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速。
3.促进高校内部改革。作为高等教育产业化下的微观主体,高等院校的活力以及管理效率直接决定了其产业化进程的快慢,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活动经济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进一步实现应从高校内部改革入手,主要加强以及几个方面的建设:
首先需要做的是在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教育院系的调整,其次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三是进行高等教育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改革。对于以上几个方面来说,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进行专业院系的调整,特别是在当前高校不断招生规模不断扩张的环境下,院系调整问题对于高等教育产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以高校专业为中心所进行院系调整也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便于高等教育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顺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