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大学行政管理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教学效率的标志。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大学行政管理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学普遍存在行政机构膨胀、人员冗余、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行政人员素质不高、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等问题,因此优化行政管理体制迫在眉睫。要真正兼顾学术自由与服务社会,建议从独立办学经费,弱化行政权,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和监督体系等方面优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
一、办学经费需独立
政府控制和大学自治是政府与大学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的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保护大学学术组织的基本属性,政府对大学的过分控制会使得大学沦为意识形态和职业教育的训练场,丧失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作用;从大学的角度而言,虽然天然就具有摆脱政府控制的意愿,但作为资源依赖型组织,大学在资源获取方面对政府有依赖性,且这种依赖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拓展而增强、随着政府对资源分配能力的增加而增强,因而大学不得不一定程度上接受政府的控制。[1]因此政府和大学相互依赖,但各种矛盾纠缠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异常。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控制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大学的经费支持,如果大学能够经费自给自足,无疑对其独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可以通过社会集资,校办企业,借鉴企业管理领域的BOT模式、PPP模式等筹集办学经费,在经济上摆脱或减少政府的控制才能更好地实行大学自治。
二、弱化行政权
1.必须强化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当前,在我国大学里,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文化鸿沟,特别是两种力量对于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分歧。[2]从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和社会对大学的要求来看,行政文化只能作为大学教学、科研活动开展的助手,决不能让行政权力一手遮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降低大学行政人员地位,学术重于行政,行政让位于学术,并为学术服务。
2.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可以从教授治校切入。教授治校并非是取代校长治校,其内涵是指教授参与大学学术事务的管理及学术问题的决策。也就是说教授涉及的方面仅为学术事务方面,和校长的管理和决策是不冲突的。但校长需由教授推选,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其主要职责是统筹学校大局,带领师生进行科研创作。20世纪中国教育史,教授治校做得最好的是清华大学。仅只有评议会和教授会,但高校管理工作做很非常成功。教授治校的本意并不是让教授去参与行政,而是淡化官本位的思想。这是现在高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高校应努力朝这方面发展。
3.赋予教授与学术水平相当的地位。教授争做院长、拼职称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大学轻学术,重职称的传统。如果教授的水平以学术水平衡量,无疑会加强教授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学术自由。但这一点在结合中国大学办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难做到,原因是自扩招以来,大学行政事务日益繁琐,因此对行政岗位的需求有增无减,各学院内部也有必要设置行政岗位管理日常事宜,因此部分教授既有行政职位,又兼顾科研。
三、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并不完善,尚处于起步阶段,原因主要是固有的传统评价模式的限制。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大发展时期,在步入国际化的过程中,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重塑大学精神,必须引入第三方评价,以打破因高等教育评价内部操作导致的公信力缺失并加强学校和市场的沟通。
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和监督体系
高校教师应把握好术和权的关系,分清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对教学人员,要考虑学科差异和研究性质的差异,执行多元化评价体系,特别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指标。对行政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服务教学、服务社会是其工作方向,因此要明确业务指标,以任务为导向,以任务完成度和完成质量为考核指标,做到有奖有罚,保证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必然会迎来改革的浪潮。[3]传统的模式会逐渐被打破,新思想新观念也会逐渐产生,虽然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要相信,一种崭新的现代管理模式必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