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通过远程审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1)

2019-02-03 13:14:30浏览:16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实施远程审计是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远程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远程审计就是指利用计算机远程传输和网络通讯的

一、实施远程审计是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远程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远程审计就是指利用计算机远程传输和网络通讯的功能,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帮助审计人员及时、全面、便捷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的一种审计形式。它具有即时便捷、客观公正、降低审计成本、规避审计风险等特点,是信息时代区域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远程审计的必要性
1、更大限度的规避审计风险
目前的审计工作通常是在较短的下户时间内对被审计单位一年甚至是数年的财务收支及其运营情况进行审核,由于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审计人员很难对账目进行非常全面、具体的了解核实,往往容易疏漏一些问题或是被迫放弃对一些疑点的延伸调查,无形当中加大了审计工作的责任风险。而利用远程审计的方法则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的手段全年跟踪性的审查被审计单位情况,并且把审计工作分摊到每个工作日中去,随时发现疑点随时了解确认,使下户时间仅需要完成取证、交换意见和形成报告等工作即可。这样不但减轻了审计人员的集中工作量,更可以借助对被审计单位全年性深入的了解最大程度的规避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出审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作用。而且审计人员通过远程审计的形式实现在局里查阅被审计单位的账目、资料,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因下户期间与被审计单位过多的接触和关联而导致的人为影响,客观上塑造了审计人员的廉洁从政的环境,使审计结论更具客观公正性。
2、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由于远程审计可以通过远程传输和网络通讯的方法及时便捷的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及其即时的运营情况传输、汇总并反映在局内计算机上相关的审计软件中,因而审计人员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快捷的计算、汇总、排序、筛选等功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出大量的驻户时间,降低审计工作的人员使用成本,从而更好的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3、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审计的新要求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单一的事后审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为了及时准确的监督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审计工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事中审计模式乃至事前审计模式的产生已初见端倪,而远程审计的实施正是新型审计模式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利用远程审计,审计人员才能有条件全面、即时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随时做出所需的审计结论。
4、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审计工作时间的限制,目前的审计工作主要还是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运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只有实施了远程审计,审计人员才有机会即时的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全年候的运营情况,才有时间分析并延伸每一个疑点问题,从而达到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合理性、效益性的全面审计的提高。
(三)实施远程审计的迫切性
1、审计工作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日趋重要
审计工作是通过实施独立审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实现对区域经济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职能,它不但可以利用揭露错误、维护财经纪律的手段发挥制约作用,还可以利用审计结论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从而发挥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北京区域经济快速变革和发展的今天,尽快利用远程审计的形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及时发挥审计工作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刻不容缓。
2、审计的工作量日益繁重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首都的北京不仅集中了大量的党政机关,更云集了无数的企事业单位,而且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也日趋复杂多变、资金量运营量非常庞大,现有的审计工作人员在以往的审计方式下已逐渐不堪重负,难以有效的充分发挥审计对区域经济的监督作用。只有借助远程审计的形式才能够分摊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利用有限的审计工作人员全面快捷的实施审计工作的职能。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初具规模
为了适应北京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被审计单位大多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财务管理,有些单位甚至完全甩掉了手工账本,这使得原有的对手工账目审计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作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只有在水平和手段上优于会计工作才有可能科学有效的完成审计任务,所以利用审计辅助软件和远程审计实施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审核已经是审计环境的客观要求。
4、审计工作应适应信息时代的运作速率
随着步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以Inter网络和移动通讯为主干的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信息流通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掌握最新的信息就是掌握了时代”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共识。以往的审计模式作为事后审计,往往只能通过审计分析被审计单位以往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来审核约束其财务行为,其效果远远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效益性、合理性审计的要求。为了适应“数字北京”的区域发展策略,利用远程审计的方式即时性的监控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掌握第一手资金流动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目标,它必将为效益性、合理性审计工作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二、实施远程审计的初步设想
(一)构建传输网络
为了保障财务数据避开广域网的繁杂,安全、及时的传输到审计机关的服务器及其相关的审计人员操作机,实现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24小时不间断的即时监控,使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及时、准确、有效的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动态及资金流向,分析审核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初期试点工作可以采用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单线联接的方式构建网络传输,即利用电话线或光缆实现服务器的点对点联接,后期则可利用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点对多点联接乃至实现全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传输体系。
(二)实施分项、分段的审计管理
1、分项管理
审计部门应将审计项目在年初就分配给各审计工作组,明确责任人,由专人负责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审核,使审计人员熟悉被审计单位全年的业务流程和资金动态,从而能够更好的分析、判断其合法性、合理性及其效益性。
2、分段管理
利用计算机程序流程固定、规范的特性,把审计准则和其他相关制度输入到计算机管理,将审计项目从立项、审计直到报告形成等各环节通过计算机分段交由相应部门负责,从而保证各工作环节实施时的规范性及其最终审计责任的认定。
3、即时认定制度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实施即时监控中,如发现疑点问题或重大资金流动,负责监控的审计人员应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向被审计单位核实情况,并按照审计准则做出相应纪录和处理。这样不但分摊了原来密集的审计工作量,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更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掌握情况,有效的避免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降低国家的经济损失,达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监督作用。 (三)远程审计应与实地审计相结合
1、鉴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国家相关档案、会计制度的约束,原始凭证的认定、取证、采集工作还必须依赖实地审计方式执行,所以远程审计在进行账目审核工作的同时,还应该与实地审计工作相结合,完成对原始凭证审核的相关工作。
2、在远程审计发现疑点问题或重大金额流动时,也需要结合实地审计工作现场察看核实情况,从而确保及时有效的确认、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处理。
3、远程审计人员应及时与实地审计人员通过网络、通讯等方式即时沟通情况、交换数据和意见,保障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科学性。
4、鉴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制度还未规范,以及受到审计人员对远程审计水平的限制,远程审计应与实地审计配套进行,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验证远程数据的可信程度和远程审计工作的业务水平,为全方位的实施远程审计提供科学的论证。 (四)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1、利用审计业务专项软件装载、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计算、汇总、分类、筛选等功能便捷、有效的进行审计工作。
2、利用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监控、规范审计流程,通过保留审计工作原始记录、创建电子档案等方法,合法规范的开展审计工作。
(五)建立共享信息库
1、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库和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库等共享信息库实现对被审计单位多年性连续审核与分析,同时也便于不同审计工作组或审计人员在接手新的审计单位前的了解准备工作,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通过建立共享信息库,使审计综合部门可以及时便捷的收集、汇总对所有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数据和情况,达到有效的向市政府提供相关的综合分析与报告的目的,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和反映效率,进一步保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审计系统内部可以利用共享信息库有效的避免审计工作的交叉,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
三、实施远程审计的配套措施
(一)全面应用计算机软件
1、网络管理软件。
远程审计是基于网络的审计方式,保障网络的安全就成为关键。设计、使用严谨的网络管理软件,有效的控制被审计单位服务器到审计部门局域网络的网络安全,是保障数据安全、及时、有效传输的主要方法。
2、审计项目管理软件
审计工作只有在合法、规范的情况下实施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服务作用,合理利用审计项目管理软件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流程和审计行为、减少人为干预环节是保障审计成果有效性、科学性的必然途径。
3、审计辅助软件
通过审计辅助软件帮助审计人员装载分析数据,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速度、精确性的优势,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规避审计工作风险。 4、数据库
数据库是远程审计的后台基础,只有通过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体系,才有可能实现数据搜寻、检索、归档等功能,从而扩大远程审计的外延。
(二)完善审计制度
1、细化审计流程管理制度
通过细化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的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确立审计数据管理制度
随着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逐步深入,大量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被采集到审计人员手中,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使用,避免数据的泄漏和丢失,促使被审计单位放心的配合审计工作,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计算机的管理使用、网络管理、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数据采集使用、电子档案的管理、远程审计的数据管理、财务数据保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定。
3、划分审计责任
为配合审计数据的管理,必须明确划分审计责任承担人,通过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保障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4、制订远程审计制度的实施细则。
由于远程审计是区域经济发展下产生的新型审计方式,以往的审计条例、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适用,而且远程审计也使审计工作产生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所以必须制订出远程审计专门的实施细则,用以规范远程审计的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及其审计责任的划分,保障远程审计的合法性、科学性。
(三)培训审计人员
1、审计业务培训
主要培训新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帮助审计人员了解、适应新的审计模式,从而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及其远程审计中顺利的进行审计工作。
2、计算机应用培训
在进行了计算机基础培训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网络知识、数据库的使用以及审计辅助软件的应用技巧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法律法规培训
长期对审计法律法规、各业务分局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定期培训,使审计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熟悉相关政策规定,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素质。并通过不断更新、扩充局域网络法规库,即时性的帮助审计人员运用法律法规实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监督。 (四)配置相关硬件设备
1、配置服务器
为保障对被审计单位24小时不间断的实施监控,以及实现一定局域内的资源共享,应为各审计业务部门配备小型服务器,从而建立起完整的局域网络。
2、配备微型计算机
主要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的监控分析以及日常审计办公,应保证实施远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2人一机。
3、配备便携式计算机 主要用于实地审计工作的开展,包括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制作工作底稿、远程沟通等,应保证实施实地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2人一机。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于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管理探究

上一篇:

关于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探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