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建设是关键。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结构和内容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该教材建设的关键是内容建设和结构编排的建设。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基础会计;教材建设
《基础会计》是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内容,既有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会计基本概念及理论,又有计算、核算和实际操作,还有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及原则。可以说概念繁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且教学课时有限。
一、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基础会计》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与高职高专办学层次和特色相比,现存《基础会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与会计实务中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不一致,学生学习结束后与会计岗位的对接有困难。二是教学从大量晦涩的理论开始,与学生心目中的会计职业相差甚远,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会计的兴趣,甚至怀疑自己选择会计作为职业的正确性。三是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过大,课程有学科性倾向,会计技能知识不突出,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不相称;面对高职学生的现状,大量的理论知识也可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好会计失去信心。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结构和内容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基础会计》教材改革,以适应学生特点、满足社会需求,培养优质高效的职校人才。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指出“当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建设是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改革,而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之一就是教材建设,显然,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材建设必须尽快开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建设
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的名称为《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工作组织。应该说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全面而细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但是与实务的关联性差,知识结构与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不一致,学生学完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岗位,不能尽快投入会计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建设的该教材的定位是以会计类岗位入门性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为重点内容,强调“理实一体”,为此,应将《基础会计》教材的名称改为《会计实务入门》,以体现这门课程的实务性,而不是学科性。
《会计实务入门》教材的内容是根据以“会计实务为重点、与会计工作过程紧密联系”的原则进行取舍的,以实现会计技能有用、够用、实用的目标,而会计理论以会计岗位入门阶段学生所能理解与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其它较深奥的理论与方法仅限于列举,不展开来描述,只是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个铺垫。根据这个原则,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将原有的教学内容重新分解、整合为九个教学项目:认知会计岗位、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在教学项目框架下再设置若干教学任务,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后的九个项目与原有的内容基本相同,改革的地方主要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改变了学习内容的顺序,所以既能很好地保留原有教材的优点(即基础性的理论和技能都讲到),同时又克服了原有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即与会计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基础会计》教材的结构建设
教材内容取舍之后,如何真正地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实践的过程,关键是教材中内容的组织要与会计工作过程相一致,即教材的结构建设问题。
《会计实务入门》教材结构中第一个项目安排“认知会计岗位”,是让学生先对会计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职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它与会计工作过程虽然没有直接关系,却是会计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的准备阶段。单位任何一个岗位人员只有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才可能爱岗,才可能敬业,更何况会计工作是涉及单位资金性质的岗位。其他八个项目识读会计报表、建立新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涉及的全部主要内容,结构上是以会计工作过程为指导,以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会计报表”作为整个教材的主线,整体以“认识会计报表”为起点,“编制会计报表”为终点的顺序,中间是日常会计工作过程的5个步骤进行编排的。
结合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每个项目再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可以有课外任务和课堂任务,每个任务都是基于每个教学目标设置的,相当于一节的教学单元。任务的内容结构也改变现在常见的从“理论――技能”、“概论――概述――意义”的传统编排,而采用“技能(或任务)――理论”、“简单实践(或任务)――理论――综合实践”的编排方式。
例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教学项目,可以安排三个教学任务:一是课外任务,“收集各种发票、车票、收据等票证”,从该课外任务(简单实践)中引申出原始凭证的概念和分类的知识点(理论);二是课堂任务,“填制原始凭证”,先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填制几张原始凭证(简单实践),通过教师点评他们的填制情况,引出正确的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和规范(理论);三是课堂任务,“审核和传递原始凭证”,发放一些有错误的原始凭证给学生初步审核并说出审核结果(简单实践),教师点评审核结果并讲解正确的审核方法和传递方法(理论),以及审核后发现不合法、不规范的原始凭证如何处理(理论)。所有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加强学生对它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填制和解读原始凭证的专业技能,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一次“综合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安排一次课堂实训课来进行,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复杂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和解读,这样“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教学项目就可以比较好地达到该项目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2]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