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谈高校本科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2019-02-03 13:18:01浏览:76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一项基本制度,它由工作人员在对学生的教育、深化某种思想和观念方面进行指导,他的制定是具有一定的根据的,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是一项基本制度,它由工作人员在对学生的教育、深化某种思想和观念方面进行指导,他的制定是具有一定的根据的,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是什么。这种制度的作用是对大学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一定方面或者程度的安排计划,组织活动的进行、对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进行协调、控制活动的实施,和活动的总结评价[1]。只有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型活动,才能做好在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基本环节的要求,这种制度也理所应当地成为新的社会形势下探索更为先进的本科人才培养方向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高校教育的基本现状以及原因

第一,从当前的高校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个别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习惯比较保守,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性不大,很多情况下只是传授了死的书本知识但与实际生活几乎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理论已经失去了其合理性,却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传授已经错误的理论。这种作法误人子弟,而且缺乏很大的可行性,没有将课本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不够真实,学生对于教学的评价一般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很大,打分的时候掺杂个人情感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平时懈怠于班级的管理、考试轻易得高分的任课老师往往最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学生给老师打得分自然而然的就高了不少,相反,那些严格要求学生,兢兢业业地讨好学生的老师却分数平平,甚至遭到语言攻击,这样的现实让老师如何去权衡教书还是得好评[2]。

二、高校本科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或缺部分就是对本科生的教育和培养。2005年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明白白地提出了加强本科学习的指导,在教学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财力,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品质[3]。最近几年,我国国内的大学放宽了招生政策,这种政策大大增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但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很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现象也间接地告诉我们必须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进行教学管理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4]。

第一,全球化的国际形势迫切敦促高校培养出真正具有强烈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全球化有很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更是文化的全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既要将国际交流中先进的技术介绍到中国,与此同时也担负着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国外进行传承和发扬的重任。中国高等院校更为神圣的使命是尽可能满足国内外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目前由于硬软件设施的缺乏,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落后性[5]。

第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得不到满足,曾经风靡一时的一句话就是毕业就失业,这句话很直接的反映出了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的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巨大的矛盾。高校学生的素养包括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在高校扩大招生后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素质的大幅度下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创新高校本科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措施

为了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针对毕业了的高职生的创业服务制度,这就使得服务工作得到了完善和发展。这种体系的内容包括构建针对高职毕业生的服务体,这就需要各所高职学院从各种角度研究和调查本校毕业生在毕业以后的工作生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加强各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的本质是两个过程:一是教、二是学,老师教得好或是不好和师资队伍的各方面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这一目标,一支高素质高标准的教师队伍是必不或缺的[6]。大学者,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大学生却恰恰相反,现实的状况是一座座高楼林立但是却缺少了那种大师级的人物。高校要想尽快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首先是通过从国际社会中引进外国人才来带动学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这种细心的方式使他们快速有效地成长,最后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调动青年即使的积极性,比如既清晰又比较明确的激励和退出制度。最为重要的是要严格监督老师的授课过程,并进行一定的突击检查,并在期末的时候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以及评估。

第二,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管理。随着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了授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同学从进入高等学府第一天就已经接受了微机化的管理方式,个人信息的录入过程、对于选修课的选择、老师对学生成绩的综合管理,各学校内组织活动信息的发布,以及学生的评奖评优活动,都涉及了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信息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大量数据的综合处理,这种功能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上的根据[7]。在实行这种方式的同时,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与公开化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联系,各种信息的完全公开使公开、公平、公正的治理方案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信息化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最为重要的现代化。

第三,对本科生的管理要以人为本为宗旨。它的目的是服务于师生的需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服务二字,它是管理工作的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服务理念。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严谨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过程中老师要与同学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保持常沟通的工作状态,做对方的桥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传达老师和同学的要求和意愿,同时更要注重对对方管理工作的见解和各方面的反馈,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工作方式,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可以积极开展一些问卷调查的活动,针对教学方案、课表以及课程进度的设置、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对教学过程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展开调研活动,这是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工作方法,它对于管理效率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四,推动教师与学生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使我国与其他国家间有着越来越多的联系,产品、科学的技术、资金等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对通晓各国语言切具有长远目光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越来越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

第五,正确权衡好选修课与必修课重要性。让学生在学好必修课的基础上多普及一些别的知识,拓宽知识网,这是学校开设选修课最本质的初衷,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权衡两者的首次关系,结果会恰恰相反,这给学生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这就要求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各方面的条件,比如师资力量方面进行选修课的开设。在学分方面,不应该太过死板,应该因人而异,同样重要的是,各个学科,要根据不同人的情况确定选修课的分数。总体来说,不同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现实状况进行选修课的安排,同一高校內则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确定学生需完成的选修课的内容。

第六,严格遵守科学发展观。要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是公正合理,但是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努力还很多。尽可能的做到公平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发展方向。对教师的评价应该包括多方面,比如督导组专家,各院系领导的访查以及同学的反映,这样才能减少偏差,采用多方位的评价方式以及方法,采取不同的权重分析测评方式,减少评价的片面性以及不和理性。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做到更强的合理性,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还需要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研究。概括来说,対高等学校来说,它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停留在提高教师的素养以及水平的程度上,最为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热情,从而和老师更好地互动,建立良好的友谊。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为了实现这个更为高级的目标,我们应当多留心多探索,建立良好的创新性思维,真正实现教育的高等化。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判起参考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对免检课堂的评选必在规定范围以内。

总而言之,高校本科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进行教育方面的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完善相关体系,我们才能成为教育大国,更好的立足于民族之林,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学会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析推进基层央行内审工作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

上一篇:

刍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电子计算机审计(1)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