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准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行业协会用以缔造高标准的职业队伍所依赖的行业发展支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非常重视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在制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五年发展规划中就明确要求用三年时间初步建立起内部审计的准则体系。自2000年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通过新组建的准则委员会,组织部分省市内部审计协会、部门、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及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实务和法律工作者起草、研讨内部审计准则。自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同年4月12日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第1-10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04、2005 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又先后发布第11—15号和第16-20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05年初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继续发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和实务指南第2号—《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截至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架构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部分,为衡量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依据。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准则体系的总纲,起统驭作用,对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内部管理准则的内容和标准作出原则性规范。第二层次是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对一般审计业务和管理审计业务及其报告类工作的规范。第三层次是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指南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为特殊审计业务提供程序、内容、技术方法上的指导意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内部审计准则建设的工作原则
在内部审计准则的反复研讨论证工作中,准则制定遵循了以下的原则并解决好以下关系:
一、 借鉴国际内审准则与立足国情的关系。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78年正式批准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迄今已经发布81个准则,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提供了框架和依据,IIA七次修改内部审计定义,反映了国际内部审计实务的重大变革,也预示着内部审计职业的进一步扩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是在充分借鉴国际内审准则的同时,贯彻立足国情、有取有舍的原则,特别是考虑到我国的法律和审计环境,考虑改革发展的进程。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不断完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二、 科学规范与可操作性的关系。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遵循了继承和发扬的原则,凡是职业界共同认可的成型作法且反映了准则制定的原则和规范内容的,即可以纳入准则项目;准则的草拟与修订需建立内部审计协会牵头、实务部门参与、审计或会计教授执笔的三位一体的准则起草小组;准则的用语在整个体系中要求一致统一,内容有联系的准则要明确相互之间的界限,保证准则的正确定位。操作指南应按照实际操作程序,辅助技术方法、评价标准、报告方式及范列样本等等;目前已经出台的20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都有相应的准则释义,对准则的每一条款作详细的说明和阐释,方便审计人员学习、理解、操作和执行。
内部审计行规范体系深入发展
2003年以来全国部分省市、部门、企事业单位相续发布了有关内部审计的规定、办法和条例,规范所辖区域或本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和管理,为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2004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8月20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黑龙江省内部审计条例》,该条例定义了内部审计协会的职能,对内部审计的设置、成果利用等做出了新的要求。
2005—准则宣传教育、推广应用年
为了了解掌握内部审计准则的贯彻执行情况,以便进一步加强对准则实施的指导和进一步完善准则的建设,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决定将2005年定为内部审计准则宣传教育和推广应用年,在全国开展一次检查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准则情况的活动。2005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后,理事会加强并充实了准则委员会,目前准则委员会有21人,来自不同的机构、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准则的制定、修改和完成需要经过选定项目、拟定初稿、研讨修改、征求意见、定稿发布五个环节。今年准则委员会将分两次研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和适当管理层的关系》、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七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今年下半年,准则委员会还将组织两次对内部审计准则贯彻、运用情况的调研。通过内部审计准则的学习培训、对贯彻应用情况的检查和调研,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修改、发布、贯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打造内部审计职业形象所做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