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究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2019-02-03 13:20:18浏览:62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对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公允价值始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性课题项目,其目前已经在国际会计准则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对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公允价值始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性课题项目,其目前已经在国际会计准则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会计计量的主体,同时这也将是未来会计计量的主流发展趋势。伴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动,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受制于风险性因素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导致规模庞大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各类金融工具的出现,促使公允价值可以更加全面地体现出企业的生产效能,或是创造出有助于提高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

1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联系和区别

在初始计量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没有明显的差异。若市场环境不出现明显的改变,通常情况下,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不会出现重大的偏离情况。在对资产负债项目采取初始计量或是在物价相对稳定的状况下采取后续计量的过程中,应使历史成本满足于公允价值的要求或是在价值方面能够更加趋近于公允价值,因而,可利用历史成本来代替公允价值。鉴于历史成本是基于过去实际所发生的交易或有关事项的市场价格,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法予以确定的现时价值,因此,历史成本也就表示某一项资产在初期之时的公允价值。为了实现对于会计相关信息性的增强,基于传统模式下的会计计量方式已经逐渐打破了历史成本计量这一计价方式。

相关性与可靠性也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方式的主要分歧所在。为了调节决策有用观念以及受托责任观念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促使关联性与稳定性之间能够达到相对较为平衡的状态,历史成本通常会注重于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价值的处理,而公允价值则大多会注重对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解决。对于历史成本通常是基于已经发生过的交易或是事项,从而产生出的市场价格,具有明确的交易或事件证据,因为其可获得原始凭证的支持,因而更具备了公允价值所完全不具备的可验证特性。公允价值的获得大多是基于主观性的评估与预判,此种评估是基于假定交易来确定的,是基于模拟状态下针对所想要实行的交易价格予以评估,通过估值技术确定的,因而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这便是人们认为公允价值相较于历史成本所不足之处。然而,只要确保方法的科学、严谨性,公允价值的确定是能够避免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并且还具备有较为良好的稳定性。对这两种计量方式的稳定性及相关性来进行探讨,历史成本尽管较为稳定,然而其对于未来的决策行为难以起到良好的关联性;而公允价值则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点。

2 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在会计核算上的差异

2.1 初始计量差异

基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体制下,目前所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相关资产负债项目的入账价值也就是其历史成本,数额一旦确定后便不可更改,后续的折旧、摊销等计量都是以此金额为基础;而若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则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所做出的评价,同时伴随着市场的改变,公允价值时常会处在经常性的变动过程当中,并与之相适应,因此针对资产的入账价值便不应当是确定不能改变的,而应当是依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允价值放置于长期性的改变过程当中,并与之相适宜。通常而言,公允价值一方面可高出历史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低于历史成本,这要依据实际的资产状况予以确定。

2.2 资产摊销确定

基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下,对于资产摊销对象来说必然是历史成本,所采取的摊销方式或为平均摊销,或为加速摊销。例如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一经确定,后期便不可变更(减值除外),其价值的减少通过摊销予以体现,而不是随着市场价值的波动而变化,即使市场价值上升,也不可调整账面价值;而若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之时,对于资产的摊销对象则主要有两类:即公允价值与实际取得成本。公允价值在本质上类似于一种客观性的评估价值,其并不满足于费用类科目的核算内容,因此对于资产摊销的目标对象,本质上应当是对实际取得成本的调整,从而使资产价值时刻处于公允。也正基于此,若采用公允价值实施计量处理之时,会计信息不仅需要能够明确地体现出资产公允价值,同时还应当将资产实际成本体现出来。

2.3 会计反映形式

基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仅需单账户便可体现出资产的实际成本。而若是采用公允价值实施计量,会计上不但要能够将公允价值全面地反映出来,还需要针对其中的实际取得成本有所体现,因而便需采取双账户的安排方式。以资产项目为例,在会计相关报表之中,不仅包括能够反映出实际取得成本的账户金额,还应当具备能够反映出公允价值与实际取得成本差额的账户金额,若公允价值超出实际取得成本,那么两账户均为借方余额;在公允价值低于实际取得成本之时,相应的实际取得成本也是借方余额,而差额账户即为贷方余额。目前所广泛采用的会计科目表受制于谨慎原则的限制,进而对资产账户设置了减值准备账户,可将之理解为一种过渡方式,但只能体现公允价值下降或转回的情况处理。而在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不但要能够体现出资产减值,还需对各类资产增值情况予以明确体现,但目前仅有少数项目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来体现公允价值的增减值变动,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非减值情况)。

3 公允价值计量将是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3.1 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需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良好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情况、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量,从而达到满足会计信息应用者的实际需求,也就是此项会计信息和决策密切相关,能够辅助决策者作出正确决策行为。而公允价值则重点体现的是基于特定时间点与经济情况之下,市场对于所拥有的资产或所承担债务的价格。此价格之中几乎涵括了所有对此项资产负债价值的信息要素。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体现出了市场对于企业净资产价值的认可。但是历史成本则体现的是在资产获得之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断。市场环境的改变,使得企业大量的资产价值也产生了变化,但是账面上的价值却并未改变,这也就会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与实际相关,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容易产生误导作用。

3.2 符合会计配比原则

会计配比原则需要企业在实施会计核算的过程中,确保收入、成本以及费用之间的比例互相配置。当前,在会计核算中始终坚持配比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采取因果配比,可实现收入与成本的合理配比;第二,采取时间配比,可确保在一定时间内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此外还应当包括计量方式的配比,其能够确保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核算。当前在收入方面主要是依据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则是依据历史成本计量,很明显在计量方式上是不平衡的。因此,从为了确保会计核算配比原则的实现的角度考虑,也应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取公允价值计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核算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一个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遭遇经济危机或通货膨胀等非正常市场状况下,我们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应当慎之又慎。在当前阶段,我国的市场体系、法规制度以及人员配置仍然有待完善、改进的现状下,应当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持续予以完善、改进,只有如此,方可确保将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当中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更加良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对策/论文

上一篇:

国家审计的发展需要以职业化为保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