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学习“基础会计”可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为以后参与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纵观各大高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不规范、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差等现象。西藏民族大学自2003年将“基础会计”列入重点课程加以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09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精品课程。
(一)重视度不高
非会计专业一般只开设“基础会计”一门会计类课程,该课程课时短、任务重、理论概念多,这就导致了在计划内学时中忽视实践教学;另外教师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过分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操作,学生认为所学课程是非自身专业课程,对实践缺乏兴趣。这种长期以来“教”与“学”双方的不重视,导致了课程的开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一些学生学完一学期,对会计工作仍然概念模糊。
(二)目标定位不明确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实际教学中,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往往没有实质差别,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依照同一教学大纲、适用同一本教材,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会计专业实践多、实践目标明确,非会计专业实践少或者不实践。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定位,和专业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应用”而非“研究”,教学重点不在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应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即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预测企业经营状况的能力[1]。
(三)内容选择不科学
“基础会计”课程实践多以校内实践为主,实践内容为案例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许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未进行严格区分,与会计专业采用相同的内容,只是从中筛选一些简单的经济业务实践,笼统、敷衍地完成任务。非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不应过分强调对会计各大理论的应用,而应在了解会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多锻炼学生对会计数据处理、会计报表运用管理、会计指标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形式单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对会计核算原理的理解,多采用做实训题或手工填制凭证、账簿、报表等形式。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毕业后大多不从事会计工作,实践教学中多被安排成案例分析和做实训题,许多学生直至毕业都未见过实际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更谈不上看懂、分析和预测。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基础会计”实践不应局限于做核算题,应尝试引入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更多的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体验。2003年以前,西藏民族大学非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是以做会计实训题和案例分析为主,但在长时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敷衍了事,甚至许多非会计专业学生产生“会计学习无用论”的想法。因此自2007年开始,我们调整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区别于会计专业编写实验大纲,并设计了实践课的具体实施操作步骤,更新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紧贴专业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发现实践教学改革后,“基础会计”课程极大激发了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现实中印证和使用,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要解决的不是经济业务如何具体核算的问题,而是通过核算了解会计工作的过程和特点,认识不同的业务处理差异,分析每种会计结果及其含义。因此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本着专业针对性、内容完整性、重点突出性和操作实用性的原则区别于会计专业来进行。
(一)会计案例
长久以来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独立去思考。采用会计案例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实际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式和结果形成直观的认识。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选择与其专业贴近的经济业务案例来进行分析讨论,如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案例分析时,教师会选择和企业管理知识相结合的案例,尽量让学生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分析报表、存货管理等会计业务,思考会计处理所带来的影响;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案例一般涉及外贸业务核算;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会考虑加大采购需求、成本核算、利润计算等会计案例比例。只有不脱离专业实际的真实感受,才能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不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那么简单,而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基础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多选择出纳、会计角色,尝试对业务进行专业核算处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会计核算要求应低于专业学生,实践重点应放在对会计流程认知和会计管理上,因此实践不应局限于以上两种角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角色来体验会计工作操作方法,如分为会计、出纳、会计主管、企业领导、采购员、投资者和供应商等角色,将现实业务转变成课堂游戏,从而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和经济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三)参观教学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一般同会计专业一致,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来进行业务处理讲解,无法突出不同的企业形式核算差异。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会考虑组织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参观和专业相近的企业,亲身感受业务核算过程,了解会计数据在经营中的重要性。如组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参观外贸企业,了解外贸会计处理流程;组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去生产型企业,了解营销活动和企业会计业务的关联;组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走进大型的集团企业,使其认识到集团会计处理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如果“走出去”参观教学实在有困难的话,还可选择“引进来”的形式,如聘请校外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内的会计工作。
(四)上机操作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当今会计工作的主流,如果“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仅锻炼学生的手工操作,显然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即使学习“基础会计”的目标不是成为会计,但也要理解会计的本质,因此参与会计电算化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时有限,我们会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来普及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兴趣小组成立后,教师会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先行讲解,并建议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教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学校机房操作练习,上机练习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变,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加入更相关的实践内容,采用更丰富的实践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革前,西藏民族大学“基础会计”教师普遍反映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不重视,实践敷衍了事。为了搞清楚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们对2005和2006届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他们的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发现,86%的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不缺乏兴趣,不重视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学习会计在以后工作中有什么用,对会计和自身专业的联系产生质疑。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在制定了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计划、大纲,加大实践教学份额的基础上,强调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实践和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并制定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案例集,以供教学实践所需。经过努力,我们发现近五年来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学习更加认真,课程补考人数大幅减少,学生乐于去探索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更深层次的会计知识,选择会计学作为自己第二学位的人数增加,选择报考会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增加。
(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加强与专业结合的“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使非会计专业学生逐渐接受、认可了课程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时也更加认真和严谨。改革后的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性强,案例、实践和所学专业结合比较紧密,因此实践时学生会遇到一些还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学生认真、细致、全面地处理和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其严谨的会计思维。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改革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实际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找准课程定位,树立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主动探索和应用新知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当然实践教学改革尚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比如实践教学资料的侧重、实践重点的选择和实践实训结果的考核等,这就需要教育学者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进一步探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