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绩效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订《内部审计标准》之后,正式向世界各国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专业人士推行的。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探讨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效益审计, 探索绩效审计初步阶段大力开展专项绩效审计。
关键字:专项绩效审计、财务审计
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三个要素进行。即: 经济 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经济性就是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资源的成本;效率性是指商品、服务和其他结果及其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效益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
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着明显不同的审计效果。传统财务审计指向“钱是怎么花的”,绩效审计重点是考量 “花钱的效果”。国际上的绩效审计,首要的一点就是以审计机构的绝对独立性为基础的,这样他们的审计结果才有权威性,才能让公众信服。而我国内部审计的非独立性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我们应该探索走“非独立型”绩效审计的道路,也就是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具有 中国 特色的绩效审计,这类审计主要是以查处和揭露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主要目的和 内容 的专项资金审计。 目前 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仍主要是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 会计 原则公正地说明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遵守了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实质性 影响 的有关 法律 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为目标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即财务审计为主。审计人员具有了比较丰富的财务审计经验和技能,财经监督体系日益完善, 企业 资产管理逐步深化,所有这些,必将使得内部审计重新定位成为可能。积极防御和化解 金融 风险,加强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完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审计制度体系的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审计的重新定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财务审计将有条件和精力将重心从以往的真实性审计及错弊审计逐步转移到绩效审计上来。另外,审计一向都存在人力不足的的 问题 。绩效审计恰恰是在逐步缩小审计范围,而不是在扩大审计范围。绩效审计把重点放在具有决策权的部门,以增强对经济责任的重点审查。缩小审计范围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是审计利用有限资源优势,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战略。由此可见,财务审计的成熟,也为企业内部审计重新定位绩效审计提供了可能。
实现企业绩效审计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施资金管理绩效审计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摸索。绩效审计审查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所有使用资金的单位。由于企业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操作起来具有很广的辐射面,故而实施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单位。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有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 应用 范围也宽广得多,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它除了通常的财务收支和工程审计之外,还包括对企业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审查。探索绩效审计的初步阶段,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应沿着资金使用效能和工程效益两条主线、有重点的进行。
一、绩效审计在资金使用中的应用
目前企业审计着重于审查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帐目是否如实地反映了该部门的货币性活动和各项业务活动,以及其在工作中是否依法行事和前后一致。这种传统的财务审计是不能满足当前需要的。因为事实上随着资金支出的迅速增加以及资金使用范围的日渐扩大和工作的日趋复杂,企业领导(甚至包括企业员工)想要知道的不单是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而且还想知道资金支出是否经济有效。
对 资金使用开展绩效审计,是指对企业资金使用行为提供独立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或部门适应市场经济 发展 的需要,围绕提高效率和效果而不断地改进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的资源管理,做到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对企业开展专项绩效审计,为决策者和企业员工提供有关的信息,这些审计信息不仅限于财政财务理财方面,而且包括资金使用效果方面。这样有利于促进财政收支计划及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避免经济、 政治 风险。 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比较容易,它主要是要找出被审项目在经营中需要改进之处,即评价资金资源是否得到既经济又有效率的管理和使用。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例如,购买的设备过于昂贵,或质量过高等就是缺乏经济性。而效率性,是指从对一个项目的资源的投入,力争取得最大的产出,或确保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在进行专项资金经济和效率审计时,审计人员应适当考虑该项目是否:遵循适当惯例;遵循适当的程序,保证支出的物品具备需要的型号、质量和数量,并被各使用单位加以妥善地使用和维护;采用效率高的工作程序等。
效果审计是对资金支出行为真正的绩效进行衡量,即对项目是否能实现其目标进行评价。效果不同于结果,它是把采购项目的实际成就和预期要达到的成就进行比较,然后把比较的结果与绩效标准相联系起来。为了评估效果性,必须确定所预期的目标正在实现,效果性审计主要是评价被审项目的最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即审查决策目标是否正在或已经圆满地实现。对资金支出项目效果审计时,审计人员应:评估管理系统是否完备,足以衡量采购项目的效果;确定该采购项目的效果是否令人满意地达到预期水平的项目结果;查明造成绩效不够理想的因素。
二、绩效审计在工程效益审计中的 应用
工程项目审计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性审计,而是应当逐步向审计领域的高层次审计??绩效审计迈进。绩效审计标准的多样性使得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评价一个工程项目的标准取决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工程项目的未来效益,工程质量是关键,项目效益(包括 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则是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审计不仅要确保工程中资金运用的安全性,还要促进工程投入的效益性,考核工程项目的投入与收益的比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 企业 发展 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在绩效审计的 方法 上,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绩效审计。运用成本 分析 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宏观经济 理论 ,将工程技术方法与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对 问题 进行深入的 研究 。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财务审计人、法、技建设,为绩效审计奠定质量基础。
我们进行财务审计的方法虽然比较成熟了,但是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制度建设和技术方式方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加强财务审计的人法技建设,是提高绩效审计工作质量、水平和效率的保证。
1.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绩效审计工作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随着绩效审计的开展,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将多元化、 现代 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和整体性的发展趋势。因此,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当务之急。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需要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除了传统的财务审计所要求的能力以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加专门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刻理解审计工作,在评价企业绩效时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断。
2.制订绩效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
绩效审计的目标是评价管理活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它要求审计人员要有严格的独立性、规范性和客观性。而我国审计准则体系中关于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还是个空白。因此,要形成以审计法为核心、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为基础的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体现企业特色的绩效审计制度体系。需要通过制订绩效审计准则以及绩效审计操作指南,明确审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的审计标准、原则以及执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3.不断夯实绩效审计的技术基础
绩效审计没有统一标准的方法和技术,在对财务管理绩效评估时,应当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建立评估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为此,审计要利用现代 科技 手段(包括 计算 机、计量经济学等技术)作为财务管理绩效审计的必要手段,以增强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可信性,提供准确的数量充分的信息,以达到决策 科学 合理,促进监督经济活动合理化的目的。
绩效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是企业的效能建设,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标准,以构建服务型企业为基本导向,包括对企业部门事前、事中、事后行为的监督评价。而绩效审计作为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及评价,它是对企业部门事中、事后经济行为的监督评价,能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政府科学管理、提高绩效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绩效评估有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分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各部门形成浓厚的绩效意识,从而把提高绩效的努力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将从根本上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有效实现审计的目标。 目前 开展绩效审计最直接的难题来自于概念和评价标准,我们缺乏一套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衡量指标体系,而对于企业部门使用资金的社会效益也很难量化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定位绩效审计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必须不断在审计实践中探索绩效审计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