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重视培养和强化创新审计职业思维

2019-02-03 13:26:12浏览:77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国家审计是一种专家行为,应具有独特的职业判断和 分析 推理模式,而不只是一种行政性思维模式。因此,要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水平,

国家审计是一种专家行为,应具有独特的职业判断和 分析 推理模式,而不只是一种行政性思维模式。因此,要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水平,重视培养和强化国家审计人的职业思维水平至关重要。我们既要关注审计人员所掌握知识的多少,更要关注如何释放知识能量。

一、审计职业思维水平决定国家审计的质量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这种过程经过实践的不断锤炼,在人们的意识中便形成了一定思维框架,并潜意识地 影响 人们的行为、决策、认知等。 因此,不同的思维方式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一)审计职业思维水平决定审计风险的规避程度

国家审计风险的规避程度从一定的方面反映了国家审计质量的优劣。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而导致的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 法律 责任和相应 经济 损失的可能性。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一要有审计资料,二要依赖审计人员的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因此,审计风险规避程度如何取决于审计资料取得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审计人员能力的发挥水平。而审计资料取得的状况和能力的发挥水平取决于国家审计人员所具有的职业思维水平。

审计资料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当审计人员进入工作现场,面对浩瀚的资料文件,从哪方面着手,什么样的资料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且是完成审计目标所需要的,不同审计职业思维水平的人,资料搜集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具有创新职业思维的人对资料的取舍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而取得资料以后,如何进行分析和判断,结论如何,不同职业思维水平的人,对 问题 分析判断的深度不同,导致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 内容 不同。一个具有创新职业思维的人能够一点带面,由浅入深,举一反三。

(二)审计职业思维水平决定国家审计能否实现审计价值的最大化

衡量国家审计质量优劣的首要标准是国家审计价值最大化。所谓审计价值是指审计结果的有用性。审计价值最大化所显示的不仅是审计结果能够被利用,而且产生良好的经济或 社会 效果。审计价值能否最大化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深刻程度。具有创新职业思维的人能够通过探究事物的本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把握事物产生和 发展 的 规律 ,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使审计结果具有 理论 和实践特性,具有宏观与微观实践意义。如果只具备基本的职业思维,而没有创新职业思维,那么审计结果价值最大化将难以有效实现。

二、国家审计职业思维的内涵

国家审计职业思维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职业特有的观察、认识和判断客观事物的模式结构。其分为基本职业思维和创新职业思维。

(一)基本审计职业思维

基本职业思维是从事审计职业的人普遍所具有的思维定式,即按照审计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

基本职业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客观真实性,审计是对一定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事实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点。通过审计逻辑将客观事物的点连接起来,客观地反映和记载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资料,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不能有任何的主观臆测。

公正合法性,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对客观事实的思考一是事物发展的本身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律;二是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三是 科学 、严谨、严肃地进行判断,不存在个人感情的偏见。四是对事物的判断是一个独立性的思考过程,不受其他非正常的诱因的控制与影响。

基本职业思维是以事实、规则和价值认定为中心的思维活动,只要按照常规、遵循或借鉴以往的 学习 经验和知识就能顺利完成,是开展国家审计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二)创新审计职业思维

创新审计职业思维是具有审计职业特质人员的思维结构,其表现为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认识、分析和判断事物,在整个思维过程中,能够处理好确定与非确定的、逻辑的与非逻辑的、相似的与相异的、单元的与多元的、抽象的与形象的等等各种思维因素间的关系,并将各种因素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中来,构成整体的思考、系统的思考、立体的思考,从而实现国家审计价值的最大化。

创新审计职业思维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多向思维,审计人员的多向思维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而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 方法 、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

逆向思维,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对立的两方面相互依存。审计人员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便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逆向是与正常比较而言的,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而逆向思维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侧向思维,审计人员在思考 问题 时能够摆脱习惯性的思维,侧视其他方面,把注意力转向更广阔的领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将其他领域成熟的 方法 移植,或者借鉴其他领域事物的机理,从而获得理想的问题思考结果。审计人员要善于观察,特别是留心那些表面上似乎与思考问题无关的事物与现象,注意其他一些偶然看到的或事先预料不到的现象,也许这种偶然并非是偶然。

联想思维,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能够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心 理学 而言,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的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

创新审计职业思维是国家审计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证,无论国家审计有多么美好的愿景,制定了多么切实可行的措施,落脚点都需要审计人员去完成,而审计人员完成的结果如何,取决于审计人员个体是否具备了创新的审计职业思维。

三、真实合规性审计与绩效审计思维路径

(一)真实合规性审计思维主导为“是什么”

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规性审计的基本目标是证明 会计 资料及其相关文件、事实的真实和合法,并保证这种证明的充分适当性,因此,思维路径贯穿的是 “是什么”,我们仅仅需要的是求真去违。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首先是不带任何结论观点地去寻找事实和数据,就像现实中的 科学 观察家和探险家一样,只是细心地观察和搜集事实和数据,取得了充分为真的事实和数据后,才能依据一定的规则对事实和数据进行直觉性的 分析 。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应该避免在搜集和获取审计证据阶段,带有结论和一定的观点。在我们的审计人员中存在着以发现和揭露问题的目的先入为主式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其结果是很难保证分析和判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加大审计风险。

(二)绩效审计的思维主导为“应该是什么”和“能成为什么”

绩效审计的目标是促进 社会 资源的配置在最大限度内实现优化,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效率,绩效审计主要包含:一是对结果的考评,这是一种反应式;二是对结果的测评,这是一种前瞻式;三是对行为过程的监督,这是一种动态式,是反应与前瞻的综合。因此,思维路径贯穿的不仅是“是什么”,更多的是 “应该是什么”,“能成为什么”。

对于已经形成结果的项目,审计人员需要在获得事实为真的前提下,分析事情的结果与项目所确定的目标是否合一,考察项目目标的确定对相关联方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然后依循项目的目标和事实的演化分析和判断应该是什么。

对于处于决策期的项目,审计人员需要对未来的事实演化结果进行科学的判断,包括正向的价值分析和反向的风险预警,从而得出“应该是什么”和“能成为什么”的判断。

对于行为过程的项目,审计人员既要弄清是什么,又要辨清“应该是什么”,还要分析“能成为什么”。

无论是反应式,抑或是前瞻式,动态式,都需要审计人员思维创新,针对不同的行为主体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指出应该怎样做和该做什么。

四、培养和强化创新审计职业思维

(一)改变审计人员的选拔标准和模式

创新职业思维的获得依靠审计人员: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对所 研究 的对象具有强烈的兴趣;能顽强持久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思维对象上。因此,如何选拔审计人员则至关重要。我们现在多是通过公务员 考试 进行选拔,而公务员的选拔主要是考察人员的一种行政性思维,与国家审计的职业思维要求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应该建立符合国家审计职业要求的考试模式,提高选拔审计人员的标准和条件。

(二)定期性的强化训练

尽管天赋为创新思维的发生 发展 奠定了优劣不同的基础,但个体的创新思维是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日常的思维训练等逐步形成的,而且人的创新能力一般是以潜能的方式存在着的,需要通过人的自觉开发和积极运用才可能发挥出来。因此如果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并且依据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审计人员进行培养和训练,那么任何个体的思维则有可能在受过创新思维方法的开发训练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思维潜力。

(三)改进审计组组成方式,优化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

目前 项目小组的组成是考虑项目情况和人员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依据行政命令而组成。这种组成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范围内保证了项目的完成,但却不能获得项目完成的普遍优化。因具有一定知识结构的人不一定具有创新的职业思维能力,在对事物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上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实行项目小组招标制,通过招标,一是可以优化项目小组的思维结构,保证具有创新职业思维能力的人脱颖而出;二是可以保证不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员得到指引和培训。

总之,国家审计只有积聚和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创新职业思维的人员,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新会计制度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上一篇: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反思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