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我国政府审计监督

2019-02-03 13:41:47浏览:38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大数据时代的背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数据也在不断的增加,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在美国20

一、大数据时代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信息数据也在不断的增加,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在美国2012年公布的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中,其政府希望通过各行各业的数据来解决政府的困难, 因此, 大数据这个概念出现,同时,这也是标志着社会的经济、科技以及生活的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是指运用现在主流的软件工具将一定时间内所涉及到的庞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处理成具有决断意义的可用信息。大数据时代不仅仅改变了传统收集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甚至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大数据的特点:一是数据庞大;二是数据种类繁多,其数据涉及到社会当中各行各业;三是价值密度低;四是处理速度快。这些特点决定了大数据的分析、应用的广泛,使整个社会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毫无疑问,大数据对于财务、会计以及审计监督也有重要影响。

二、我国政府的审计现状

我国政府的审计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重要的监督力量的体现就是通过政府的审计力度来体现。

(一)审计时效的滞后性我国政府审计具有滞后性,我国政府审计的对象一般是政府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对于这些对象的监督一般都是事后进行跟踪审计,对于这些机构发生财务问题后的处罚方式具有滞后性,不能同步处理。一般对于政府机关的审计都是在领导人退休或者换岗之际才能进行,这样就弱化了对政府机关的审计力度,并且难以挽回损失,审计时效滞后性不仅降低了对国有雌蝉的使用效率,更甚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

(二)审计方式不够先进我国政府的审计方式不够先进,我国的审计方式有两种,一是以传统手工审计为主,二是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由于我国还徘徊在大数据时代的初始阶段,所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力度还不够,更别说是以计算机审计为主了,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并且我国政府审计的内容还未涉及到对于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检验,也没有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具体分析与处理。为了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的要求,我国应该及时跟进审计手段的进步。

(三)抽样审计的风险性我国政府的审计多采用抽样审计,所谓审计抽样,就是指政府从一系列被审计的对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然后根据审计后的到的信息推断出总体的信息特征。显然抽样审计的风险性与抽样的方法以及样本的大小息息相关,但是抽样审计这种方法自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样的缺陷注定其存在风险性。所谓的风险性就是通过抽样审计得到的总体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所以我国的抽样审计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对审计的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审计过程受时空限制现如今, 我国的政府审计仍然以传统手工审计为主,手工的查账、核对账实以及调取相关资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如果说审计的内容过多的话,那么审计的时间就会不足。我国政府的审计时间都是在工作日进行,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时间是否一致,一些被审计的单位不再本地还需要工作人员出差进行审计,这无疑加大了审计工作的人力与财力的投入,而且导致审计工作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审计的质量。

(五)对于审计数据的分析不全面现今我国政府的审计都是侧重于对政府机关以及国有企业的结果审计。如今的审计员工通常都只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来开展审计监督。但是往往对于所获得的数据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行后续的总结,对于所获得数据的潜在价值的挖掘力度不够, 没有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三、大数据对我国政府审计监督的影响

(一)大数据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完全是依靠计算机来执行,这与传统的手工审计手段有所不同。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渐完善各个审计机关的互联网建设,大力的推动计算机审计的运行,搭建了数据平台,创造各种软、硬件设施以及建设审计防火墙等。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全国各审计机关提供了资源共享,加大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成本。提高了我国政府在大数据环境下分析和利益电子数据的能力, 与传统手工审计的人工获取信息、抽样审查等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审计时效的滞后性现阶段我国审计时效具有滞后性,只能事后发现问题, 所以为了从源头上预防政府机关的违规行为只有在大数据背景下将审计端口前移。充分运用大数据的特点,建立一个能够全天监督、全员运用大数据的审计模式的审计监督一张网的管理系统。对于国有企业已发生的业务,工作人员报销其凭证至管理系统, 然后及时上传分析可以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 让传统的事后审计逐渐转变为实时审计监督, 从监督到监督与服务复合型转变, 不仅能提高审计效率而且还能够对财产进行实时监督。

(三)审计工作不再受时空限制不同于传统以手工审计为主,计算机审计为辅的审计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工作大豆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审计员工通过互联网进行审计并分析的出结果,不再是传统的手工账簿。而且审计员工所需要的审计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云端数据中获得,不再需要前往被审计单位就可以进行审计,因此,审计员工的工作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大大的降低了审计的成本并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四)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大数据审计的重点就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国政府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始利用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建立集中统一的分析平台。开始对审计单位的历史财务以及行业数据等进行进一步分析,挖掘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并对于这个数据分析平台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大力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充分运用到实际的各方面的工作中。

四、对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政府审计的建议

(一)完善审计准则大数据时代下,审计的手段、审计的取证方式以及标准与从前大不相同,因此,国家应该针对这些不同做出相应的审计准则的完善,出台信息化、数据化的审计准则来指导员工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流程与手段,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我国审计的发展指明方向以及提供依据。比如说指定相关的法律来说明审计员工的审计权限; 如何维护数据库的设计;怎样对审计的信息进行保密。

(二)构建基础数据平台,完善审计系统大数据审计主要依靠的是数据的储存于分析,因此云数据以及云储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想推动我国政府的审计监督能力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数据平台,让各个审计机关实现资源共享, 而且完善审计系统分析数据的能。对于国家审计机关要想大力推进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首先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相关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建立与完善信息化系统,以及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以及相关硬件软件的基础平台的搭建。

(三)注重审计的风险防范。大数据是把双刃剑,既能给我国的审计带来高效与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大数据运用的电子信息技术容易受到风险的侵扰。政府审计的数据中包含一些敏感的事件,一旦信息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 严格使用数据管理系统,通过使用授权模式来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同时降低审计的风险。

(四)建立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我国的数据分析大多都是在审计滞后进行的, 审计员工同时进行数据分析,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底下,审计所获得的信息又具有时效性,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数据分析,那么数据将失去价值。因此,在建立数据库运用互联网的前提下,还是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对获得的数据尽可能的进行全面的分析,按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讲行重点审计检查,并根据实际案例不断的对数据库平台进行优化与完善。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上一篇: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基建并账处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