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内部审计的实施是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 检查被审计部门或者单位出现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咨询和有效的分析, 使企业或者被审计部门的经营管理方法、风险控制系统和治理机制得到规范化。内部审计的实施是在保证所执行活动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旨在提高企业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价值, 使企业经营管理更有效率。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就曾指出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增加价值,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 内部审计随着现代企业的变革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质的转换, 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监督检查活动, 实质上是在监督检查完企业或者被审计单位之后, 再对审计结果进行合理分析, 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 给企业和其他各部门带来警示作用。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为企业或者被审计单位提供增值服务。2003 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时,也提出内部审计的发展应该从传统的监督检查目标发展到为企业服务增值为目的。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控制, 对企业控制风险和治理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有效地揭示企业存在的风险, 并且能够经济地整改以达到使企业价值增加、经营改善的目标,真正实现向服务主导型转化的内部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在我国实施已经将近30 年,但企业组织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还没有真正实现, 审计的工作质量即审计成果的使用效益更是微乎其微,屡查屡犯现象仍较为严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为内部审计的核心,应用于内部审计的始终, 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客观公正的结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完整可靠。但是由于对独立性的认识和理解不全面, 导致被审计单位排斥和抵触内部审计, 这种不和谐的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成果的影响不能忽视, 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针对独立性对内部审计增值的双重影响进行剖析,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为实现企业持续经营和价值增值的目的, 保持独立性原则检查被审计部门或者单位出现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咨询和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的标准化程度, 通过改善使企业或者被审计部门的经营管理方法、风险控制系统和治理能力得到规范化。与此同时,判断企业内部是否经济合理地使用资源,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我国颁布的审计法规、会计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各项章程规定中对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相关审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界定。
2009 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条例进行整改时,提出了内部审计增值的概念, 这标志着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新纪元, 其实内部审计的内容一直都体现着为企业和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增加价值的内涵, 只是由于所处的企业环境和社会背景,这种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被相关人员所了解和接纳。该定义的出现对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和明确, 旨在使相关负责人和部门领导能够重视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从而使管理层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更有效率地执行管理和决策, 提升企业的价值。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含义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就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 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并整改问题,不隐藏不舞弊,真实地记录问题所在。这种独立性可以通过内审的组织结构设置和内审相关人员的职业操守来体现。内部审计部门的构建要与其他部门相互独立,即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不能同时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同样负责内部审计的相关人员也不能同时负责其他部门的工作,否则会导致不客观的审计结果,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另一方面, 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独立的精神状态, 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包括环境和人为行动的影响, 不受经济利益的诱惑或者趋使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而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很难, 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 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切实达到企业最初设置的目的。
三、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涵义
内部审计活动为企业增加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要保证内审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内审工作执行过程的标准化, 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内容可靠完整。与此同时,内审人员要具备职业道德修养, 有着独立的精神状态。其次,企业相关领导以及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查出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交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 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应该进行汇总、报告、分析,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通过真实客观地反映内部审计结果,传达给企业管理层,以便提升企业价值,达到增值的目的。
四、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影响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促进内部审计增值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实现包括审计组织机构建立的独立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独立。笔者针对这两个层面系统分析其对内审价值增值的促进作用。
1.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独立对内部审计增值的促进作用。内审组织机构设置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只能执行审计工作而不得干涉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或者是内部审计直接负责人是上级领导部门,与各个平级部门不相互干涉业务。如果隶属于上级领导,独立程度取决于所隶属领导的职位和级别, 如果领导的级别很高,则相应的内审的独立程度也就越高。为什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机构的设置有关? 这就说明了制度对于权限的规定,限制了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由于制度的规范化设置,能够使内部审计程序比较规范,审计结果的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高级别的领导具有充分的决策权力,在内部审计执行过程中领导可以对发现的问题作出迅速的反应,通过对内部审计结果的合理利用,能够促使企业管理层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提升企业的业绩。
2.内部审计人员精神独立对内部审计增值的促进作用。只有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的过程中,恪守职业操守和原则,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任务, 不存在徇私舞弊的行为,不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和诱惑,能够对自己的评价结果负责,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内审独立性, 保证内部审计成果的可靠性, 当企业管理层以及相关负责人依据内审结果做出决策时能够保证决策的可实施和使用效益的发挥。因此在分配工作或指定相关的审计人员时, 要判断可能出现的利益以及相关性冲突, 同时实行定期换岗的制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阻碍内部审计增值
独立的内部审计活动能够保证内审的结果真实可靠, 但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由于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片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加之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结构单一, 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 对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1. 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片面认识,阻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内部审计的产生源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就是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且确保记录的资产负债表等各种账表的完整与真实,不存在舞弊行为。企业其他部门的人员会认为内部审计就是通过刨根究底查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并且把问题报给上级领导,影响他们个人以及整个部门的绩效考核,由于这种片面的认识,致使他们不支持、不理解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甚至产生矛盾,导致内部审计任务不能顺利的完成,内部审计与内审增值的目标差距甚远。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认真分析和整改,导致内部审计不仅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甚至会使企业产生损失,包括审计员工的住宿费、差旅费等。
2.审计范围愈趋广泛与审计机构单一的矛盾,阻碍内部审计增值。内部审计不仅要保证报表内容的真实可靠、账表之间勾稽关系明确,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管理者更有效地经营企业,提升企业业绩并能增加价值。这说明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从原来的财务审计扩展到了经营合规性内部审计,审计从企业账务合理合规逐渐伸展到企业经营管理,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审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企业的经营流程、生产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然而当前的内部审计人员的标准与之还有差距, 有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审计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打造复合型人才, 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审计意见,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五、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的建议
(一)鼓励各部门骨干参与内审工作,为内部审计增值提供保证领导的态度是否明确和坚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执行力。只要是领导重视的审计工作, 企业内部的各个组织部门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被审计部门通常不能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的执行, 主要原因在于对审计工作理解不够, 要想使被审计单位更好地理解、配合与支持审计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其参与其中,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审计需要, 鼓励干部员工在内部审计部门挂职。
一方面, 这种挂职不仅能促使其他部门和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了解, 而且由于相关项目工程的骨干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对自身项目的执行情况要比审计人员了解得更清晰,他们能够对审计出来的问题进行直接合理的解释, 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也给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拓宽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熟悉整个组织的流程,改善组织的管理。
另一方面,可以让各个职能部门领导在参与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更具有全局观念,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各个职能部门能够以大局为重,不再徇私舞弊,部门的经营管理绩效和部门人员的业绩都会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 内部审计挂职制度的实施是一项双赢策略, 被提拔的骨干员工以及所属的部门能够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通过全局的观点来引导和推动整个部门的工作, 从而使部门的工作更加有效, 业绩也会逐步提高;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可以通过与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学习的机会,而且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二)完善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管理流程,促进内部审计的增值
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是否规范,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效率, 进一步影响企业的价值增值。但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流程是否规范,取决于内部审计的指引。内部审计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分析其中的原因, 改善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 使得管理流程更加趋向规范化。而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善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问题产生, 从而增加企业价值。此时内部审计能够间接性地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绩效。
加之审计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泛,对管理流程的认识也比较多, 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 内审人员能够针对发现的问题与下属企业相关人员或者相关部门进行交流, 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并进行优化完善。此过程需要专注问题出现的关键点, 在关键点处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流程, 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管理风险,从而提高效益。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 只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不需要全覆盖式地进行调查,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节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三)采用合理的考核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增值
企业考核机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各个部门的潜力和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促使各个部门和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实质性进行判断, 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例如,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导致企业原来的制度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 而由此产生的后果并不是因为员工的违规因素而引起的,所以此时的最佳策略就是和相关负责人探讨问题的原因所在,找出对策,消除问题, 只要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认真执行整改方案, 就可以不将这些问题作为考核的依据。
除此之外, 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将全年甚至将近几年的审计内容和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整改措施, 对其他部门和人员起到警示作用, 真正做到将审计的成果进行合理的消化和利用。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会面临一些阻碍,但是只要管理层能够重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那么实现由监督管理型内部审计向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标指日可待, 从而真正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