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内部控制作用的解读
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许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想要实现自己的管理经营目标,仅靠单独几个部门的努力与配合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方方面面协调与合作,发挥整体团队作用。而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制度就是以企业总体配合为基础与前提来发挥作用的,它利用会计、审计、统计、业务等部门的制度、规定及有关信息、报告等作为基本依据,实现统合和控制的双重目的,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连接,使其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年来,内部控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管理技术,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运用,并不断发展和完善。
2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2.1 审前准备
2.1.1 成立审计组,确定审计人员,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精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在正式进驻被审计企业前,组织审前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和讲解企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介绍被审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内控基本情况。
2.1.2 开展审前调查:主要了解被审计内控制度建设情况、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内部环境、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架构以及审计区间内业务流程控制点的执行等情况。分析掌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2.1.3 在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上述情况资料的基础上,应对企业公司内控流程执行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和评价,然后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方案审批通过后下达审计通知书。
2.2 现场实施
2.2.1 进驻时召开审计进点动员会,会上要向被审计企业讲清审计的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重点和方法等。
2.2.2 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对控制环境和相关财务及业务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符合性和分析性检查,实施审计抽样:(1)确定样本量。一般按照业务发生的频率并参照国际通行的抽样矩阵确定抽样数量,即对业务每年发生一次的,抽1笔;每年一次以上至每月一次的,至少抽2笔;每月一次以上至每周一次的,至少抽5笔;(2)确定样本。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检查业务流程的经济业务特性和样本分布情况,按审计抽样的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样本。在实施审计抽样时,应侧重业务发生异常、金额较大且异常的样本。对于检查发现存在缺陷或问题较多的业务(或控制点),审计人员应适当增加样本量,并对存在问题或缺陷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实质性检查。
2.2.3 审计评价。审计人员对所检查情况填写审计评价底稿。对于问题控制点,要记录问题样本,描述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所涉及的风险。
2.3 审计终结
2.3.1 撰写内控审计评价报告初稿,与被审计企业交换意见并进行现场讲评。
2.3.2 根据反馈意见和查证的事实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按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报送审理。审理后主送被审计企业。
2.3.3 对审计发现的涉及会计账目调整、资金追缴等行为下达审计处理决定。
2.3.4 跟踪审计提出问题的落实情况,督促被审计企业按规定日期报送审计问题整改资料,并可根据需要组织实施后续审计。
2 .3 .5 项目结束后, 及时组织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3 目前内控审计存在的问题
3.1 全员受控意识不强
目前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个别基层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必要性、目的和自己在内控建设中的角色并不很清楚,在控制环节的执行上凭经验处理业务,风险意识淡薄,对控制点的相关要求不够重视,管理较为粗放,没有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为内控而控,为检查而查的现象,没有真正实现要我控向我要控的转变。
3.2 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单位都能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较健全。但仍存在部分制度执行力度欠缺,比如部分企业超权限签订合同时有发生。有的单位以领导经常出差为理由,让一般人员对外签订合同,也不出具授权委托书,这种做法缺乏有效层级监督,权责划分不清,从而造成企业损失;还有些企业合同管理混乱,不少工程施工合同出现倒签现象。有的单位为了抢施工、赶进度,部分经营责任人允许外部施工承包单位未签合同先施工;还有就是招投标管理混乱。《招投标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有的单位以工程急需为理由,人为缩短招标文件开始发出日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时间,严重违反了《招投标法》的规定。财务核算管理不严格,乱挤占现象比较严重,如将应列入资本性支出的固定资产列入生产成本等。
3.3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内部审计涉及面较广,它涵盖了企业的资金活动、采购及生产活动、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内部审计既可以在建立内控制度上多发挥作用,也可以在健全完善和促进内控有效性上多发挥作用,因此,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既精通审计专业知识又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然而,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队伍多来自于财务队伍、会计专业,知识老化,缺乏管理控制、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内部控制审计的需要。目前,还有一些审计人员对内控评审存在肤浅认识,认为内控审计项目比较简单,无非是把要审计的业务流程简单的穿行测试一遍,对照控制点查资料、查制度,对问题的查证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4 内控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企业内控审计查出的问题似曾相识旧人来,有些问题屡查屡在、屡改屡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企内控审计的查出的问题整改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走过场、应付交差的现象时有存在。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控制权力也比较有限,缺乏相应的处理手段,没有建立相关的问责机制,这些都造成了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内控审计作用大打折扣,审计的最终目的未能很好的实现。
4 结合实际提出的几点想法
4.1 强化内控责任,切实提高内控执行力
持续开展内控宣贯培训,提高全员受控意识。组织人员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规范内控行为,提升内控执行力,努力实现从要我控到我要控的有效转变。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内控责任意识,强化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切实履行管理职能,把内控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好、控制好。
4.2 抓住薄弱环节,坚持全过程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涉及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的检查。针对执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按照内控流程节点及节点的先后次序进行审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管理,从而在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堵塞漏洞,加强过程监控。因此,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专项审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形式内控检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管理水平
审计人员应不断探索,开创内控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强化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进一步的熟悉本企业本行业的业务、工艺流程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坚持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抓重点,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4.4 必须狠抓审计整改的贯彻落实
对内控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深刻揭示,它是审计结果的直接体现。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认识,要将问题的纠正、问题的追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督促企业必须狠抓下达的审计整改,落实责任,整改到位,及时反馈整改的落实情况。对执行不到位的单位进行后续审计,直到整改到位为止。要加强过程中及时纠错,只有这样,内控审计才能得以显示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