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2-03 14:01:03浏览:34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引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增加投资者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以此来完善企业内部控

一、引言

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增加投资者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以此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相关文件规范,但由于事务所内存在对内控审计认识不足等问题造成内控审计工作仍旧存在一定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从含义来看,内部控制是指一种强有力的监督活动,由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者和相关的审计员工共同实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通过对企业内的控制设计和运行机制进行测试与评价。然后通过内部审计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建立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提升企业自我管理水平,减小经营运行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企业财务收支前前后后的审查做出巨大的贡献。

内部控制审计具有独立客观性,其独立是它的灵魂,它通过对控制制度的规范,系统的审查,评估当下的运行机制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能够获取良好的收益,但同时内部控制审计具有广泛性,对企业的审计内容大而宽,没有明确的范围和界限,因此特别容易出现审计结果误断的情况,使审计结果出现偏差,所以针对这一特点,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一个制度的加强改善,更重要的是这项制度为审计提供的前提保障以及未来带给企业的各种收益。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一)部控制审计是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一种必需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其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也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且也能够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对审计风险进行规避。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及时以及全面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解,更直观地为企业管理者对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并逐步提升企业效益水平

企业内部审计单位和内控审计会计师对企业进行审计时,通常要根据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审计方法,对内控制度有效性的检查和评价尤为重要。并且,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内部管理和监督控制的主要环节,可以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揭露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各环节、各角度和各层面的优缺点,强化分析与财务报表、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问题,鉴别重要程度,与企业管理者加强沟通,提出改进和巩固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了财务报表、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防范企业管理的各项风险漏洞,并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水平。

(三)接受外部监督,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督机关、社会大众等,他们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极为关注,尤其是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法有效性,完整真实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规避了财务报告风险,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了解掌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执行的效果等,判断企业财务报告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及可信赖程度,从而正确评估企业防范风险、持续经营发展和增收创效能力,为正确做出各项投资决策、行使相关权力和履行社会监督义务打下坚定基础。

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不足

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企业资源的有效运营,因此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增加企业的预期投资者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而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起步较晚,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内控审计上都缺乏足够的实践,审计人员往往比较熟悉的是财报审计,而内部控制只在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时涉及到,并且所内的审计人员大部分都是由财务人员出身,其业务开展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财务报表审计的模式里,造成审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不够,以财务报表审计方法和理念应用在内部控制审计上,造成内控审计工作混乱、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不佳等情况出现。内控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素质知识必然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结果,虽然颁布的内控审计指引文件为内控审计的执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建立了执行内控审计工作的原则等总括资料,但如果审计人员不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程序、理论知识等等的了解,都会造成内控审计工作的执行工作出现问题,增加审计人员的执业风险。

(二)不重视内部控制审计

在实际的内控审计工作中大多企业会聘用同一家事务所进行内控审计和财报审计,因此对于事务所来说需要对内部控制测试和运行情况测试进行计划,以实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整合,而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财报审计工作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因此大部分事务所在同时进行财报和内控审计时倾向于将重心放在财报审计上,往往是在日常财报审计内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或者叠加工作,但不能忽视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会导致内控审计工作的不完整,增加内控审计的风险。同时,因为内部控制反映的是企业对经营运作中的制约和控制能力,而财务报表记载着的是整个经营运作结果,所以大部分的审计人员都认为财务报表审计更能为预期的投资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造成内控审计在审计行业内地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三)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混乱

成熟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保障内控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但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实践比较少,并且内控审计指引文件中并没有对一些具体实际中发生的审计状况作出规范,比如,对于非财务类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指引文件中规定了要进行披露,但就如何披露以及披露原则并没有具体规定,造成内控审计人员只能按照自身职业判断进行审计工作并形成报告,增加了内控审计报告结果的主观判断,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同时,内部控制审计对象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经营运营过程,不同管理理念的企业采取一般采取不同的内部控制政策,因此这样就导致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通用性降低,这就为事务所的执业活动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地带,审计人员没有成熟的执业体系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导致行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混乱。

(四)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内控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刚刚颁发了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有关的政策规定,为未来内部控制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更为内控评价体系提供了依据,但是这些信息并不是标准的评价体系,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将内部控制的目的作为评价的标准。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评价的方向,不能引用为标准。企业在实际应用中也缺少一定的向导性,采取的评价方式很混乱,缺少说服性和对比性。

五、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一)增加内控管理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但是实施单单依靠管理人员是无法实现的,要依靠企业内部员工的整体参与才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因此,企业的决策层(高层管理人员、企业治理人员)首先要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内部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要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从而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然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者的作用,调整内部机构的设置,明确员工的权责划分,打破部门之间的专业领域壁垒,充分实现部门交流的无障碍,还要根据部门的特性,制定相互制衡的部门关系体系,从而实现部门工作的流畅性。最后,要时刻注意基层员工的思想动向,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使基层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减少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抵触情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企业理念深入员工内心。

(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当前,虽然企业的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组织架构、历史诚信背景、和人员专业素质等等因素增加了内控审计的难度,而相关的文件又没有对内控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但是内控审计人员必须通过自身实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为此,事务所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对于内控审计指引的学习,建立内控审计的全局思想,深刻把握内控审计的原则,培养内控审计思维;第二,在相关内部控制的文件规定范围之内,建立完善的内控审计程序以及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理由不充分以及没有按照实际程序进行执行的业务人员眼里批评,将审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的行为进行减少,以此来提升内控审计的客观性以及报告的质量。

(三)建立科学的授权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的授权管理体制要将决策范围扩大,实行分权制度,根据事件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阶段性的分权,从而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授权管理体制。

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决策当中,这就需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制定相关的战略。在企业内部,需要积极的将企业的管理人员积极性进行调动,放开权限,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增设考核机制,引入绩效考核制度

针对内部控制体系与各部门之间的比较,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分析问题。对出现的问题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惩罚,树立典型,从而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还要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制定的指标进行量化,分配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充分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从而使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深入企业内部员工,使企业内部的负责人与责任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审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内部控制审计弥补了企业发展的不足,增加了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以及科学的授权管理体制,在企业内部增设考核机制,引入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监督管理力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企业长远战略以及整体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谈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

上一篇:

不安抗辩权的效力与适用范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