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部审计质量的涵义
质量一词的用法很广,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质量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可见,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而且也包括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可以统称为工作质量。关于内部审计质量,从质量的定义出发,考虑内部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可表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及其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具体也可将其划分为如下两部分。
第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实施某项审计业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内部审计一般包括准备、实施、终结等阶段,每一阶段中各项工作均有各自的质量。
第二,内部审计结果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及其提出建议的质量。高质量的审计结果能帮助建筑企业管理者正确了解建筑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据此做出相应决策。可见,内部审计质量是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
2 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内部审计准则得到遵循和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内部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好坏,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管理的效益。在我国,内部审计的起步比较晚,虽然近些年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在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给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1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状况的好坏。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其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监管力量不足与内部组织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及质量控制的主要约束因素。
2 .2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人员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人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中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方面,内审人员即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再健全的控制制度,离开了内审人员的执行,质量也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项目的执行人员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客体,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胜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及结果的质量。
2 .3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业务过程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业务过程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另一客体。目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在开展业务、承担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同时,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滞后也严重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业务过程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第一,审计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审计计划时并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单凭主观判断安排审计项目计划,使一些高风险项目被排除在审计计划之外。
第二,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审计计划确定之后,内审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实旅方案缺乏足够的重视。
第三,审计终结阶段存在的问题。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最终结果,是审计质量的综合体现。但在内部审计中一些审计报告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3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3 .1 优化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环境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
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和建筑企业自主权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内审工作应当由行政型的法规强制管理、分散管理,向社团型的行业自律管理、集中管理转变。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行业管理体制,通过行业自律管理强化内审质量控制。制定和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协会的基本职责。内部审计协会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程度,加强具体实务操作指南的建设,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与国情相结合,在规范制定过程中履行公允程序,提高其代表性程度,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规范的被遵循程度。随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建议内部审计协会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该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质量控制相关问题研究,制定《审计质量控制指南》,组织实施对内审机构的定期(如三年)质量检查,总结推广质量控制先进经验,奖励优秀审计项目,处罚质量低劣的审计项目等。
(2)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内部审计顺利开展工作的客观保证。早在1 978年由IIA发布的《内部审计职业行为守则》中就明确规定,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所审计的活动。内部审计要实现独立性,就必须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足以支持其完成的审计任务,同时应保证内审人员有足够的权限使其在执行审计时能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地位越高,权威性越大,就越能发挥作用。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层次愈高,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就愈有保障。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关,全权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在董事会之下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独立性。因此建议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设置在由董事会与监事会成员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之下,在业务上,内部审计机构受审计委员会指导监督,审计委员会负责对经理层的职责履行进行控制监督,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在行政上,内部审计机构向部门经理报告工作,并对下属各职能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这样的组织结构设黄既能便于董事会实施垂直管理,及时了解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又能避免内部审计机构受被审计职能部门的牵制和干扰,确保从制度上彻底解决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并有效提高其权威性,使其能集中精力专注于内部审计工作。
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权限是保证内审人员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内审人员应被赋予对相关审计资料的调阅权、复制权、询问权、自主决定审计类型权、参加重要会议权、一定的处理处罚权等。
3 .2 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控制机制
(1)落实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权责要落实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的权责,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设置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及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如建筑企业规模较大,该机构是内部审计机构中的独立职能部门,如建筑企业规模较少,审计业务量较小,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或直接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担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只有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才不至于形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真空地带,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内部审计质量得到保证。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能有效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2)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化管理体系
严格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机制,实行内部审计执业资格制度。现有的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规定,满足条件的人员可直接取得岗位资格证书,不能满足条件的人员需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有关法律法规与内部审计准则、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这些主要集中于对应试者的审计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对应试者专业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则没有要求。这种规定难以满足内部审计的职能要求,应试者无需具有系统的财会、审计等相关知识储备而仅凭临时复习就可能通过考试,这导致审计人员进入内部审计工作岗位后很难胜任。因而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专业背景及相关知识方面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做出明确规定,在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参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及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执业规定逐渐形成我国内部审计执业资格制度。
(3)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
内部审计人员除了经过严格选拔之外,在进入建筑企业工作后,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规范、新知识,接受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实施办法》对后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形式及学时等方面已提出了明确要求,关键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单位的特点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情况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培训的目的是要迅速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各种技能,尽快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审计培训管理是一个充分考虑实际工作状况的内容。
3 .3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业务过程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子系统与人员控制机制子系统是业务过程控制子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建筑企业应该在遵照内部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业务程序管理手册,对具体审计项目的选取、审计业务的执行、工作底稿的编制及最终审计报告的出具做出明确规定。
审计业务过程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在开展全过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时,要注意把握每个阶段的关键控制点,所谓关键控制点是指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重大影响内部审计业务活动,而对这些业务活动必须采取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管理、控制。首先,要确定内部审计的关键控制点。
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是审计内容和范围的确定、审计人员的配备两个方面;审计实施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证据的选取、分析和综合与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审计终结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报告的编写与出具等。其次要落实好控制责任,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每个质量控制关键点应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每个质量关键点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关键点的责任人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审计质量。最后,在审计终结时,要检查关键控制点的审计质量,以了解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