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带来了卫生事业的兴旺,促进了医疗市场的日趋繁荣,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医院并存的竞争局面, 给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医院内部审计, 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自我发展机制,已成为保障医疗卫生改革顺利推进, 促进医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医德医风根本好转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当前,对医院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片面看法,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着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对医院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制约因素和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制约作用
1. 制止违规违纪现象,维护经济秩序。内部审计对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规章制度, 通过对医院的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 揭露医院经济管理中违法乱纪行为,维护医院良好的经济秩序。
2. 披露医院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通过开展常规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医院财务制度的执行,制止账外账、小金库等违规现象,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
3. 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促进廉政建设。如内部审计通过财经法纪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信息和证据,发挥内审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二)防护作用
1. 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对医院经济活动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及时发现经济漏洞,改进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2. 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如通过经济效益审计,摸清医院资产运行情况,修订资产管理制度,考核资产利用率,评价经济效益,确保医院资产的增值、保值。
3. 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如通过工程审计,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效益,节约投资,遏制腐败现象。
(三)促进作用
1. 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发现影响医院目标运行、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高经营管理。
2. 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调查履行落实情况,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解决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
3. 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不定期开展医院下属各部门审计, 协调医院内部各下属实体利益,促使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
(四)建设性作用
1. 促进制度规范化。通过审查评价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促进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化。
2. 优化资源配置。审查评价被审部门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 对被审部门收支效益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帮助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被审部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参谋作用
医院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可靠的经济信息。内部审计通过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审查、了解、资料数据的分析、获取可靠的经济信息和先进技术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是规范医疗机构经济管理,控制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贯彻国家政策、维护财经纪律、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效益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制约医院内部审计的因素
(一)内部审计工作常得不到领导重视和支持,得不到财务人员配合和医务人员理解
内部审计机构可有可无的片面看法还大量存在,医院许多部门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模糊, 这使得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得不到保障, 许多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内,监察室之下,其独立性受到干扰,工作难开展,使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常常被执行部门抵制,难以落到实处。
(二) 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
内审工作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有些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根据医院总体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 致使内审工作目标脱离了医院的总体目标,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其次,对内审工作目标没有进行科学地分解, 以致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 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审计重审计监督,轻服务建设
内部审计是为适应医院的内在需要而设立的,其目的是通过内部监督为医院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强调监督的多,提倡服务的少,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事前控制职能,过分强调查错纠弊,事后处理。
(四)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化建设
与外部审计比较,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有一定的操作规范。虽然不少医院的内审部门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有关内审工作的规章制度, 但与内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因而常常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不良循环之中, 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现象大量存在,既影响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五)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不全面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既要懂审计、财务,又要懂管理、经济、工程、市场等各方面的知识。由于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是财务人员转入或兼任,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审计技术、方法落后,难以深层次地发现问题,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 工作开展也仅局限在财务收支审计事后监督上。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不断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是做好医院审计工作的基础。医院审计是对医院各个科室和医院各种经济管理活动予以监督和控制。内部审计工作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领导重视程度越高,内部审计工作就有了依靠,就能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必须设立不受其他任何科室管辖的独立审计机构, 在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这是开展医院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医院审计要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并得到领导的理解、重视和支持,使工作纳入单位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和安排,并从各方面给内审人员以支持, 努力为审计部门排除工作上的阻力,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内审机构较好地行使审计职能。
(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推进医院审计法制建设, 是做好医院审计工作的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依据。为使医院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必须全面落实《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的特点,制定内审人员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程序等相关的、可供操作的内审制度,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制,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要制定内部审计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权限,在审计部门内部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并依据工作业绩和工作标准, 对审计工作质量执行量化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明确医院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
医院内部审计是对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服务。其工作目标必须与医院总体目标相一致,根据医院总体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 只有把工作目标定位在为医院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促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上,才能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四)推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与发展
1. 要处理好内部管理审计与服务的关系。内部管理审计也是一种服务,而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因此, 审计人员必须摆正位置, 清楚自己是单位的一员,不能凌驾于单位利益之上,在思想上要认识到服务是内部管理审计的活力所在, 对审计的事项要进行全面了解,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运营秩序发挥作用。
2. 要树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即在审计工作中要树立重监督也重服务,重结果也重过程,重事后更重事中、事前,重财务也重业务和管理,重合规更重效益和效果,重审查也重建议,重当前也重长远,重静态更重动态,重内部控制也重风险管理,重独立行动也重互动的观念。这些新观念的树立,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医疗机构内部审计的要求。开展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是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接轨的要求,更是为组织增加价值的要求。
3. 通过审计监管服务,促进医院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 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已不能只停留在监督的角色上,而必须结合医疗行业特点,不断拓展内审领域,扩大内审范围, 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向经济评价、管理、服务职能转变;财务收支审计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投资审计、绩效审计转变;查错、防弊向创造价值转变;方法、手段由单一、原始向科学、现代化转变,使内部审计通过审计监督服务于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改善与拓展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五)加强审计人员选用培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要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内审队伍。一是要抓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确保审计人员不违纪、不违法、廉洁自律,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从而树立高效、优质、文明的审计形象。二是要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其掌握经济、工程、投资、管理等多种专业知识,改善其知识结构,配备专业审计人才,吸收临床、医技科室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注意自身知识更新,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六)主动加强与各方沟通联系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是做好医院审计工作的关键。开展医院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医院的各个部门在各种医疗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医院提供更多的节余。但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 这种动机和目的往往不被审计对象理解,提出的意见不被接受,措施不被采纳,个别医院领导甚至把审计监督和日常管理中的财务监督、物价监督混为一谈,认为审计只是单独的查账、纠错,因而往往只重视财务监督而忽略审计监督, 还有些人认为审计工作可有可无、可撤可并,甚至认为改革要上,审计要让,把正常的审计监督当作挑刺找麻烦,把审计视为改革的绊脚石。这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严重地影响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主动加强与各级领导的汇报联系,积极做好与医院内部各部门科室的沟通协调, 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寓审计监督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服务之中。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医院的一个职能科室,通过加强对各种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 向院领导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只能是一种催化剂,促进领导尽快地对某项事情作出最佳决策和采取某种果断措施。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既不能捕风捉影当局外人,也不能轻易放过,而是要站在与单位兴衰共存的高度,以局内人的身份和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当好医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主动与被审计部门沟通,表示最大地诚心和耐心,积极帮助他们提出整改办法或弥补措施。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科室一样, 工作的目的和共性都是为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但不同的科室,必定有它的个性,其他许多科室是为了开源, 但审计监督是为了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增收节支。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超前主动服务,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而不能当马后炮,甚至事前装聋作哑,明知有问题不说,而在事后挑刺看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