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审计工作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由医院领导者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衡量标准,控制并动态监督医院各部门的经济业务活动,实现各项投入资金最大的使用效益,同时合理评估医院各部门的绩效,尽可能降低医疗成本,全面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很多工作人员利用医院管理中的漏洞做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医院内部审计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医院审计工作内容日益增多,管理难度也大大提高,医院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医院管理者应正视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及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 当前医院审计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21世纪是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各大医院之间的竞争机制日益激烈,医院管理者逐渐意识到绩效管理以及自身内部管理对于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争得行业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院管理者希望在医院各项管理业务中融入内部审计,加强医院内部监督。同时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内部审计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审计机构的设置及定位与各职能部门平行,实行依靠单一的内审机构人员进行事后审计的实施方式,而现行的内部审计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为内部管理服务,审计机构的设置更完善,层次更高,实施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式,且注重事前及事终的审计工作,因此对现行的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大医院审计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审计署对我国几所著名大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内部审计,发现很多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1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尚不健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
建立时间较短,并未形成统一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于医疗卫生行业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经济业务较繁杂,内部会计结构较多,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同时很多审计人员无视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严格按照审计法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缺乏一定的约束监督机制,这些都使医院审计风险大大提高。比如医院住院部的财务管理相对独立,会自行保管各类病人的预交金账目、各种费用明细账以及原始票据等,而医院财务部门主要是核对住院部上交的会计报表,掌握住院处病人的总预交金额,并不会核对住院处的各种明细账,也不会审查住院部上交报表的真实性。
1.2 医院内部审计缺乏良好的环境。
我国各大医院的负责人主要由国家政府或者国家卫生行政机关部门人员担任,医院的所有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很多医院在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缺位现象,管理责权界限不明确,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医院管理者缺乏内部审计意识,没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制订以及内部审计环境的完善,经常出现管理层人员内部控制、串通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医院审计风险。
1.3 巨额负债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医院之间的市场竞争机制日益激化,很多医院为了争得市场份额,提高医院的竞争力,纷纷加大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大力引进了各种先进的高端设备,因此医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医院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政府,然而近年来,国家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拨款却越来越少,医院的资金缺口较大,很多医院为了建立现代化的医疗大楼,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长此以往,医院的负债金额越来越大,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若医院资金链断裂,医院即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1.4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现阶段,很多医院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性,制订的内部审计制度并没有考虑医院的全局发展和实际情况,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因此规定的内部审计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度不强,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导致医院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2 加强医院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审计机构。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明确内部审计的意义,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审计法》、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卫生系统内审工作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比如应完善《审计人员工作职责》、《审计科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以及《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等,明确规定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职责、权限、操作规程、审计程度以及审计地位等内容,提高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操作性,实现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其次由于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上级行政部门领导,各大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是直接按照卫生部的相关规定设立,并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应设立和其他部门相平行的独立审计处室,尤其应与财务部门保持相互独立,配置专门的审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管理以及监督等职能。
2.2 明确审计对象,尽可能地拓展医院内部审计领域范围。
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和职能是为了评价医院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及绩效,揭露医院的潜在风险。但医院内部审计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想要审计出医院所有风险,比较困难,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充分评价审计风险的危害程度及重要程度,将具有高风险的审计项目确定为内部审计对象。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者、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审计资源现状以及审计对象存在的潜在风险来确定相应的审计项目。其次应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审计资源,将社会效益审计纳入医院内部审计范围,主要内容是根据医疗业务活动的相关收费标准审核医院的各项医疗业务的各项收费是否符合相应的监管要求,避免出现漏收、少收、多收等现象,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社会名誉。
2.3 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
各大医院管理者应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尤其是针对医院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更应该加强内部审计,比如由于医药经营不善影响病人救治或者造成经济损失问题,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仔细分析、调查其中的具体原因,将问题上报给医院上级领导,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应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找责任人追责。其次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应对医院各科室的工作质量、管理、效益、工作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审计评价,在审计的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结合被审计对象的综合责任制进行考核,应注意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账面检查,确保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各科室经营手段的合规性以及收入的真实性,一旦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应注意在医院经营的全过程中实行内部审计的动态监督,做到事前计划和控制,事中严格考核监督,年终进行决算审计,确保医院各项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
2.4 加强医院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目前在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医院都实行信息化审计系统,对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应多招聘一些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经验和知识的专业人才,同时应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其次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学习医院内部控制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管理特点,能够编写出各种审计问题的审查程序以及测试模块,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缺乏良好的审计工作基础,医院管理者应正视当前医院审计形势,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及机构,明确审计对象,加强医院的审计监督以及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努力提高审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医院内部审计职能,促进医院的健康、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