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营环境的负责多变与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传统的内部审计不能满足企业对管理风险的需求,开始采用增值型内部审计,当前,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并未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就实际中的状况,分析了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管理风险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特点和增值作用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性质上不是一种新型的审计类型,而是有别于传统内部审计的,旨在强调为企业发挥增值作用的审计理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了内部设计的定义,新修改的定义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运营。”增值性内部审计旨在“增加价值”,即增加企业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运营水平,直接的发挥增值作用。内部审计的增值可分为显性增值、隐性增值,显性增值是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开展内部检查,查出或预防问题,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同时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成本。隐性增值是内部审计以“参与式”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去,能够提高其他部门的自律性,其他部门人员会自觉的减少不安全的行为,促使管理执行性的的流程,为企业增加价值。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组织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环境逐渐复杂,使企业对经营风险控制越加重视,同时,企业内部也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与经营有效性差的的风险,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监督,使企业管理层不断增加对公司内部审计的期望,由此针对内部控制层面的传统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促使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增值型内部审计强调“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不同于过去的消极审计,“参与式”的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积极了解审计内容,主动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要求被审计人员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的同时也积极的参与到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中,与审计人员共同完成审计任务。审计人员不仅是需要发现问题,还需要根据问题结合实际状况、个人经验提出可行性意见,这对增值型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越加广阔,不同于传统内部审计关注于公司内部控制,注重监督、评价,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将审计的业务范围扩展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并重视咨询、确认等内部审计增值形式。
(三)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主要基于传统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结合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管理咨询、确认活动实现的,传统的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公司内部流程有否存在漏洞及不合理,检查有无挪用公款等违背公司规章的行为,查找财务数据有否有错,这一时期的内部审计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其实质是对内部控制的补充,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增值的效用,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而言,核心为如何为企业增值,其增值作用的表现在减少损失上,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系统、规范、合理的审计过程,结合管理层的经营目标,基于公司治理,参与公司风险管理,降低企业审计风险及成本、优化审计结构、提高审计效率,运用公式表示,即内部审计增值=内部审计收益-内部审计成本。
二、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现状
增值型内部审计作为新型的审计概念,在我国企业中所起到的增值效果并不佳,根据王兵等人在2015年《会计研究》发表的《中国内部控制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中的统计数据,我国组织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管理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满足上级单位要求、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强制要求而被动设立的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影响内部设计发挥作用因素的前三位分别是领导的重视、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咨询为辅,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在我国内部审计缺少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就目前《审计法》、《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虽然就审计程序、审计职能、审计沟通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衡量标准,对于审计业务范围仍然强调审计监督、评价,忽视内部审计增值性的服务,例如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咨询、确定服务。相关的内部审计条例中缺少明确的责任划分与惩罚措施,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时缺乏法律观念和行为约束,徇私舞弊,内外勾结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层出不穷。
三、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基础,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的现象在我国企业中有相当的比例,这样的设置阻碍审计部门实行职能,会造成管理层干预审计的实施,降低审计的质量与效率,缩小审计业务范围,增加审计难度,不利于内部审计部门完成审计任务,也无法发挥增值的作用。内部审计的部门的设置应该保持三个特点:专职高效、独立性、权威性。
(二)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未得到发挥。增值型内部审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得到广大学术学者及相关专业人员的认可,但作为近几年兴起的内部审计概念,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管理层并没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传统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内部审计基本上是财务审计,主要体现的监督、评价作用,没有上升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层面,没有体现组织目标、增加价值。
(三)内部审计质量不高。随着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竞争加剧,使企业重视风险管理,企业在追求效率、降低风险的同时重视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增值作用,高质量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公司治理,降低内部风险,增加公司价值。低质量的内部审计不仅不能管理风险,还会增加审计成本,减少审计活动公司的价值。
四、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内审部门设置。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总经理,在管理者的干预下,内审部门难以发挥职能,因此,内审部门应该重新规划归属,从部门审计职能的实现来看,最合理是将内审部门的领导权隶属于董事会,使内审部门层级高于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部门在层级高于管理层,地位位列于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等机构之上,便于发挥内审增值。
(二)组织领导者对内审的重视。组织领导者的意志决定了内部审计发挥增值作用的可能,所以在目前的经营状况下,领导者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审人员就业前景与待遇,吸引优秀内审人员加入,充分提高内审人员积极性,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三)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更新技术。制约审计质量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二是审计技术。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主体是内审人员,现今越发复杂的经营环境,内部审计增值用的实现对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时间经验提出新要求,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积极提高内审人员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内部审计部门,同时借鉴国外培养内审人员培养经验,定期频繁开展内审人员职业培训。
五、总结
传统内部审计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和增值作用,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开始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当前,正处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初级阶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实际问题对企业结构、人员素养、企业重视等做出几点建议。由于研究时间和专业水平额限制,对内部审计的研究深度仍不充足,可能导致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不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S].2013
[2]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J].会计研究.2015.2
[3]高文进、刘介星.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内部审计功能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124~128.
[4]陈怡.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J].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