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高校建设工程审计风险识别与控制

2019-02-03 14:18:04浏览:100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1审计风险的概念阐述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中阐述:“本准则所称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

1审计风险的概念

阐述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中阐述:“本准则所称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它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报表而将风险的范围延伸到经营活动、内部控制中,同样适用于高校工程建设的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模型的借鉴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的评估为基础,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为目标的现代审计程序模式。其基本原理可用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于1983年发布的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中审计风险模型阐述: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即对风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评价,首先确定一个预期的风险水平值,然后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确认和评估,按照模型确定检查风险,并根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重点[1]。本文将以该模型为基础,对工程建设的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与控制研究。

3内部审计风险识别

基于上述审计风险模型,结合高校审计的实际,笔者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按构成风险模型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风险形成的子系统识别风险。

3.1固有风险就建设工程而言,固有风险是指在没有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投资造价或管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它独立地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2]。它注重对高校所处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分析,主要风险源有:

(1)融资偿债风险。高校快速扩张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对融资成本、筹资结构及偿还能力考虑不足,容易造成高校财务危机,甚至造成资金断链,工程停工等风险。

(2)行政审批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包括了立项、可研批复,建设用地许可证、规划许可证及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审查、环评、节能检测、消防检测等许可环节。审批的缺失面临违规被叫停、责任人接受调查、学校被经济处罚等风险。

(3)安全事故风险。工程质量安全关乎项目成败,高校可能为赶工忽视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可能为逐利而偷工减料,面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质量隐患的风险。

3.2控制风险这里的控制风险是指高校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发现并纠正建设项目中的某些错误或不法行为,以投资造价失控或管理混乱的可能性。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控制风险源有:

(1)集体决策风险。中央提出了“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制度,工程项目涉及的重大事项,不经集体决策可能导致长官意志产生浪费、低效甚至民众抵制阻挠等重大决策风险。

(2)采购风险。我国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明确了采购的范围和方式,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等项目的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标过程中,可能出现招投标程序违规,围标、串标等风险。

(3)工程管理风险。高校工程管理的不健全、不规范,可能造成工期拖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变更签证增加造价,合同纠纷以及法律诉讼等风险。

(4)基建财务风险。目前高校一般性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已逐步建立健全,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原因,基建财务仍可能出现挪用资金,未专款专用,超额支付,长期未财务决算等风险。

3.3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从审计主体的角度进行考虑的风险,也即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重大错报未能被发现的风险[3]。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检查风险源:

(1)制度保障风险。审计制度风险,一方面是指没有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规章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指没有制定为保障审计的合法地位和实施依据的内部审计规定带来的风险。

(2)信息软件风险。利用软件进行清单工程量的计算,定额的套用,费率的取值等,但计价软件仍然存在出错引起造价错误的风险。

(3)专业程度风险。工程项目的专业化分工带来了审计专业化的风险,审计工程师可能会对自己不熟悉的建筑安装专业审核而带来风险。

(4)职业法规风险。审计法规对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审计职业规范,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不按规定执行,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法律诉讼的风险。

(5)审计外包风险。工程审计外包已成为高校弥补审计力量不足的重要措施,但由于行业发展的不成熟,可能发生被委托的中介机构跟踪审计不到位,发表不实审计结算报告而给审计机构增加额外风险。

4审计风险的控制分析

4.1合理定位审计职能,审慎发表意见受托经济责任是内部审计的本质,审计工程师应根据决策目标在法律和职业允许范围合理定位审计职能,强化工程审计的风险意识,尤其是面对如贷款、审批等项目前期的固有风险,可能超出审计可承受的范围,更应审慎发表意见。对于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在取得足够充分的依据之前就应该持保守意见。

4.2贯彻遵循性审计原则,明晰职责

(1)遵循性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和有效程度进行的审计,是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工程项目从立项、筹资、实施、管理、验收、移交、结算、决算等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贯彻遵循性审计,是审计工程师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

(2)审计职责的不明晰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源头。工程审计的介入引起工程管理职能的弱化,审计工程师就要面临着承受超出法定职责的尴尬和困境,明晰监督职责与管理职责二者的划分将利于降低审计风险。一是建立健全工程资料送审承诺制度,审计法规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对提供的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也是划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有审计参与的联席会议对重大问题如补充协议、工程变更等形成集体决议,有效分散审计风险。

(3)审计依据是支撑内部审计报告的核心。高校工程审计的重点围绕造价控制展开,审计工程师应对提供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材料品牌规格等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检验,充分的依据是降低审计风险的利器。

4.3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做好工作记录

(1)按时完成审签,做好送审材料的管理。工程签证、进度款支付、竣工结算审计的时限等有明确规定,应作好送审材料和往来函件的书面记录,如期完成审计任务,以避免因时间滞后给学校带来纠纷或损失,或当损失发生时作为划分责任的依据。

(2)撰写工作底稿,建立逐级审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是鉴定审计责任的重要书面材料。逐级审核制度则能预防内审人员失误或舞弊,多层次、多交叉的减少审计错误。

4.4拓展全程跟踪审计,规避和转移审计风险

(1)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已被高校广泛采用。高校委托中介咨询机构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介入可研、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阶段,审计工程量清单、预算控制价、招标、合同、变更、签证、索赔等行为,避免了由于不了解过程、不熟悉现场而作出不真实结论的风险。

(2)内审机构力量不足时适时外包审计。高校的审计机构目前通常面临着人员紧缺、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局面,引入中介咨询机构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转移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内审机构仍应清醒的认识到,外包审计仍然要预防合同签订及履行、审计合谋等风险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王会金.风险导向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2]朱家福.高校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8-80.

[3]刘建强,郭丹.审计风险中校查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贸,2009(9):89-90.

[4]何国昱.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的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2010(3):88-89.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论上海市信息化政策和法规环境构架(1)论文

上一篇:

试析环境侵权的特征(1)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