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谈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019-02-03 15:33:01浏览:89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问题的提出:理解新闻学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但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新闻学领域不谈论人民

一、问题的提出:理解新闻学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但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新闻学领域不谈论人民性问题,所以,在论述这个命题之前,有必要阐释何谓人民性,。人民性是由人民这个概念衍生出来的,这两个概念本来是属于政治学和法学领域的概念,而且,这两个概念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生成、变化和发展。把握人民和人民性概念的这两个特点,尤其是后一个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和阐释人民和人民性概念以及由此生发的一系列问题,具有确定其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的意义。这启示我们:当下在新闻学领域讨论人民性问题,一是不能背离《宪法》的精神;二是要承认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形态带给人民和人民性涵义的历史局限性和现实规定性,即承认人民性是一个历史的具体范畴。运用这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看待人民和人民性,有助于我们对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意识形态语境下的人民和人民性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认民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

根据相关文献显示人民性的涵义出现在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一些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先后提出和阐述过人民性的涵义。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对人民和人民性概念作了具有现代法学意义的解释。德国思想家、文学家歌德和另一位德国思想家赫尔德也都谈论过人民性的涵义。从19世纪初开始,人民性这个概念出现在俄罗斯文学领域,我国研究俄罗斯文学的著名学者张铁夫教授认为普希金较早提出文学的人民性问题。文学的人民性在早期俄罗斯文学评论和创作中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普希金时代,人们通常是在人种学而不是社会学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亦即在民族性意义层而上去进行理解和阐释,而且特别强调从本民族历史中选材、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描绘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普希金试图给人民性一个科学的定义,但他所说的人民性也主要是指民族性。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在1835年写的《论俄国的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一文中说: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有最高度的人民性;然而,我不想对它们的人民性说太多的话,因为人民性算不得真正艺术作品的优点,只不过是它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把人民性理解为对某一国家某一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气质的忠实描绘的话。可见,早期俄罗斯文学领域使用的人民性,主要是指的民族性。

随着沙皇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烈,19世纪中叶,俄国处于革命的前夜,为寻求俄国变革的道路,俄罗斯的一些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民粹主义运动。出于对封建农奴制腐朽残酷的愤慨、对俄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怀疑和恐惧,民粹主义者把俄国变革的希望寄托在启蒙和唤醒民众身上。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并将社会运动和文学艺术创作作为实践其民粹主义主张的途径。这股民粹主义的思潮同样影响了俄罗斯的文学批评,促使理论家们开始从人民性意义上使用人民性这一概念。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哪儿激发着人民群众的强力、崇高的感情、哪儿人民在树立着丰功伟业,哪儿就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俄国另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要真正成为人民的诗人,还需更多的东西,必须渗透着人民的精神,体验他们的生活,跟他们站在同一的水平,丢弃阶级的一切偏见,丢弃脱离实际的学识等等,去感受人民所拥有的一切质朴的感情。淤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愿望。文学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吐露或者表现在人民中间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可见,杜勃罗留波夫已经站在作家的立场、文学的服务对象、艺术境界以及文学创作源泉等方而提倡体现人民的精神,并以此来理解文学的人民性了。

但是也要看到,19世纪俄国提出的深受民粹主义思潮影响的人民性,既有巨大的时代进步意义,又有巨大的历史局限性。当时的俄国还实行封建农奴制,工人阶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民粹主义者明确提出,我们不要欧洲的无产阶级、贵族、国家原则和皇帝权力。摊因此,民粹主义的人民主要是指农民和小生产者。列宁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把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看作是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对封建农奴制和资本主义的反抗。由于民粹主义相信在俄国,在农民中间还保存着古老的传统原则:人民享有土地的权利、村社自治和地方自治、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尽管小资产阶级在农民中有了显著发展,农民还是牢固地保持着村社占有土地的制度,而农民的不容怀疑的集体劳动习惯,为可望农民经济直接过渡到接近于社会主义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否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出现并日益壮大的现实,试图通过农民和小生产者自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小资产阶级乌托邦式的梦吃,受到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列宁在《对民粹主义信条录的逐段评述》一文中说:当我国著作界高唱颂歌赞美人民,赞美对人民的爱,赞美人民的宽宏,赞美村社的特点和好处,赞美村社内各社会阶层的相互迁就和同心协力的活动,赞美整个俄国是一个大劳动组合而村社是农民的思想和行动所环绕的中心等等、等等、等等(自由主义民粹派书刊至今还在虽然是用悲调歌颂这一切)的时候,我国人民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农民的土地果真没有被剥夺吗?资产阶级这只猫没有吃小鸡,没有把它几乎吃完,大受赞美的民有土地,实际上不是微不足道,其所缴纳的税款没有超过收入吗?没有,只有神秘主义者和形而上学者才会这样断定。吟对此,列宁指出:民粹主义所代表的农民和小生产者意识形态对封建农奴制和资本主义的反抗是充满幻想的,是回避事实的。受民粹主义运动思潮影响的俄国文学艺术批评和创作,虽然对人民抱有极大的同情、对乡村抱有极大的希望、对人民性的内涵有了比民族性更为深入的理解,但由于其所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19世纪后期俄罗斯文学的人民性依然还只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意义上的命题。

真正对人民性的内涵做出科学的理解和阐释,并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以及他们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使用过党性的概念,也同样在许多情况下使用过人民性的概念。1842年3月26日至4月26日,马克思在《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中使用了人民性概念,提出自由报刊应具有人民性、代表人民精神的观点。他指出,自由报刊的人民性(大家知道,就连艺术家也是不用水彩来画巨大的历史画卷的),以及它所具有的那种使它成为体现它那独特的人民精神的独特报刊的历史个性这一切对诸侯等级的辩论人说来都是不合心意的。碑在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新闻实践中,人民报刊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实践活动中激动人心的篇章,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这些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前行的光彩。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文艺和新闻事业党性和人民性思想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学和新闻实践,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思想和实践发展到一个高峰。毛泽东于1942年5月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基本原理,集中论述了无产阶级文艺工作的性质、宗旨、功能、任务、使命和方向。提出文艺工作者要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文艺创作要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革命文艺的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就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新的经典。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走出机关,走向农村、工厂、战场,创作出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王贵和李香香》等一大批反映人民群众战斗、工作和生活的文艺作品,从而形成了无产阶级文学事业的一次高潮,也形成了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的又一个创作的高潮。

在新闻宣传方而,有学者考证将新闻学的党性概念同文学的人民性概念二者巧妙而精致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大贡献。1947年1月1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之一的《新华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明确指出: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人民的政党,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一切政策是完全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因此,新华日报也是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就是说,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新华日报的党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新华日报的最高度的党性,就是它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斗争,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呼吸和感情、思想和行动。这是中国共产党权威媒体首次公开申明党性就是人民性。这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一致的,作了最为直接明了的阐发。

通过简要回顾人民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以19世纪俄罗斯文学领域为代表的有关人民性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虽然最早提出了有关人民性的概念,并以人民同情的理念和姿态,对人民性进行了知行合一的诊释。但是由于他们站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上,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视角来体察人民性问题,这样,虽然别林斯基、杜波罗留波夫和民粹主义者对当时在沙皇俄国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大众抱有最真诚和最深切的同情,但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的理论是空洞的,行动也是软弱的,正因为人民性在他们那里是不纯粹的、不彻底的,因此也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民性概念作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不再是乞求统治阶级施舍怜悯的群氓和可怜虫,而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以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长远目光和博大胸怀,依靠和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去为实现人类最伟大的理想英特纳雄奈尔而奋斗。这样的政党,由于胸襟坦荡,目标明确,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毫不隐瞒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党性原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现代政党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第一次将现代政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这就是无产阶级党性和资产阶级党性在本质上的区别,也是无产阶级所宣扬的人民性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所宣扬的人民性在本质上的区别。

三、何谓党性与人民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继承。无产阶级政党在处于反对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代表着无产阶级要求解放的根本利益,是这个时期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革命党的党性的最集中体现。我们今天讨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性,其时代背景和现实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已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性人民群众也不再是过去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人民这个概念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的概念和范畴作了如下的界定: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鉴于我国《宪法》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变化所做的多次修订,鉴于中国共产党秉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章程》所作的多次修订,鉴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所作的丰富和发展的阐释,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不仅有必要对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这一被视为经典性的阐释做出修正,即所谓党性,是政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由政党意志的形式加以表现。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指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本党意志的贯彻和体现,而且也有必要对长期以来在关于人民和人民性概念和内涵认知的问题上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进行辨析和厘清。本文认为:所谓人民性,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以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的形式得以体现。新闻事业的人民性,是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人民意志和愿望的贯彻和表达。

我们这样定义党性和人民性以及新闻事业的党性和新闻事业的人民性,表明党性以及新闻事业的党性在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与人民性在根本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我们之所以要使用人民性和党性这两个概念,是要表明人民性和党性并不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它们指代的仅仅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两个不同维度中的属性。属性虽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这样的阐释,不仅符合逻辑,更重要是符合历史。

四、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之一致性和统一性的重要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这不仅是一个理论上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对于新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性质和宗旨的正确认识。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误解或者歪曲。如前所述,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表明: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一以贯之的党建学说,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一以贯之的党建实践。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中国无产阶级的利益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在各个时期都是一致的。我们党现在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只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是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当它是站在全体人民的利益上,而不仅是站在本阶级当前部分的利益上,只有当它是组织与团结整个民族与全体人民,而不仅是组织与团结本阶级来进行奋斗,它才能胜利。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全体人民,它自己也就不能得到解放。另一方而,只有中国工人阶级与全体劳动人民,才是中国民族的主体,只有他们的利益,才构成民族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目前为实现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也是代表全体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在将来为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制度而奋斗,也同样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因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即是全人类的最后解放。勿历史事实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如果违背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不仅会导致党的思想和组织的涣散,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党的执政地位的瓦解垮台,苏联东欧已经提供了惨痛的教训。另外,那种认为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同样在历史和逻辑上站不住脚。苏联和东欧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不是党性低于人民性的结果,而是苏联、东欧共产党的一些主要领导人放弃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从根本上改变了党的性质而导致的结果。就像在逻辑上我们无法证明一个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反对一样,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我们也无法找出一个相同的例证。持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找出的例证是文化大革命和类似文化大革命中党所犯的错误,但是,这种错误已经被中国共产党纠正过来。况且文化大革命时期所犯的错误是党的主要领导人违背了党的宗旨所犯的错误,是以个人崇拜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犯了错误。党性和人民性本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如此,又何谈人民性会高于党性呢?

其次,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对于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而言,就是要认识到新闻事业既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党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和人民在一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誓言,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誓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立足的根本。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析法律运用学——推动法律前置性作用提升法律价值

上一篇:

论国家住房保障义务构成分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