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宪法司法化的概述
(一) 宪法司法化的概念
宪法司法化,我们还可以称之为宪法适用,具体的说就是宪法实现了司法化,法院法官进行案件的裁判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一般的法律法规,宪法也是法官必须要考虑的依据。关于宪法司法换,相关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宪法直接作为案件判断的依据。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宪法来审查案件的适用法律是否合法合理,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违宪审查。在1803 年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是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案,是美国法院首先对国家的法律进行了审查,并且宣告了美国议会制定的80 余项法律违宪。这是宪法司法化的道路上迈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并且成为了各个国家研究宪法司法化的一个重要的判例和依据。目前无论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都得到广泛的认同,它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我国目前对于宪法司法化的呼唤,主要体现形式上,即呼吁或授权法院可以直接援引宪法条文对具体的案件进行裁判,但在事实上,这在实际的操作中是相当困难的,首先就是表现在理论上的障碍。
(二) 宪法司法化的特点
虽然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任何法律的实施都不能违背宪法的基本意志,也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但是宪法在具有其他法律相同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宪法本身也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宪法相较于其他法律的一个重要的优越性,也是宪法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最高性和原则性。
所谓最高性是指先发的效力要高于其他的一切法律。任何法律的制定以及实施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实施和执行,任何超越宪法的法律都是无效的。所谓的原则性是指单普通法律的规定和宪法的内容发生冲突或者争议时,要使用宪法的相关规定。但是宪法的适用并不否认其他法律的适用,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适用具体法。
第二,穷尽原则。
所谓的穷尽原则是指,如果一个案件的法律适用不仅符合宪法的规定而且符合具体法的规定,并且具体法合宪,那么法院判案的依据就不能是宪法,而应该依据具体法,这种事法律适用中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的体现。
第三,主体特殊。
宪法司法化的主体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以及基本国情,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宪法司法化的主体的确定要受到文化以及基本国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说不同国家的宪法司法的主体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美国,其宪法司法化的主体是普通法院,而在德国,其宪法司法化的主体则是宪法法院。
第四,不同于宪法监督。
所谓宪法监督是指一个国家将宪法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宪法的内容来确定某一行为或者法律适用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如果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则该行为应该被取缔,或者行为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符合宪法的规定则确定该行为合法。先发的监督适用于判案的整个过程,包括事前和事后监督。而宪法司法化是将宪法直接作为一种判案的依据,这个时候的宪法的审查只适用于事后。
二、我国宪法司法化的依据
( 一) 宪法的法律性是宪法司法化的可能性
宪法的法律是一个没有任何人能够否定的事实,宪法作为我国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对调整公民权利与义务具有非常最基本的依据。所谓的宪法的法律性是指宪法在适用的过程中具有一把法律相同的属性。从宪法的特征上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出,首先宪法的强制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与其他法律相比而言具有最高的强制性。任何法律的实施和适用都是在宪法的范围之内。其次宪法的是维护公民权利的一个直接和最高的依据。宪法可以直接用来维护公民权益。第三,宪法必须有一定的机关加以适用才能够发挥其法律性,而机关适用法律的最基本的行为就是对宪法进行解释,这便是适用宪法的前提即解释宪法。第四,由于宪法本身具有的特征,我们知道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是无效的,而且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任何违反宪法的法律规范也是无效的,应该被及时取缔。
( 二) 宪法的最高性为宪法的司法化提供了逻辑的基础
所谓的宪法的最高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个人的行为都必须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排除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其次宪法相比于其他法律来说具有最高性,其他任何法律的制定和使用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宪法的范围,则该法律无效。这样即可以保证司法成熟的公正性也可以保证宪法的最高法律性,从而使得宪法的适用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三、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困难
在我国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宪法司法化的重要性,并且已经承认宪法司法化在宪政基本理念中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宪法司法化仍然不能得到普遍的适用,在宪法司法化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步骤的过程中遇到了众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是由复杂的原因造成的,主要体现在:
( 一) 观念上的偏差
宪法是宪政的基础,是制定宪政制度必不可缺少的一项前提。由于宪法本身的最高性等原则,产生了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外衣,是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宪法只是一种摆设,不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而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宪法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公民在观念上已经习惯了宪法只是一种法律的概况,没有具体适用的可能性。由于受到这种观念的限制,导致宪法司法化很难被公民所接受。
( 二) 制度困境
宪法司法化实现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司法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合理。然而在我国,司法制度并不完美,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为我国实现宪法司法化带来了困难。实现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健全违宪审查制度。然而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的实行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层层制约,很难实现宪法司法化的目的和程序。
( 三) 司法机关政治性过于浓厚
宪法司法化还要求法官在判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独立,不收任何外界的干扰。但是,在具体的社会司法实践中,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比如说法官自身的法律素养,再比如说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等等。其中最大的干扰就是政治影响。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政治性浓厚已经成为了司法机关的一大特色。例如我国的司法机关不直接享有财政权,也就是说政府控制着司法机关的财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司法机关的审判行为潜意识要受到政府的干扰。甚至某些情况下,政府将其意志强制的加入司法审判之中,让司法部门成为其下属的一个工作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将严重危害司法的独立性,并且使得司法审判失去其应该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种行为是我们应该极力阻止的行为。再比如,无论是最高人民法院还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都受到同级政法委的领导,并且各级法院的人员同时也是政法委的人员,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司法机关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这样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司法机关丧失了司法权行使的独立性,因而成为制约我国宪法化的一大障碍因素。
( 四) 宪法条文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宪法中没有相关的宪法司法化的规定,我国的宪法中包括之前的宪法文本中都没有过类似的规定,虽然我国现行宪法中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这里的法律有些人将他解释成为宪法,刑法,民法等,但是毕竟在宪法条文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里的法律是指哪些法律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得在宪法适用方面出现了争议。
其 次,我国的宪法条文大多是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规定,并且缺失相关的程序规定,这样就导致宪法条文不利于现实操作。这样就导致法官及时对具体的行为做出了案件的定性判断,但是却不能在宪法条文中找到相关规定的支持,而且也没有规定宪法条文适用的相关程序,使得宪法条文只是一纸空文,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有效地适用。
四、构建我国宪法司法化的设想
( 一) 改变传统理论对宪法的认识
虽然宪法规定的是普通法律等的概括性,原则性规定,但是宪法的最高性也决定了其可以成为审判依据,因为最高性的规定都不能成为审判案件的依据如何保障普通法律作为审判依据不会出现违宪的情形。针对人们非我国宪法的错误的认识,我们应当引导公民从根本上改变公民的宪法观念,将宪法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让人们逐渐的认识到宪法可以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司法机关和政府对宪法司法化给与认可和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人们树立宪法司法化的意识和观念。
( 二) 通过制度改革实现宪法司法化
建立合理健全的违宪审查制度是实现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步。所谓的违宪审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具体行为的审查,审查特定主体行为是否在宪法的规定范围之内。另一个是对法律法规的审查。要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审查我们必须将通过制度改革确立违宪审查的主体,违宪审查的程序以及违宪审查的监督等等。这将会为我国的宪法司法化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对我国真正实现宪法司法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三) 保障司法机关的独立性
保障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独立性,这就要求要避免政府对司法机关工作的干扰,在工作人员方面要求从事政法委的工作人员就不能任命于司法机关,从而保证司法机关的工作与政法委的工作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案件审判方面,司法机关要避免受到政法委意识的影响,通过从司法方面的程序以及规定对案件做出审判等等,逐渐实现司法机关的真正的独立性,从而为我国的宪法司法化提供部门的可能性。
[ 参考文献]
[1]谢维雁. 宪法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2000( 01) .
[2]陈钧. 我国宪法司法化的障碍分析[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 01) .
[3]徐丽红. 宪法司法化问题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4.
[4]张卫伟. 构成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1( 10) .
[5]沈屹,肖建新. 宪法司法化: 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之路[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 02) .
[6]胡锦光. 中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探讨[J]. 中国人民大学学,1997(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