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家同:中国公共卫生战线排头兵
卓家同,教授,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美国埃默里大学硕士生导师。
卓家同多年奋战在我国疾病控制第一线,疾控成效显著、科研成果丰硕,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近百篇,独著《免疫规划管理理念与实践—广西免疫规划运作实例》,主编《基层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控手册》和《疑似预防接种严重异常反应排查方法与实例》等多部著作。
文/高妍 杨进平
预防为主,是我国从建国初期就确定的卫生工作方针。1978年,我国开始正式实行计划免疫,后逐步延伸和扩大为国家免疫规划,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免疫规划对人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能够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特征。
在免疫规划的实施和落实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赢得了当地政府、国家卫生部门,甚至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卓家同,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贫寒学子到白宫
卓家同出生在广西宾阳县一个仅170人的小村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是母亲的不懈坚持和倾心呵护助他自由飞翔。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研究生,勤奋刻苦、迎难而上是对卓家同成长经历最贴切的注解。
回望当年,他仍然记得宁愿选别人都不干的冲厕所来换取的宝贵学习时间,记得为了学好英语反复抄录背诵课文直到半夜1点的日子,记得那间被写满语法的纸条占据整个墙壁的房间,记得那种不要工资奖金反复写报告打申请甚至找到县委副书记陈情就为了请假复习考研的执着心情……
正是这些不曾停歇的积累和努力,使卓家同更加突出,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机会,比如三次赴美。从小乡村到白宫的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第一次是1994年,作为广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他有幸到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循环规律研究。
第二次是1997年,卓家同凭借优异的表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赢得当时的美国副总统胡伯特·汉弗莱奖学金,得到了赴美国埃默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公共卫生管理与决策研究生的机会。由于成绩优异,卓家同受邀到白宫开会,得到美国前总统卡特的接见。一年后,获得了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签发的研究生毕业证书。
第三次是1999年,卓家同再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开展消除麻疹策略研究。
三次赴美,卓家同并非没有机会留下来,但他毅然放弃了。“我并非不向往美国的汽车洋房,但回国立业更是我心之所向。我自认那红河水的壮乡才是我事业驰骋的疆场!”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催促着他在学成之后重归壮乡大地。
回国立业建奇功
三次赴美研究学习,卓家同不仅锤炼了本领,提升了技能,更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带回了创新的意识理念。他将这些都融入到了工作的实施与研究探索之中。
回国后,卓家同始终奋战在广西疾病预防控制第一线。15年来,他始终立足当地,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广西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广泛调研,深入探索,积极采用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在消灭脊灰、麻疹等传染性疾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与处置,推进广西免疫规划的落实,防控艾滋病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立足当地推进免疫规划实施
脊髓灰质炎和麻疹都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都是1978年第一批公布的计划免疫疫苗,免费提供。但由于区域不同,落实效果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地区,免疫规划保障措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落实到位,影响了计划免疫政策的落实和推进。
1994年,卓家同结束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循环规律研究回国,在技术上领导全区免疫规划业务工作。
他把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点放在了边远贫困山区,并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创立了医院就诊漏报调查法和阶梯加权法对疾病发生状况进行动态监测评估,促进全区各县儿童免疫规划常规接种率和强化免疫接种率大幅提高,使广西于2000年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他领衔的“广西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研究”成果获2003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广西历来是麻疹的高发地,是全国七个高发省之一。1999年,卓家同开始着手摸索、控制广西的麻疹。
卓家同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广西15岁以下儿童有约1500万,加上损耗每年至少需要麻疹疫苗1600万人份,计500万元;1500万副注射器,计1000万元;汽油、差旅等实施费用另计。作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广西根本没有充足的资金。
那能不能将广西分片进行强化免疫?“显然不能,因为麻疹在地域上呈非均一性暴发,当年未能进行强化免疫的地区仍然有可能暴发,照样不能控
制全区麻疹疫情。”
那怎么办?疫情就是使命,难题就是动力。卓家同开始了大范围的下乡调查。他不断到麻疹高发的隆林、那坡、环江、都安等县调研,更深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汪洞、大浪、杆洞等乡,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各县建国以来麻疹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比对,卓家同发现:无论有无疫苗,无论有无冬春突击接种或冷链常年接种,广西麻疹都是每隔3~4年反弹流行一次,所不同的是流行规模和强度逐年缩小。
既然有这样的规律,那能否像预报天气一样把当年暴发麻疹的县预测出来,在暴发季来临之前对其进行疫苗强化免疫?这样不就能解决大面积强化不够、分片强化又不能保证效果的难题了吗?
循着这一思路,卓家同加班加点,潜心探索,终于创立了流行高峰间隔法预测甄别麻疹高危县的方法。他采用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创新性地利用流行高峰间隔法对麻疹暴发高危县进行年度性的预测与甄别,依据全自治区强化免疫疫苗供应能力,每年选出约25个高危县,年初对这些县发出预警,并在流行季到来之前2~3个月,对县里8月龄~14岁的儿童进行麻疹局部强化免疫,同时将地理上夹杂或相邻的个别县也带入,达到成片效应。
因成本低廉、科学可行、成效显著,广西麻疹防控经验得到了媒体的大幅报道,多次得到原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采用和推广,更得到原卫生部陈竺部长“广西保持麻疹低发状态经验值得认真推广”的重要批示。卓家同也因此获聘世界卫生组织短期专家,受邀于2010年7月4日至8日赴马尼拉国际免疫规划会议专题介绍这一经验。广西经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此外,卓家同还针对广西某些地区在预防接种管理中存在的人力物力保障不足、管理职责不明造成工作滑坡的局面,于2000年探索出一整套免疫规划管理的科学评估体系,并创立了“免疫规划黄牌警告”机制,在全区推广。他们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对综合评分不达标的县市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综合审评达标后才可解除警告。这一做法迅速提高了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视,从而扭转了全区免疫规划的被动局面,成效显著,实现了全区无脊灰,麻疹基本达到消除标准的目标,使得广西免疫规划工作跃居全国前列。“广西免疫规划质量评估体系与黄牌机制创立及其实施效果研究”获 2009年中华预防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广西免疫规划管理对策研究”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
首创“三网”非典战役出奇兵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各种病原的滋生、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再加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差,导致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损失严重。
针对这一状况,2001年,卓家同从实际出发,在技术上提出以症状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指征,以乡村医生辖区定期主动搜索为形式,集责岗关联、信息跟踪和网络救助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并成功参谋组建广西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责任网、信息报告网和紧急救助网(即“三网”)。
根植本土创立“防艾”新模式
2010年,卓家同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主动投入艾滋病防控攻坚战。在这之前,针对广西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迅速蔓延的形势,他所提出的“强化专业,全员培训;强势宣传,远离毒品;恪守道德,家庭干预;人人预防,户户不染”的家庭为主、社区推进的中国模式艾滋病防控策略,就曾得到联合国艾滋病开发计划署亚洲特使沙迪克女士等国际专家和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针对广西各地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晓率、干预率都不低,但发病率却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卓家同深入龙州、宁明、凭祥等地深入调查研究,得出“我国艾滋病防控策略过于西化”的观点,并形成文章,在《健康报》内参刊出,得到原卫生
部党组书记高强的批示肯定。
卓家同认为,广西艾滋病防控工作在思想上要中国化,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和能产生实效的路子,不但要对已经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关爱,更要对没感染艾滋病的人进行提醒和预防,降低新病例发生率,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他指出,在艾滋病高发区,防艾工作应向防止更多的人染病倾斜,提出了“自省式”防艾模式,要在防控策略上实现五大转变—
策略上,从以吸毒人群针具交换、美沙酮治疗、小姐干预为重心,转变到以一般人群健康促进为重心,减少新病例的感染;
宣传上,从同情关怀病人、消除歧视和对其危害轻描淡写为主,转变为正确传达艾滋病对健康、生命、家庭、社会的危害,促使普通居民自省自敛;
实施上,从防治结合、机构不分,转变到防治结合、机构分开,疾病控制中心应把治疗工作移交医院,尽心去做预防控制工作,认真履行好自身的参谋职能;
技术上,疾病控制机构应从大包大揽,转变到策略参谋、指导督导、效果评估和完善改进上来,抓基层落实,及时调整;
运作上,要从以县级为中心转变到以乡村为中心,以乡村医生为末梢,乡镇卫生院为枢纽,健全机构,完善组织,分清责任,县、乡、村一级抓一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红水河悠悠流淌,滋润着整个广西大地,它记载着历史的沧桑,也将永远铭记那些曾在这里挥洒汗水、付出心血,奉献青春、爱心与真心的人们。
采访结束时,卓家同强调,公共卫生事业不像其他工作那样轰轰烈烈,它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不显眼却必不可少,他们所追求的,无非是儿童更健康、百姓更健康、社会更和谐。“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百姓健康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我们一定要用最优化、最科学的策略,最有效的机制和最现代化的手段,最公平均等的公共卫生政策来保护人民健康,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卓家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