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析中国共产党的宪法实践

2019-02-03 15:53:29浏览:5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宪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奋斗历程中一以贯之的政治理想,是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坚实的制度保障,是最为根本的国家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奋斗历程中一以贯之的政治理想,是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坚实的制度保障,是最为根本的国家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我国正处在可以大有作为、但又风险集聚的关键战略节点,如何避免因观念歧见而造成的行动冲突,如何防止因利益纷争引发的对抗仇视,如何消弭冷漠隔阂而带来的社会撕裂?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行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实施良善的宪法政治,是最为根本、最可信赖的稳定性、权威性、合法性源泉。

然而,当前思想界存在一种倾向,主张宪政姓资而不姓社,主张施行宪法政治将弱化甚至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进而否定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恢弘宪法实践,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制度,继市场经济、人权之后,宪政、宪法政治似乎成了新的敏感词汇。这些主张,虽然大多出自未经法律思维系统训练、并不从事宪法理论和中国宪法实践研究的人,却往往极具传播效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诚然,最早的宪法政治实践发生在英国,美国更以一个国家,一部宪法,一种命运为与生俱来的骄傲,但宪法政治作为一套观念体系、价值选择和制度安排,依托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并始终根据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它可以发轫于西方社会,更可以成长、壮大于非西方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中国社会作为立足点和归宿进行理性建构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智慧结晶,记录着中国人民探索、追寻宪法政治历程的演变脉络,昭示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与未来走向。我们故而有这样的疑问:简单地否定、排斥、禁锢关于宪法政治的探讨,是否真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

因此,亟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理性的探讨。我们以中国共产党的宪法实践为主题,试图集结思想界从事宪法理论、中国宪法实践及相关学术思想领域研究的顶级专家学者最新成果,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执政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宪法政治思想脉络、宪法理论研究构建、宪法实践探索成果和经验教训做一系统性的梳理,真实地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宪法政治全貌,体现思想理论界的主流声音和思考方向。何勤华、王振民、张千帆、秦前红、苗连营、陈弘毅、李林等学界名家泰斗欣然应约,在此集中呈现他们的论点识见。我们期待这样的探讨能破除喧哗浮躁的浅见谬识,捍卫社会主义宪法的生命与尊严,并起到凝聚共识、正本清源之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析学术自由的组织保障———德国的实践与理论

上一篇:

我国基因的所有权制度探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