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了女性健康。有研究表明,由于病灶位于盆腔深处,早期病变难以被发现,约有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癌症中晚期。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但似乎疗效甚微,大部分晚期卵巢癌患者出现复发及耐药现象,5 年的生存率仅30%[1]。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能逆转耐药及新的抗卵巢癌药物。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TP 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如黑素瘤、直肠癌、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近年来,TP 对妇科肿瘤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体内外研究表明TP 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并可抑制耐顺铂细胞株的生长,将其与传统药物合用治疗卵巢癌,可增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其机制主要与干预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有关。
1 TP 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1.1 单独对卵巢癌细胞作用
体外研究发现,TP 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株A2780、SKOV-3 的增殖,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率升高,呈量-效、时-效关系,其48 h 半数抑制率IC50 约为34 nmol/L,而其对正常的人卵巢上皮细胞HIO-180 只有很小的影响,提示TP 对正常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不同的机制。相比传统化疗药物顺铂、丝裂霉素和紫杉醇,TP 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此外,TP 对耐顺铂卵巢癌细胞株OVCAR-3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干预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体内实验表明,TP 对荷卵巢癌大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肿瘤的作用越强。TP 可通过抑制大鼠体内动脉环新生微脉管的形成而抑制卵巢肿瘤的生长[8]。用TP 处理卵巢癌细胞移植鼠,可明显发现当给药剂量为1 mg/kg 时,小鼠腹腔内转移瘤的数目减少了约80%。
1.2 与其他药物联合作用
当前,临床上针对卵巢癌的治疗多采用铂类联合紫杉醇的化疗方案,但由于卵巢癌细胞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其疗效并不乐观。多药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MDR1)是一种消耗ATP 转运疏水性药物移出细胞液的跨膜蛋白,是肿瘤细胞对紫杉醇、阿霉素等传统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TP 可降低MDR1 蛋白的表达,将其与化疗药物合用,可协同发挥疗效。TP 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可逆转卵巢癌细胞的耐药,增强药效,TP 与紫杉醇联合作用于耐顺铂上皮卵巢癌细胞COC1/DDP,通过抑制PI3K/Akt/GSK3 信号通路显著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11]。在较低浓度下,TP 与顺铂联合使用对卵巢癌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独使用顺铂,其抑制率随时间延长明显增高。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黄色素,具有抗肿瘤、抗炎等功效,TP 联合使用低浓度的姜黄素,可显著降低卵巢癌细胞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27 和70 的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13-14]。雷公藤红素也是雷公藤中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肿瘤作用,TP 与雷公藤红素协同作用比单独使用TP 或雷公藤红素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使肿瘤细胞停滞于G2/M 期,并通过增加活性氧(ROS)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2 TP 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
2.1 干预肿瘤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的顺利进行受到严格的调控,而当细胞周期出现了失控就会导致肿瘤的产生和增殖。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和周期蛋白(cyclin)协同作用,调控细胞周期。P21 是CDKs 的一种抑制剂,促进P21 的表达可抑制cyclin-CDK 复合物的形成。Wu 等研究发现TP 通过激活P53,与DNA 结合后可促进P21 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周期蛋白复合物G1-S/CDK2 和G2-M/Cdc2 的形成,阻滞卵巢癌细胞的G1/S 期和G2/M 期。
2.2 抑制HSP 的表达
HSP 是高度保守蛋白,在保护细胞对抗不利的环境因素中起重要作用。HSP 的高表达被认为是许多癌症发生的信号,HSP27、HSP70 和HSP90 的表达与癌症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HSP70 被认为是卵巢肿瘤侵袭的标志物,当其在腹腔和胸腔积液中表达水平上升时,意味着患者有较低的生存率。此外,HSP27 在药物的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药物耐受的卵巢癌细胞中大量表达,研究认为HSP27是治疗化疗耐受肿瘤的潜在作用位点。TP 可下调HSP27 和HSP70 的表达,其机制为抑制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 的活性,减少分子伴侣的表达,使敏感细胞应激性死亡,从而有利于卵巢癌的治疗。
2.3 抑制核转录因子-B(NF-B)的激活
NF-B 是涉及炎症反应的细胞核因子,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的转录,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F-B 是核蛋白P50 和P65 的异质二聚体,调控着许多基因的转录。NF-B可通过激活抗凋亡蛋白Bcl-2 和XIAP 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受,因此NF-B被认为是许多卵巢癌耐化疗药物的主要原因。Zhong 等[22]研究发现,TP 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I,促进ROS 的表达而抑制NF-B 的激活,进而下调Bcl-2 和XIAP 的表达,并激活Caspase-3 通路,促进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此外,TP 可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HER)2 的转录,其结合部位位于HER 2启动子上游207 和103 bp 处,而该部位含有NF-B的结合位点,TP 通过抑制NF-B 活性,下调HER 2的磷酸化,进而抑制其下游的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凋亡。
2.4 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转录
HIF-1 是一种调控组织细胞对缺氧适应性反应的转录因子,其调节的基因涉及血管发生、细胞能量代谢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再生及耐药密切相关。由于HIF-1 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其可作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Zhou 等[8]研究发现TP 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 的增殖,其机制为TP 显著性抑制SKOV-3 细胞中HIF-1 mRNA 的转录活性,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下游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碳酸酐酶IX 的表达;并且通过特异性HIF-1 siRNA 干扰技术,可有效逆转TP 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表明HIF-1 蛋白上调参与了TP 对SKOV-3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5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肿瘤细胞的扩散是造成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卵巢癌细胞的扩散源自于直接转移以及侵袭相邻组织,且其扩散与一系列复杂的蛋白水解有关,包括降低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和基底膜的形成。基质金属蛋白激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种在癌细胞生长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水解酶,其通过下调基底膜的组分,增强细胞的运动性以及淋巴结的转移,并以此促进癌细胞进入血管内渗和扩散。Zhao 等研究发现TP 可在mRNA 和蛋白质水平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中MMP7 和MMP19 的表达,其抑制作用与TP 呈浓度依赖性。
此外,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需要从周围的细胞中脱离出来。细胞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因子结合在一起,而E-钙黏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的黏连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E-钙黏蛋白的表达,可以促进癌细胞的分离和转移[29]。研究表明,TP 可在体内外显著增加SKOV3 和A2780 细胞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通过上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之间的黏附,从而减少卵巢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2.6 其他作用机制
TP 抗卵巢癌的作用位点不断被发现。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1,SFRP1)与Wnt 受体的胞外区半胱氨酸富集结合域同源。SFRP1 与卷曲蛋白结合形成异二聚体使Wnt受体形成无功能性受体复合物,从而负调控Wnt 信号通路。Li 等研究发现,SFRP1 基因沉默可通过Wnt 途径激活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而恢复SFRP1 的表达则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TP 可促进SFRP1 的表达,进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转移。
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leukocyte-derivedarginine aminopeptidase,LRAP)位于内质网,参与内源性抗原肽的修饰和递呈,可促进人白细胞相关抗原I(HLA I)结合抗原肽;降低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LRAP)的表达可修复受损抗原,并帮助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控。TP 可上调LRAP 的表达,通过修整结合到HLA I 上的抗原肽而使T 淋巴细胞识别并杀灭卵巢癌细胞。
3 结语
卵巢癌作为严重影响女性生命健康的五大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由于卵巢癌细胞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学者们一直在寻找和开发疗效更为显著的药物。TP 是中药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多方向、多途径、交叉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将其用于抗卵巢癌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多项研究证明,TP 对卵巢癌细胞具有抑制细胞增殖、阻断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作用,并且一些传统化疗药物耐药的卵巢癌细胞对TP 敏感,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用于卵巢癌的治疗。
目前,TP 抗卵巢癌的作用靶点不断被发现,但其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其临床应用还受到局限。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深对TP 抗卵巢癌作用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充分发挥TP 抗卵巢癌的优势,并不断发掘药物联用的合理方案,为中药抗卵巢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