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中国野生果树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果树基因库。野生果树除直接提供可食果品和食品加工原料外,许多还是栽培果树的优良砧木、抗性育种材料以及重要的观赏、药用、用材和水土保持树种,有着重要的研究与利用价值。和栽培果树相比,野生果树往往产量低,果实小,口感较差,产业化开发程度低,但不少野生果树属于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在营养保健和药用方面有着明显优势。野生果树在民间医疗中应用历史悠久,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一些野生果树有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毒副作用低的抗癌药物是肿瘤治疗领域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从野生果树中筛选对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的药用资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中在银杏、柘等少部分野生果树种类的抗肿瘤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笔者通过总结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的野生果树种类,并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野生果树药用价值的研究开发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乔木类野生果树
1.1 银杏(Ginkgo biloba)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乔木,常作园林树种,种子是高蛋白的干果,味香甜,但有微毒,不可多食。银杏种子俗称白果,性味为甘、苦、平,有毒,有润肺、定喘、涩精、止带的功效。银杏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如银杏黄酮类、酚类、萜类内酯类、亚油酸、生物碱、奎宁酸、白果酮等。多项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有抗乳腺癌的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 细胞增殖显示出抑制作用倾向。徐泽平等研究说明银杏叶提取物在高浓度时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银杏叶提取物与高浓度茶多酚的联合会发生拮抗作用,与低浓度茶多酚的联合有协同作用。Marcos 等实验发现,对患有乳腺癌并接受他莫昔芬(Tamoxifen)药物治疗的雌性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大鼠,用100 mg/kg 的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
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抗乳腺癌作用机制方面,研究认为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非常有效的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对MCF7 脂肪酸合酶(FAS)具有抑制作用。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DPA)患者服用银杏叶制剂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变化,发现银杏叶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1.2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南酸枣为漆树科南酸枣属高大乔木,果实味酸,可制作成南酸枣糕,风味酸甜柔韧,很受欢迎。南酸枣树皮和果可入药,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之效,外用可治大面积水火烧烫伤;果实具有助消化、增食欲、治疗食滞腹痛、便秘等功效;果皮有止血止痛的作用;果核有清热解毒、收敛等功效。南酸枣果实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黄酮、甾醇、脂类、糖、氨基酸及多种无机元素等。李长伟等从南酸枣树皮中分离鉴定了乔松素、白杨素、柚皮素、反式阿魏酸十四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 个芳香族化合物,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表明其对子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5 增殖有抑制作用。
2 灌木或小乔木类野生果树
2.1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余甘子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是福建、云南、广西等省较为常见的野生果树。一般树高为1~3 m,天然林中偶有大乔木。果实鲜食酸甜微涩,其根、叶、果可药用,能解热清毒,治皮炎、湿疹、风湿痛等。余甘子功效成分主要有鞣质、多酚、黄酮类、多糖、萜类、叶下珠苦素、甾醇类等。
余甘子果实、叶提取物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余甘子果实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有很强的增殖抑制作用。余甘子总酚酸和总黄酮的不同配伍对HepG2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余甘子叶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对小鼠H22 实体瘤的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余甘子叶中的没食子酸、邻苯三酚等被认为是有效成分。余甘子提取物中分离的邻苯三酚能使人肺癌细胞系(H441, H52O)凋亡。余甘子叶中提取的没食子酸研究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 细胞的增殖,可致细胞形态学改变,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对BEL-7404 细胞的凋亡影响呈时间依赖性。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肝癌细胞株Bele7404 等肿瘤细胞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余甘子抗癌机制探讨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方面。余甘子提取物能通过调节TCA相关酶类的活性和肝脏抗氧化系统,达到减小氧化伤害,清除肝脏和乳腺癌细胞的目的。通过在G2/M期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余甘子叶提取物高剂量组(1.982 g/kg)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NK细胞活性,碳廓清能力,提高血清IL-2、TNF-的含量,促进荷瘤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2.2 柘(Maclura tricuspidata)
桑科柘属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为聚花果近球形,可生食或酿酒。柘树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根、茎、叶、花均可入药,已分离出多种化合物,如黄酮、异黄酮、氧杂蒽酮类、木脂素类、甾醇及其苷类、多糖等。柘树根部和果实提取物均有报道抗乳腺癌的作用。Choi 等从柘树根部分离到含有抗乳腺癌的化学成分吉利柘树素A,吉利柘树素A对MCF-7 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IC50为20 g/mL。曹春廷等研究柘树果实提取物对不同株系的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柘树果实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 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的IC50分别为66.8、75.4 g/mL,将柘树果实提取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2种类异黄酮类晶体化合物吡喃异黄酮、4-O-甲基-吡喃异黄酮单体进行抗乳腺癌活性研究,发现吡喃异黄酮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率达到56.7%。柘树提取物的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有关。从柘木根水煎液中分离提取出一种杂多糖(cudrapolysaccharide, CPS),在对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filoneal macrophages, PM)活性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小鼠整体给柘木根多糖后,PM细胞被激活;而小鼠腹腔给拓木根多糖后,PM过氧化酶活性、细胞毒活性及吞噬功能均有所提高,这提示柘木根多糖可以诱导腹腔巨噬细胞表现出强的杀伤能力,使体内免疫细胞毒作用增强。
2.3 胡颓子属(Elaeagnus)
胡颓子科胡颓子属不少种类为野生核果类植物,如胡颓子、长叶胡颓子、角花胡颓子、密花胡颓子、福建胡颓子、蔓胡颓子等,其果实富有维生素、糖类及有机酸等营养物质,可生食,也可作为果品加工原料用于制作果酱、果脯、果酒、果糕、果汁等。该属野生果树叶和果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主要有挥发油、脂肪酸、黄酮、卡啉类和羟吲哚类生物碱、萜类和甾体、芳香族酚酸类等,具有降血糖、抗炎镇痛、抗脂质氧化、降血脂等药理活性。研究发现胡颓子果实水煎液具有抑制人胃癌SGC-7901 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其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角花胡颓子提取物对小鼠体内S180 肉瘤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抑瘤率为39.02%。陈磊等观察到角花胡颓子提取物处理组小鼠体内的肿瘤细胞有典型的凋亡现象,分析这可能与其抗肿瘤作用机理密切相关。胡颓子熊果酸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反应,从长叶胡颓子叶中提取熊果酸用小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胡颓子熊果酸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使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中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2.4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的果实可食,常用作食用色素,也是传统中药,具有降压、镇静、护肝、利胆、消肿、止血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等症。栀子苷、栀子油、栀子多糖等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栀子苷是从栀子果实分离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栀子苷经葡萄糖苷酶水解后的产物为栀子苷元。研究表明栀子苷元和栀子苷元包合物对荷人胰腺癌PANC-1 裸小鼠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且栀子苷元包合物作用优于栀子苷元;尾静脉注射抑瘤率优于灌胃治疗,栀子苷元包合物尾静脉注射25 mg/kg 能显著抑制人胰腺癌PANC-1 细胞在裸小鼠体内增殖。栀子苷元及其包合物提高了血清中TNF-浓度,TNF-是抗肿瘤活性很强的细胞因子,栀子苷元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免疫作用有关。40 g/mL栀子苷作用体外培养B16恶性黑素瘤细胞72 h 后,细胞出现具有凋亡特征的DNA片段化改变,抑制了细胞的DNA合成,使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且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呈量效关系,最大抑制率达62.9%,提示栀子苷可作为治疗恶性黑素瘤的备选药物。栀子苷还能抑制鼠白血病P388 细胞的生长,减少辐射所致的肿瘤的发生;对苯并芘诱导产生的小鼠皮肤癌具有抑制作用,能显著减少小鼠皮肤癌的数量;栀子油可显著提高小鼠脾指数,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栀子苷、栀子多糖能提高患者免疫力从而具有广谱的抑瘤效应,对人红白血病K562 细胞以及腹水肝癌Hca-f 实体瘤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3 藤本类野生果树
3.1 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木通科野木瓜属野生果树,果实可食。野木瓜含多种药用成分,如野木瓜皂甙、桦木酸、齐墩果酸、熊果酸、野木瓜凝乳蛋白酶等。野木瓜作为传统的中草药,具有敛肠益胃,镇痛等功能。通过野木瓜皂甙提取物(Stauntoniae Saponin, SS)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系HL60 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影响的研究,发现SS 对HL60 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即低浓度区域内有促进HL60 细胞增殖的作用,大剂量的野木瓜皂甙则有抑瘤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半数抑制浓度LC50为1.652 mg/mL。野木瓜皂甙和人参皂甙都为三萜皂甙,人参皂甙与肿瘤的关系中也有双向效应,对肿瘤促进与抑制的转折关键在于皂甙的浓度。
3.2 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e)
白木通是木通科木通属藤本植物,果实也称八月瓜,味甜可食,其果实、根、叶、藤茎、种子皆可入药。藤茎性微寒,味苦,有泻火行水,活血通脉,抗菌消炎之功能,主要药用成分为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甾类等。__白木通藤茎提取物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制备白木通醇提取物并进行研究,发现白木通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4 的LC50 为0.393、0.348 mg/mL,对鼻咽癌细胞CNE-1 的LC50为0.205 mg/mL,其抑制增殖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分析白木通醇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很可能是皂苷类物质。
3.3 猕猴桃(Actinidia)
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野生资源丰富,中华、毛花、美味、长叶等多种猕猴桃是野外常见的野生果树,野生资源量大,也是常见的中草药。猕猴桃果实营养丰富,味酸、甘、寒,有生津润燥,解热除烦,调中理气之效;其根茎苦、涩、寒,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之效。根、茎、果各部位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皆有报道,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蒽醌类、皂苷类、生物碱、三萜类、多糖等。
猕猴桃属软枣、中华、美味、山梨、中越猕猴桃等有多个种类已报道有抗肿瘤作用。体外抗肝癌实验表明,对萼猕猴桃注射液对小鼠皮下移植性H22、CBRII-7919、SMMC-7721 肝癌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H22 肝癌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脾脏(胸腺)指数有升高趋势。对萼猕猴桃根乙醇提取液对Trp-P-1 具有较强的抗致突变活性。中华猕猴桃根多糖(ACPS)能够明显抑制黑色素瘤B16 增殖,而其抑瘤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左丽丽等测定了软枣、狗枣、中华猕猴桃果实提取物的抗癌活性,结果显示软枣猕猴桃对肝癌细胞HepG2 的抑制效果优于狗枣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中越猕猴桃根提取物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肝癌细胞株Hele7404 等6 种肿瘤细胞株有抑制作用。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对神经性肿瘤细胞株NG108-15、胃癌细胞株SGC7901 等6 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学者们从猕猴桃属植物中提取了多种抗肿瘤作用活性成分。从中华猕猴桃根中提取猕猴桃素-D,猕猴桃素-D 在150~600 mg/kg 范围内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 肺癌细胞和裸鼠A549 肺癌细胞的生长。猕猴桃根多糖抗肿瘤注射剂对H22 肝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软枣猕猴桃茎多糖能增加诱导杀伤性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活性,而这些细胞对肿瘤细胞均具有杀伤作用。从中华猕猴桃果中提取得到粗多糖FP,并从FP中分离得到FPl、FP2。实验发现多糖FP2 能够抑制肉瘤Sl80 肿瘤细胞的生长。林国彪等研究显示山梨猕猴桃根提取物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有细胞毒作用,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R6、R8 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引起DNA损伤、使其细胞凋亡。徐一新等从软枣猕猴桃中分离纯化了14 个化合物,试验显示2 , 3 -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 酸对LOVO 和HepG2 细胞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4 药用型野生果树的展望
目前,癌症在全球范围内是第二大致死性疾病。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化疗和放疗在短期内可以杀死癌细胞,但其缺点是有极强的毒副作用,对于病人正常组织和细胞往往也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如造成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白细胞减少等,从而使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降低,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寻找有效且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较小的抗癌药物显得十分紧迫。
植物天然的有效活性成分一直是抗肿瘤药物研制的重要来源,现已筛选出的紫杉醇、喜树碱等天然活性成分对肿瘤病理生理的多个环节和靶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多种野生果树的提取物在体内和体外的抗肿瘤实验中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如银杏叶、柘树果实、柘树根、胡颓子叶提取物等等。如何从有抗肿瘤作用的野生果树中筛选分离出有效成分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在野生果树的化学成分和抗癌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目前研究显示野生果树中较好的抗肿瘤增殖活性成分主要有皂苷、多酚、多糖、黄酮类、萜类、葸醌类等,现已分离鉴定出多种有效成分,如柘树根中提取的吉利柘树素A、柘树果实中提取的吡喃异黄酮;胡颓子叶中提取的熊果酸;南酸枣树皮中分离的乔松素、白杨素、柚皮素、反式阿魏酸十四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桅子中分离的桅子苷、桅子苷元;软枣猕猴桃中分离的2 , 3 -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余甘子叶没食子酸等等,这些成分显示有抗肿瘤增殖的作用,但其抗癌效力及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另外不少野生果树抗肿瘤的有效部位还只是粗提物,提取物中究竟是哪些单体化合物起抗癌作用尚难明确。由于野生果树种类繁多,活性部位复杂,给研究造成了一定难度,如何筛选出高效抗癌的单体化合物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研究发现柘树、胡颓子、栀子、余甘子等野生果树提取物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和免疫保护作用,显示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免疫作用有关。中药往往有整体调节的作用,可能通过多部位、多环节、多靶点产生作用,野生果树的抗肿瘤机理还需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有抗肿瘤活性的野生果树除果实可以食用外,往往也是传统的中草药,是一些复方抗癌中药制剂如三根祛瘤方、复方藤梨根制剂的主要原料,民间也广泛应用柘树根、猕猴桃根等治疗癌症及肿痛。这也造成一些树种野生资源量的减少,尤其是以根入药的野生果树遭到大量挖掘,如福建省部分地区的柘树、毛花猕猴桃根被大量挖掘,现在这些树种的资源数量剧减,野生大树尤为稀缺。由于野生资源更替缓慢,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强药用型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筛选、对有抗癌药用价值的野生果树种质进行繁育等工作十分迫切。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野生果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在肿瘤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