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趋向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慢性病的管理逐渐成为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健康管理阻断了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合理的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促成了能量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病 健康管理 老龄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是指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1]。慢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疲劳、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即使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2]。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等几种危险因素有关。所以,对这些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即对慢性病采取综合防治、管理措施,是实现以预防慢性病发生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健康工作方式[3]。
1.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健康管理的对象是人,首先让人们认识慢性病及慢性病的特点,愿意接受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只有接受才能进行后续的管理。由于检查出疾病,有些人会出现紧张、恐惧、情绪低落等状况。因此对他们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以取得心理平衡,让他认识到慢性病并不可怕,要以良好的心态来接受它,虽然慢性病是终身疾病,治疗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鼓励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即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途径开展一级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保证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最后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这是健康管理者长期需要做的工作。
2.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控制
根据人们不同年龄段、性别,选择针对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费用低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健康危险因素,生活环境,易患疾病的差异等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复查的周期。目的就是通过健康查体,进行疾病筛查,发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干预。针对疾病的种类和个数,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少,进行疾病危险性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指导,并通过上门或电话随访了解干预效果,进行动态健康指导。
3.做好健康管理提高预防控制
什么是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系统,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趋势)进行评估、干预而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健康管理的三个特点:一是健康检测(发现健康问题);二是始终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认识和评估健康问题);三是预防和纠正并举(解决健康问题)[4]。主要内容包括:1.收集信息资料:通过健康查体收集健康信息,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检查结果和个人生活环境和方式相关信息)。目的是了解与掌握健康危险因素,为动态的评价和进行有效地干预管理与健康促进提供基础数据。2.健康评估:由专业人员对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个性化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又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提供了依据。3.行为干预: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和发展趋势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干预,目的是让被管理者有计划、有目标的逐步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健康促进的效果。4.信息跟踪与反馈:定期进行信息跟踪,及时进行效果评价与反馈,并与被管理者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循环往复。达到预防、控制或减少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现在,人们已清醒的认识到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5]。表现在膳食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摄入身体需要的食物少而对身体不利的食物多。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十多年前,温饱问题还是我国国计民生的主要问题,当时人们对饥饿是敏感的,而对吃饱饭后能量过剩或饮食不合理造成的危害还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其次是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观念: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身体内毒素的长期积累是疾病产生的根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什么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概念是模糊的。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力劳动大幅度减少而脑力劳动大幅增加,汽车代替了脚步,空调暖气代替了四季温度的更替,让我们的身体细胞变得迟钝、血管失去了弹性。在医疗实践中,医生也是往往注重对疾病的治疗,对造成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泛泛指导,难以落实到实处。
健康管理是预防医学和管理科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同传统疾病管理有显著区别的新理念[6]。要切实做好对慢性病综合性、整体性、连续性服务,确保慢性病管理可持续开展,应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学习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经验,基于社会、重视家庭、强调个人责任,充分发挥个人及家庭的主观能动性,让人们自己承担起维护健康的责任,堵住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自觉的预防和远离疾病,促进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生活的目的。同时强调,医疗单位的健康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方便、快捷、优质”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体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干预效果,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逐步探索出符合社情民意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1-3
[2]黄建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康管理[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3):215-218
[3]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7-10< br> [4]计惠民.健康管理基本理论概述[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5):354-356
[5]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6]徐光铮、张惠琴.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相关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全科医师杂志.2008.2(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