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护理管理;院内感染;控制
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入院前没有发生感染或有传染病等潜伏症状, 入院治疗后因各种因素而发生的医院内感染。例如抗生素的乱用, 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或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杀菌不彻底等, 均会造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而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中, 护理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干预措施, 也是一项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工作内容, 两者联系紧密, 而且护理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1]。本文就本院98例住院患者进行院内感染护理管理的探讨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进行感染防护;研究组患者采用严格护理管理进行感染预防, 具体方法:医院感染科管理科需制定严格的预防感染的制度, 并加强实际工作中的监督及制度落实工作。对院内护理工作人员加强感染防护的知识宣教, 并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感染预防技术及操作的培训, 提高整体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技能及感染预防意识。同时加大先进设备的更换与投入, 包括脉动真空灭菌器、自动清洗机、超声波及干燥柜等设备;医疗用品应使用省级卫生部门许可、防疫部门认证、国家卫生部(现卫计委)批准生产的产品, 同时加强对消毒药剂、器械等的管理和控制, 对一次性产品使用后需投放到指定地点;对能够再次使用的产品, 则需一并放到消毒室进行详细分类、检查、清洗、消毒、灭菌, 以降低感染的几率。在各类医疗产品的使用时, 最先经手的是护理人员, 因此, 护理人员需严格对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并排除不合格产品,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使用, 同时在使用各类抗生素等药物时, 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剂量的把控[2]。
1. 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1个月的护理管理干预, 之后对两组患者发生感染情况和死亡情况进行比较。
2 结果
3 讨论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获得性感染, 是指患者入院后, 在住院期间或在医院内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但发生感染的患者在入院前没有感染或有潜在感染的情况。同时,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被病原菌侵袭导致发生的感染情况也被称之为院内感染[3]。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出院后会将病菌传播给家属、同事或社会人群, 不仅会造成病菌流行, 而且也会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 医院应加强院内护理管理的重视, 提高护理管理制度的严格实施与落实。
护理管理是指医护工作人员在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及具备感染预防意识的基础上, 运用娴熟的操作技能及负责任的态度等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良好的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 增强其健康恢复的质量, 并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若失于护理管理, 会造成体质较弱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发生因各种因素而导致的院内感染,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 医院管理人员应提高对院内患者及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关注, 加强护理工作人员护理过程的监督, 严格执行无菌、消毒和杀菌操作, 从而提高其预防感染工作的效率, 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而且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也可了解到, 进行严格护理管理的研究组, 其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严格护理管理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可大大减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 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加强护理管理的实施力度及严格督促, 可有效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 同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也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 因此医院领导应加强对护理管理实施的重视, 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内的施行力度, 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预防和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2] 许红红, 刘允香, 黄婉锋.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