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氨甲喋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15例分析

2019-02-03 17:46:51浏览:69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疤痕部位妊娠氨甲喋呤米非司酮Cesarean Scar PregnancyMethotrexatemifepristone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药物治疗适应症 自

疤痕部位妊娠 氨甲喋呤 米非司酮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Methotrexate mifepristone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药物治疗适应症
自愿接受我院医疗条件(未开展介入治疗);要求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术;无阴道大出血;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无血液系统及器质性病变;非过敏体质。
1.3药物使用方法和观察指标
药物使用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完善后采用氨甲喋呤(MTX) 50mg/次,肌肉注射,每3天注射一次,总量不超过200mg;同时米非司酮50mg,每天两次,连用3天。
观察指标:每周复查一次HCG了解HCG下降水平;复查彩超了解妊娠组织大小及血流灌注;观察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保守治疗成功指征:HCG下降至正常水平和彩超显示原妊娠组织无血流灌注信号。并每周复查血常规、肝功能了解MTX及米菲司酮药物副反应。
2 结果 3 讨论
CSP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剖宫产切口愈合欠佳、疤痕宽大或凹陷缺损、受精卵游走过快、受精卵发育迟缓、在通过宫腔时尚未具有种植能力等因素有关。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至今尚缺乏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手段。盲目刮宫常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故禁忌使用。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杀死胚胎、排出妊娠囊和保留生育功能[3-5];手术治疗以清除病灶、控制出血为原则,以开腹手术为主,行病灶切除、疤痕修补、如遇出血过多,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本院通过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15例CSP,12例获得成功,均未行清宫术,一直随访至HCG降至正常和彩超显示原妊娠组织无血流灌注信号。

MTX是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化疗药物,抑制细胞内胸腺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使滋养细胞死亡[2],破坏绒毛使其坏死、脱落、吸收;米非司酮能竞争性地结合胎盘绒毛上的孕酮受体,阻断孕酮作用,引起绒毛变性坏死,绒毛组织从子宫肌层剥离[3],或者直接作用于绒毛组织,诱导滋养细胞的凋亡,引发滋养细胞变性坏死,从宫壁分离脱落甚至吸收。同时米非司酮通过阻断孕酮对子宫肌层的孕酮受体作用,而引起子宫收缩,排出退变的绒毛组织。 根据MTX和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有疗效相加作用[6-8]。所以该方案是治疗CS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CSP的介入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近年来成功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已逐渐被医患者广泛接受。但介入治疗因其较高的技术设备要求,在基层开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昂贵的费用也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CSP安全、有效、价廉、易于实施,为CSP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临床思路,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目前针对CSP的高发病率我国还没有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案,MTX联合米非司酮作为一种药物保守治疗方案在CSP的治疗上发挥了优势,但其随访时间长,病例选择要求高,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求更有效、更合理、更利于基层医院开展的CSP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参 考 文 献 [2]闻喆,刘晓瑗.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治进展.生殖与避孕,2008,28(4):236-239. [4]张英,陈义松,王佳佳等.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96例临床分析.2010,45(9):664-668.
[5]邢海燕,栾艳,汪秀芹等.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5例临床分析[J].妇产科进展,2005,14 (1):66-68. [7]Ficicioglu C, Attar R, Yildirim G, et al. Fertility preserving surgical management of methotrexate-resistant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Taiwan J Obstet Gynecol. 2010 Jun,49(2):211-213.
[8]Takeda A, Koyama K, Imoto S, et al. Diagnostic multimodal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hemorrhagic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0 Oct,152(2):152-156.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司法视角下的正义、公正和公平法学理论论文(1)

上一篇:

不断退让的浪漫爱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