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儿童清肺糖浆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 方法 对剂型选择、提取工艺路线及制剂工艺技术等方面进行考察。 结果 儿童清肺糖浆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取处方量橘红、炒紫苏子、紫苏叶、薄荷、前胡、石菖蒲等6味药加12倍量水浸泡3 h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 h,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备用。其余黄芩等16味药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药液滤过。全部药液合并后,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3~1.05(40~50℃),放冷,滤过。滤液加入蔗糖600 g,山梨酸钾2 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2 g,加热搅拌使溶解,煮沸30 min,放冷,滤过。取挥发油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加入滤液中,充分搅拌,加入纯化水至1000 ml,搅拌均匀,分装成瓶,即得。 结论 优选的儿童清肺糖浆生产工艺,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适合儿童服用,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关键词] 清肺糖浆;正交试验;生产工艺;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b)-0007-04
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hildren technology research
GUO Jin-jia1,2 DANG Xiao-wei3 LI Jun1,2 ZHANG Guang-xing1
1.Jingfuka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mpany Limited,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000,China;2.The New Excipi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ebei,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000,China;3.Chengde Nursing Vacationgnal College,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for Clearing Lung Syrup for children. Methods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preparation sel
[Key words] Clearing Lung Syrup;Extraction technology;Production process;Children
儿童清肺糖浆系儿童清肺丸改剂型品种,儿童清肺丸为《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品种,由麻黄、炒苦杏仁、石膏、甘草、蜜桑白皮等22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肺、解表、化痰、止嗽之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儿童清肺丸具有抑菌、解热、抗炎、镇咳、化痰的药理作用[2]。原丸剂剂型为全部药材细粉直接入药,有效成分释放慢,生物利用度低,且味苦、辛辣,入口难咽,使儿童难以接受。儿童清肺糖浆是在原剂型的基础上,经合理的提取纯化工艺,制成糖浆剂剂型,具有口感好、见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儿童服用方便,易于接受。因此,研究儿童清肺糖浆的工艺生产路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仪器与试药
多功能提取机(武汉制药机械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SPD-M10AVP(日本岛津公司生产),黄芩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15-200212),麻黄、炒苦杏仁、石膏等药材由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均由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王春民总工程师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有关规定,水为二次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工艺的研究
儿童清肺糖浆中既有水溶性成分又有挥发性成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药性成分,将本方中橘红、薄荷、前胡等6味药材先行提取挥发油,黄芩、麻黄、浙贝母、炒苦杏仁等16味药材水提,水提液与橘红、薄荷等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过滤后加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糖浆剂。
2.1.1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筛选 根据文献资料[3-7],橘红、薄荷、前胡等药材含有较多的挥发油,且挥发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等药理作用,故应进行挥发油的提取。根据预实验结果,本方中挥发油可用水蒸气蒸馏法合并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蒸馏时间,可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方法进行蒸馏提取。
2.1.2 吸水率考察 分别称取橘红120 g、炒紫苏子80 g、紫苏叶80 g、薄荷120 g、前胡80 g、石菖蒲120 g等6味药(处方量10倍,共600 g),加水6000 ml浸泡,隔一段时间观察浸透的程度,至全部透心时,测得时间为3 h,吸水率为284%。
2.1.3 加水量考察 分别称取橘红120 g、炒紫苏子80 g、紫苏叶80 g、薄荷120 g、前胡80 g、石菖蒲120 g等6味药(处方量10倍,共600 g,共4份),以收油量为指标,加不同量水,浸泡3 h后,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至不再增加为止[2]。结果表明,加12倍量水时,提取的挥发油最多(表1)。
表1 加水量与收油量考察结果
2.1.4 提油时间考察 称取橘红120 g、炒紫苏子80 g、紫苏叶80 g、薄荷120 g、前胡80 g、石菖蒲120 g等6味药(处方量10倍,共600 g),加12倍量水(即7200 ml),浸泡3 h,提取挥发油[1],读取不同时间的挥发油收得量。结果表明,提取时间3~6 h间,挥发油量无变化,因此挥发油提取时间确定为3 h(表2)。
表2 提取时间与收油量考察结果
2.1.5 验证试验 根据以上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橘红、炒紫苏子、紫苏叶、薄荷、前胡、石菖蒲等6味药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12倍量水,浸泡3 h,水蒸气蒸馏提取3 h。据所筛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三批,收油量分别为4.42、4.55和4.46 ml,平均收油量为4.48 ml,说明所考察的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2.2 水提工艺研究
根据麻黄、炒苦杏仁、黄芩、板蓝根、法半夏等16味药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参考《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儿童清肺丸”【含量测定】项下测定的指标成分,以黄芩苷的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选取加水倍量(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作为考察的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佳工艺(表3)。
表3 因素水平表
2.2.1 正交试验用黄芩药材的含量测定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测定方法检测[1],检测到实验用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为9.408%。
2.2.2 水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黄芩药材中黄芩苷测定方法检测[1]水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
2.2.3 正交试验样品制备 根据所制订的因素水平表,准确称取黄芩药材40 g(处方量的2.5倍),其他15味药材按处方比例进行称取(每份418 g),按正交试验表实施试验,沸腾后开始计时,加热完毕,趁热滤过,滤液收集,滤渣加入相应溶剂继续提取,直至试验结束。
2.2.4 正交试验结果 正文试验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黄芩苷转移率(%)=水提取物中黄芩苷含量/药材中黄芩苷含量×100%。
由表4中极差R值大小显示,以黄芩苷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时,各因素作用主次为C>A>B;表5中方差结果表明,C因素的影响显著(P〈0.05),以A3B1C3组合为佳。 由直观分析可以看出,K3A>K2A>K1A,故因素A中3水平为最佳;K3C>K2C>K1C,故因素C中3水平为最佳。另外由极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RC>RA>RB,因素C是影响试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因素A,最后是B因素。加水倍数8倍与16倍,测得黄芩苷转移率结果很相近,从节省成本计,选用加水倍数8倍较为合适,最终决定的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
表4 正交试验结果表
表5 方差分析表
F0.01(2,2)=99;F0.05(2,2)=19
2.2.5 验证试验 为确定该工艺的优劣和稳定性,据所筛选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三批,黄芩苷转移率分别为85.84%、85.7%、86.09%,平均为85.88%。说明正交试验选出的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2.3 成型工艺研究
2.3.1 防腐剂的选择 本制剂为儿童用药,以安全性为准则,通过文献检索,比较了苯甲酸类和山梨酸类防腐剂的抗菌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最终选用山梨酸类防腐剂防腐。山梨酸的水溶性差,在糖浆剂中,随着糖含量的增加溶解度下降;成盐后(如山梨酸钾)水溶性较好,因此,选用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山梨酸类防腐剂活性有限,常与其他防腐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在pH 3~8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毒性低于苯甲酸[10]。本制剂未加辅料前pH值测定约为6,参考灭菌谱,选用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作为本制剂的防腐剂,参考文献和试验经验确定为:山梨酸钾使用量为0.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使用量为0.2‰,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2.3.2 蔗糖用量研究 取上述药液,每份200 ml,分别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蔗糖一定量,加入山梨酸钾0.4 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4 g,加热搅拌使溶解,煮沸30 min,放冷,加水至200 ml,滤过。取上述提得的挥发油约0.45 ml用2 ml乙醇溶解后,平均分成5份,加入每份滤液,搅拌均匀,即得。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加入比以60%为佳(表6)。
表6 蔗糖加入比考察结果
2.3.3 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确定 将处方药材橘红、炒紫苏子、紫苏叶、薄荷、前胡、石菖蒲加12倍量水浸泡3 h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 h,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备用。其余黄芩等16味药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药液滤过。全部药液合并后,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3~1.05(40~50℃),放冷,滤过。滤液加入蔗糖600 g,山梨酸钾2 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2 g,加热搅拌使溶解,煮沸30 min,放冷,滤过。取挥发油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加入滤液中,充分搅拌,加入纯化水至1000 ml,搅拌均匀,分装成瓶,检验,得成品。
3 讨论
在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中,通过吸水率、加水量和提油时间考察,确定橘红、紫炒苏子、紫苏叶、薄荷、前胡、石菖蒲等6味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12倍量水,浸泡3 h,水蒸气蒸馏提取3 h。在水提工艺研究中,以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的转移率为指标,并参考各工艺条件下的出膏率,进行正交试验考察,从节约能量消耗,降低成本出发,得出水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液体制剂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很有影响,真菌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4~6,细菌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6~8[10-13]。本制剂未加辅料前pH值测定约为6,故必须加入一定的辅料防腐;味苦微辣,可加入一定的辅料调味。蔗糖加入量、防腐剂种类和用量是影响糖浆剂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可影响成品的稳定性,另外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及其他不适味道,因此对蔗糖加入量、防腐剂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防腐剂种类和用量为:山梨酸钾,使用量为0.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使用量为0.2‰,蔗糖加入量为60%。通过挥发油提取、水提工艺研究、防腐剂的种类和用量研究及蔗糖用量等多项指标研究,确立了儿童清肺糖浆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适合工业的现代化生产。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黄萍,吴清和,荣向路,等.儿童清肺丸药效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1):29-31.
[3] 蒲维维,杨万政,王捷.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37(22):6-7.
[4] 胡怀生.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甘肃科技,2014,30(1):76-77,111.
[5] 李春,向能军,沈宏林,等.化橘红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9,39(4):65-67.
[6] 伍振峰,王赛君,杨明,等.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与装备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224-228.
[7] 彭修娟,杨新杰,王月茹.逍遥颗粒中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2):255-257.
[8] 冯少俊,伍振峰,王雅琪,等.中药灭菌工艺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草药,2015,46(18):2667-2673.
[9] 韩德世,曾本富,王新华,等.影响中药糖浆剂质量因素初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2,3(3):124-126.
[10] 郑俊民.药用辅料手册[M].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0-63.
[11] 孟哲,刘荣琴,于玲.食品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邢台学院学报,2009,24(2):120-122.
[12] 马俊利.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7):147-149.
[13] 何世新,解丹平,封海霞.HPLC测定益肺胶囊中苦杏仁苷的含量[J].中国药事,2007,21(11):9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