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玻璃酸钠;膝骨性关节炎
1资料与方法 1.2排除标准:①关节严重畸形,中度以上肿胀;②年龄大于65岁,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③治疗未满1个疗程或未按规定用药或各种原因中断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④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治疗方法: 1.4.2针刀操作 患者仰卧,屈膝50°,做术前常规准备和消毒后,在膝关节周围寻找痛点,在痛点处进针。部位操作:①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上进针刀,刀口线与肢体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达骨面,行纵行疏通与横行剥离。然后,调整刀口线90°,切开剥离1~2刀。②在股四头肌腱下端点进针刀,刀口线与股四头肌纤维平行,针刀体与皮面垂直刺入达骨面,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有骨刺者在骨刺横轴上行切开剥离,并向周围铲剥。③在髌韧带上端处进针刀,刀口线与髌韧带纤维平行,针刀体垂直皮面刺入达骨面,行纵行疏通和横行剥离,有骨刺时,调整刀口线90°,行切开剥离。④在髌下脂肪垫处进针刀,脂肪垫通透剥离,然后摆正针刀,将针刀体向下方倾斜,与下方皮面呈45°角,深入针刀达髌骨下极,调转刀口线90°,行切开剥离,将脂肪垫与髌骨下极的粘连彻底松解。术毕,针刀口用创可贴覆盖,3 d内禁浴。每周治疗1次,4周为1疗程,依病情治疗2~4次。1.5疗效标准 本组患者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临床治愈:膝关节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失,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疼痛有所减轻,膝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疼痛肿胀无减轻,膝关节功能无改善。
2结果 3讨论
3.1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4],以软骨变性和软骨下增生骨化而形成的疾病。骨性关节炎时,透明质酸被破坏,滑液黏性降低,润滑作用消失及关节表面的光滑运动丧失,从而导致关节进一步破坏。近年来,以高分子透明质酸制剂为代表的氨基糖类物质作为关节软骨保护剂,用以预防和治疗骨关节软骨病的研究,开拓了骨关节软骨病治疗的新领域[5]。我们既往的实验研究已正式应用国产1%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凝胶液作关节内注射,能有效地预防兔关节软骨的退变[6]。阻止了软骨基质降解酶对基质的损害。 由于该制剂之分子量与滑膜液中透明质酸分子量接近,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在体内完全代谢或吸收[7],因此高分子量,高浓度,高粘弹性的玻璃酸钠,能提高滑液中玻璃酸钠含量,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缓冲应力对关节软骨的作用,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和再生,同时透明质酸钠进入软骨基质,与某些疼痛介质结合,缓解疼痛[8],增加关节活动度。
3.2针刀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失调引起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是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引起粘连、牵拉,当软组织损伤后,就失去对膝关节的控制能力,膝关节失去稳定,关节面的压力分布不平衡,膝关节的力平衡遭到破坏,使膝关节内部产生了高应力点,形成骨刺。二是由于某种疾病,破坏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从而使关节内力平衡失调才出现了骨刺。在慢性期急性发作时,骨刺摩擦刺激神经末梢使症状加剧[9]。小针刀属于针灸学的一部分,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功效,小针刀在痛点周围进行软组织松解,可解除痉挛,破坏Trp,改善局部血液供应[10],肌肉恢复原来的弹性,解除了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不平衡,使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得到恢复,从而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二者协同膝骨性关节炎,既能改善膝关节力学平衡、通经活络功效,通过破坏Trp,改善局部血液供应,还能阻止了软骨基质降解酶对基质的损害,从而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和再生,达到止痛、缓解症状的良好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冯传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祝贺第一届全国关节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召开.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3
[2]孙瑛.实用关节炎诊断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19-33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
[4]黄家驷,吴阶平.黄家驷外,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4
[5]Arfag A.Osteoarthrits 1991. Current drug treatment regimens. Drugs ,1991,41:193
[6]吴海山,钱齐荣,顾基胜.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预防兔关节炎的实验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6;16:37
[7]茅裕良.透明质酸钠制剂的临床应用. 上海医学,1991;14(3):113 [9]朱汉章.针刀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38-540
[10]Brucini M,Duranti R,Gallrtti R,et al.pain threshold and electromyographic features of periarticular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J].pain,1981,10: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