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2019-02-03 18:29:11浏览:3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肾上腺少见肿瘤(Uncommon adrenal neoplasm)种类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大多为影像检查偶然发现,易误诊为

肾上腺少见肿瘤(Uncommon adrenal neoplasm)种类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大多为影像检查偶然发现,易误诊为其他肿瘤。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上腺少见肿瘤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肾上腺少见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肾上腺少见肿瘤27例,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8天~76岁,平均43.7岁。体检偶然发现20例,腰腹部不适7例。22例行CT平扫,其中17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

1.2 检查设备和参数 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6 螺旋CT扫描机,层厚、层距为3~5mm。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 I/ml)1.5ml/kg。采用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注射流率3ml/s。

MR检查采用SIEMENS Sensation 3.0T MR机进行扫描。常规行FLASH横轴面T1WI(TR140ms,TE2.46ms),HASTE横轴面T2WI(TR1400ms,TE94ms),HASTE冠状面T2WI(TR1500ms,TE97ms),层厚5.0mm,间隔1.0mm;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射Gd-DTPA(0.1mmol/kg)。

1.3 图像分析 由2名经验丰富的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观察CT、T1WI、T2WI及增强扫描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和方式等特征。

2 结 果

27例肾上腺少见肿瘤中,位于右侧17例,左侧9例,双侧1例。其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10例,内皮性囊肿5例,囊性淋巴管瘤、脂肪瘤、节细胞神经瘤、皮质腺癌各2例,畸胎瘤、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各1例。

2.1 肾上腺少见肿瘤CT、MRI表现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10例,均位于右侧。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部分伴轻度分叶,肿瘤边缘清晰锐利,大小约为1.5cm2.0cm~11.7cm所有病灶均含有不同比例脂肪与软组织成分,肿瘤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示肿瘤内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脂肪组织未见强化(图1-2)。病理示: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黄色或棕红色相间,中等硬度。镜检:大量脂肪细胞及骨髓中有不同相的血细胞,不同数量的骨髓组织呈小灶性或片状位于脂肪细胞之间。

肾上腺内皮性囊肿5例,其中右侧2例,左侧3例。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大小约1.5cm1.7cm~12.5cm17.0cm,囊壁较薄,3例囊壁见斑点状钙化。CT平扫呈均匀水样密度,MRI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1例囊壁轻度强化。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2例,病例1,右肾上腺葫芦形低密度影,直径约1.6cm,密度不均匀,其内见不规则钙化灶,轮廓清晰,增强扫描瘤壁轻度强化。病例2,左肾上腺2.5cm3.5cm7.0cm类圆形囊性占位,CT值约-15~5HU,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囊壁轻度强化(图6-8)。病理示:淋巴管杂乱组合,管壁厚度不均,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

肾上腺脂肪瘤2例,左、右侧各1例,肿瘤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大小分别为9.5cm9.0cm和2.0cm2.5cm,肿瘤呈均匀脂肪密度。病理示: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黄色。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2例,CT平扫为均匀低密度,CT值约20~35HU,1例肿瘤内见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

肾上腺皮质腺癌2例,肿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见大片坏死区,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肾上腺畸胎瘤1例,位于左侧。肿瘤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大小约4.0cm4.7cm5.6cm。CT显示左肾上腺区肿块周边蛋壳样钙化;MRI呈不均匀长T1、长T2为主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见小条状、小片状强化。病理示:肿瘤组织内见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及肌纤维,并见大量坏死及钙化。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1例,位于左侧。肿瘤形状不规则,大小约4.8cm6.5cm7.2cm,平扫CT值约25HU,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病理示:镜下见大量增生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细胞胞浆空,间质内见多少不等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Vim(+)、S100(+)、NSE(+),Desmin、CD34、NF、CD68、SMA、CD117、CK均阴性,脂肪染色(-)。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右侧肾上腺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其内可见片絮状稍高密度影,CT值约为15~38HU。

肾上腺淋巴瘤1例,位于双侧。肿瘤呈类圆形,与周边组 织 分 界 清 楚 , 左 侧 肿 块 约6.0cm3.8cm5.5cm,右侧肿块约4.0cm2.6cm3.5cm。双侧肿瘤CT值约为35HU,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化疗两个疗程后,肿块明显减小,呈短T2信号(图9-12)。病理示:肾上腺恶性淋巴瘤,大B细胞性。

3 讨 论

肾上腺少见肿瘤(Uncommonadrenal neoplasm)可来源于主质细胞(皮质和髓质)、间质细胞。主质细胞起源于胚胎神经嵴和始基性腺组织,而间质细胞来源于肾上腺脉管、神经、脂肪及结缔组织;前者发生的肿瘤多具有内分泌功能,而后者多无功能。本组病例除皮质腺癌、节细胞神经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外,均为间质细胞来源肿瘤。

3.1 肾上腺主质细胞来源少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①皮质腺癌:为侵袭性恶性肿瘤,直径常大于6cm,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常见出血、坏死及钙化,肿瘤常侵犯血管,造成血管闭塞、形成瘤栓。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边界不清;MRI肿瘤信号不均匀,T1WI以低信号为主,如有坏死、囊变时,其信号更低,出血时可见短T1信号;T2WI肿瘤呈中高信号,一般肿瘤中心的信号更高。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迅速强化,而延迟期持续强化,强化特点呈渐进式。这是因为肿块体积巨大,血供丰富,肿瘤瘤巢之间存在大量血窦样间质成分。本组2例与文献报道一致。②节细胞神经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肿瘤多沿器官间隙生长,邻近大血管被包绕穿行于肿物之中或受压移位。肿瘤内黏液成分较多,10%~25%的肿瘤出现点状、针尖状钙化。CT平扫呈圆形均质肿块,边缘清晰,肿瘤内密度略低于肌肉;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MR T1WI呈均匀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多无明显强化,实质期呈均匀或不均匀轻度强化。本组2例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③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大约60%的患者年龄小于2岁。肿瘤体积通常较大,瘤内常有出血、坏死及无定形的粗糙钙化,肿瘤常包绕血管、侵犯脊柱旁肌肉和神经孔,但血管侵犯少见。区域淋巴结和肝脏转移亦常见。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边界不清;MR T1WI肿瘤表现为低信号或类似于肝脏信号,T2WI则高于肝脏,瘤内常由于出血或钙化而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本组1例18天患儿,右肾上腺区较大囊实性占位,其内见片絮状稍高密度影,与文献报道相符。

3.2 肾上腺间质细胞来源少见肿瘤影像学表现 ①髓质脂肪瘤:由数量不等的脂肪组织和骨髓造血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CT表现为瘤内脂肪性低密度区间杂以条索状、斑片状软组织密度成分;瘤内脂肪组织T1WI呈高信号,骨髓组织呈中等信号;在T2WI,二者均为较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脂肪组织信号明显降低。增强扫描,骨髓组织轻、中度强化,脂肪组织无强化。本组病例影像表现与文献报道相符,且均为单发,均位于右侧。②脂肪瘤:均匀一致的脂肪密度或信号肿物,偶可见钙化。③内皮性囊肿:呈均匀水样密度或信号,边缘光滑锐利,囊壁薄而均匀,囊壁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本组3例囊壁可见钙化,增强扫描1例囊壁轻度强化。④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葫芦状或葡萄串状,瘤体横断面呈多囊结构,瘤体CT值偏高,囊腔大小相差悬殊,较易出现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囊内无强化。本组病例1,右肾上腺区葫芦形低密度影,瘤壁见结节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瘤体无强化。病例2,左肾上腺区类圆形囊性占位,CT值约-15~5HU,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病例1囊壁见结节状钙化,增强扫描瘤体无强化,与文献报道相符。病例2囊壁菲薄、厚度均匀,囊壁轻度强化,与文献报道一致;但文献报道瘤体CT值偏高,约20~25HU,该例CT值约-15~5HU,与文献报道不一致。⑤畸胎瘤:为密度、信号不均的囊性肿块,囊内含脂肪、骨骼及牙齿,囊壁厚薄不均,可见自囊壁突起的实体性结节影。如囊内同时含有脂肪和液体,可见到上脂肪下液体的脂-液界面,并可随体位变动而改变位置。增强后肿瘤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本病例CT示肿块周边蛋壳样钙化,MRI呈不均匀长T1、长T2为主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见小条状、小片状强化,与文献报道相符。⑥神经纤维瘤:CT、MRI表现缺乏特征,CT为类圆形较低密度肿块,MRI呈长T1、略长T2信号,增强后轻度延迟强化。⑦淋巴瘤:多双侧发病,密度均匀,轻至中度强化。CT上难与肾上腺转移瘤及其它肾上腺原发肿瘤鉴别。T2WI信号强度较肾上腺绝大多数原发或继发肿瘤低,呈等低或略高信号,有一定特异性。本组病例位于双侧,肿瘤CT值约为35HU,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化疗两个疗程后,肿块明显减小,呈稍短T2信号,与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部分肾上腺少见肿瘤(如皮质腺癌、神经母细胞瘤、髓质脂肪瘤、脂肪瘤、内皮性囊肿、畸胎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多可明确诊断;而其它肾上腺少见肿瘤缺乏足够CT、MRI表现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但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Ki67、MVD、P7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上一篇:

浅析优质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