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子宫收缩和下腹部切口均可引起疼痛,峰值在产后24h以内,不仅影响产妇的睡眠,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催乳素分泌,乳汁分泌量不足,影响母乳的早期喂养和产妇的康复。因此,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剖宫产产妇的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本研究对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28.77土15.31)岁。孕周36-42周,平均(39.20土1 1.40)周。体质量63-90kg,平均(74.89土1 9.51) kg。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4例、高中及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12例。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10例、相对头盆不称9例、胎膜早破6例、巨大儿5例、臀位5例、羊水过少2例、社会因素13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8.84土15.39)岁。孕周3642周,平均(39.25土11.43)周。体质量60-88kg,平均(73.26土19.43) kg。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11例。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11例、相对头盆不称8例、胎膜早破8例、巨大儿5例、臀位4例、羊水过少2例、社会因素12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文化程度及剖宫产指征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产妇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单胎妊娠,初产妇;②采用腹部横切口手术分娩;③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留置一次性镇痛泵备用;④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等;⑤无精神及心理疾病。
1.2护理措施
1.2.1常规护理:两组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入院宣教。向产妇讲解剖宫产的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等。告知术后可能引起疼痛及止痛方法,如咳嗽时注意用手按住切口。宣传母乳喂养的优势,教会其母乳喂养的方法。②饮食指导。术前,指导其多吃富含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和高热量的食物。术后禁食6~12h后,开始进清淡流食,如米汤等,禁食牛奶、糖水、甜果汁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开始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严禁进食油炸、腌制等食物。③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意识及腹部切口有无渗血等。④腹胀护理。术后一般48h可自行排气,如果腹胀明显,可进行腹部热敷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1.2.2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①疼痛评估。术前,评估可能导致产妇疼痛的因素;术后,准确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及程度等,合理应用疼痛控制方案。②环境干预。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度应在22℃~24℃,湿度应在50%一60% 。病室内可适当摆放小饰品、卡通画片等,调节产妇情绪。③体位干预。常规去枕平卧位6h后,协助产妇早期翻身,根据产妇意愿选择合适的体位。④心理干预。术前,与产妇交流、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对于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者,给予开导,提高产妇的心理耐受能力。产后,倾听其关于疼痛的诉说,稳定其情绪。让母婴同室,把婴儿放在母亲的身旁,增加愉悦感。⑤松弛疗法。术后选取产妇感兴趣的事物,分散其注意力,可使其保持生理和心理舒适,降低疼痛程度。根据产妇的个性和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在音乐播放时按摩产妇疼痛部位,力度轻柔,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每日2~3次,每次30min 。嘱产妇思想集中、排除杂念、闭目养神,想象自己在一个非常宁静和轻松舒适的空间,从而进入放松状态,每天2次,每次30min }5}。
1.3效果评价: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选择一把刻有0-10数字的标尺,0代表不痛,10代表最痛,让产妇选择符合自己疼痛的数字=②舒适度评价。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价,应用1-4Likert Scale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越舒适。③ 48h内呼叫要求镇痛和药物镇痛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z比较,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h疼痛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但是术后24h,48h观察组产妇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术后舒适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术后GCQ各维度(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2.3两组产妇术后48h镇痛需求比较:观察组产妇术后48h内呼叫要求镇痛25例(50.00%),给予药物镇痛14例(28.00%);对照组产妇术后48h内呼叫要求镇痛41例(82.00% ),给予药物镇痛27例(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影响,剖宫产率越来越高。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引起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如腹部组织创伤、子宫收缩、周围环境及文化素质等;二是主观因素,如情绪紧张等。如果疼痛剧烈,则导致产妇睡眠不足、情绪低落;为避免或减轻疼痛,常保持被动体位,拒绝翻身及护理,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母乳喂养率;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延长切口愈合;疼痛又可引起恐惧、焦虑及紧张心理,而这些负性心理又加剧疼痛,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对剖宫产产妇提供有效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择期剖宫产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术后24h,48h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48h内呼叫要求镇痛率及药物镇痛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疼痛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产妇疼痛的潜在因素,以及疼痛程度等,为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提供可靠依据。舒适、安静、整洁、安全的环境有利于产妇睡眠,减轻焦虑、紧张程度,促进身心舒适。体位干预有利于早期翻身、肌肉松弛,减轻不舒适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心理护理使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恢复精神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稳定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痛1~7。松弛疗法能够使产妇分散注意力,潜意识的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痛1~7,减轻疼痛。疼痛减轻可以提高产妇的舒适度,而舒适度提高,又可调节人体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增加机体内p-啡肽水平,作用于脑啡肽受体而达到止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