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中很多疾病的检查与确诊都需要借助血液标本的检查结果来作为辅助参考,血液标本的采集和管理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和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实践中,血液标本的采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溶血现象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l]。引发溶血现象的因素有多种,为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4月一2012年7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4月一2012年7月来该院检查的30例体检人员的标本,有12例女性,18例男性,年龄在29一47岁之间。在空腹时段对其进行静脉采血,静脉抽血量为5mL,将抽出的血液置于2.5mL的两支试管中,对一支试管进行人为溶血,血清分离后做备用,而对另外一支试管进行自然分离,并留下1.5mL的血清作为备用。
1.2治疗方法
抽选出30个人的标本,通过生化分析仪对其标本溶血中的总胆红素(TBIL)、胆红素(DBIL)、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酶(ALT)、肌醉(Cr)、UA、TP、CHO、TG以及尿素氮等十项指标值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其临床指标。
1.3统计分析
临床所得数据均使用微软excel表格进行记录,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以(牙士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Z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标本溶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化检验的结果,溶血对ALT、TBIL、AST、oBIL、CHO、ALB、TP、CK的影响非常明显,p0.05,而对Cr、UA、BUN和TG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
3标本溶血的预防措施
3.1正确、规范采血的步骤
在采血时,要选择弹性好、粗的经脉血管,避免在留有伤痕的位置采血。而且在采血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严格的遵守,要保证采血的医疗器械的完整无损,将血标本向试管内注人。如果有抗凝剂,就要立刻摇匀,防止出现过分震荡,完成采血后,要马上将其血标本送往检验科。
3.2对医务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加强
发生溶血现象的原因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医务工作人员不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不熟练的操作技术引起的。所以,加强医务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进行不断提升,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对每一个标本进行处理时,工作态度要高度认真,对正确处理标本的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而且还要充分认识到对质量进行控制的重要性[3]。经过相关的业务培训,规范采血步骤,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医务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保证溶血发生率的降低。
3.3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现阶段,市场上的医疗器械一般都较为复杂,很多不合格的医疗器械也在这个行列。所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必须要与相关的质检部门进行工作上的积极协调,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此外,在选购医疗器械时,必须选择那些比较正规的生产商,杜绝使用不合格的医疗器械。
3.4联系临床科室,分析查找原因
如果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发现标本有溶血的现象,必须立刻向临床科室报告,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查找,防止再次出现溶血情况,此外,还要联系医生,告诉医生检测的结果不准确的可能性,必须要进行再次抽血检验。
4讨论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很多新的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相应的对临床检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质量控制贯穿整个检验过程,任何环节都不能够出现差错,否则就会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临床进行临床静脉采血时,必须要对标本溶血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并严密重视标本采血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所以,这就要求医务工作人员要对其操作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在采血之前,要对采血器械的完整性予以认真的检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耽搁患者治疗的时间。此外,医务人员还要对检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此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与患者临床诊断的真实性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溶血对于受检对象生化指标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酞转肤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这意味着临床生化检验中,要积极规避而各种影响因素,确保样本的纯净,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结合实际操作情况来看,造成检验结果受影响的主要有多种因素,比如红细胞内物质进人血清、血清浓度异常、细胞内酶释放人血清[7]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溶血前后差异的变化会造成检测结果失真,严重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在明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要从多方面做起,积极进行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