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infantle 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以 2 岁以下为主,其中 1 岁以下者约占 50%。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1 合理喂养及调整饮食
禁食 6~8 h;呕吐重者,可酌情延长,采用静脉补液,无呕吐者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喂糖盐水口服液(100 ml 开水加葡萄糖 2~3 g,盐 0.35 g,小苏打 0.25 g,氯化钾 0.12 g)。对全喂母乳的婴儿,减少喂养的次数,延长间隔时间,缩短喂奶时间,由每次 15 min 减至 5~10 min ,腹泻重者,可停喂 1~2 次母乳,使胃肠道适当休息。对人工式喂养的婴儿,因需减少或避免脂肪,可喂脱脂奶和酸奶。
2 液体的补充及婴幼儿腹泻护理措施
2.1 小儿体液特点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水代谢快,对婴儿而言等于细泡外液 1/2,成人仅为 1/7,其水的交换率快 3~4 倍,所以小儿对缺水的耐受力比成较差,一旦吐泻及进水不足,易导致脱水。
2.2 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是纠正脱水,治疗小儿腹泻的重要步骤,大量出汗。 还必须补充钠盐 ,补液要严格执行补液计划,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的原则。补液总量按累积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及维持量计算,前 8 h 给予总量的一半,余量在 16 h 输入。 过多会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过慢则影响疗效。
2.3 口服补液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 100~150 ml计算。
3 临床观察特征
3.1 低血钾症
患儿出现精神萎靡不振, 腹胀躯干和四肢肌肉无力,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予以补钾浓度不超过 0.3%为宜,滴注时间不少于 4 h。 勿静脉推注,以防发生心跳骤停。
3.2 代谢性酸中毒
患儿表现烦躁,精神萎靡,恶心呕吐,口唇樱红色,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 应备好碱性溶液,配合医生抢救,一般用 5%的碳酸氢钠每公斤体重 5 ml 加等量葡萄糖。
3.3 高血钾症
如补液后仍有烦躁、口渴、惊厥,但皮肤弹性不差,应考虑是否因脱水性质估计错误或过多使用含钠药物所致。抽血化验,血钠如果大于 150 mmol/L 应考虑减少钠盐的摄入。
3.4 低血钙症
一般不严重,患儿表现哭闹不安、易惊、睡不沉、抽搐等,如发现有低血钙的症状, 应该静脉推注 5%葡萄糖酸钙 10~20 ml,宜缓慢,禁漏于皮下,以防发生局部疼痛及坏死。
4 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大便性质的观察
4.1 尿量评估
一般输液后 4 h 后排尿,24 h 尿量每公斤 50 ml 为正常,尿量少,可能入量不足,尿量异常增多,易并发低血钾症。
4.2 大便评估
大便稀薄,有泡沫,色绿,常呈酸性反应,提示糖类摄入过多;有腐败臭味,提示蛋白质消化不良;粪便油腻发亮,提示脂肪消化不良。 感染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色深黄或带绿色,稀薄可带黏液;霉菌性腹泻时,大便呈豆腐渣样,灰白色。
5 防止再感染,并预防红臀的护理及观察
5.1 做好消毒隔离
工作人员及母亲每次喂奶及换尿布前均应洗净双手;病区内应创造条件与其他感染疾患的病室分开;粪便培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者,应住单间,无条件者床边隔离。
5.2 加强皮肤护理
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皮肤,涂鱼肝油鞣酸软膏保护皮肤,局部有糜烂者,可用石蕊试纸测定大便的酸碱度,呈红色为酸性便,便后用 1%苏打水洗臀部,呈蓝色,为碱性便,用 2%硼酸水洗臀部,然后用灯泡烤干局部,并涂紫草油,每日 2~3 次,并勤换尿布。
6 讨论
婴幼儿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体液不足(fluid volume deficit)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等有关。 但是根据病情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对婴幼儿病情好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