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析重症胆管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9-02-03 18:43:32浏览:17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重症胆管炎 (ACST) 多数是由于患者胆管急性梗阻与化脓性感染而造成的,ACST 的病理基础是胆道高压的持续存在、细菌快速繁殖、胆

重症胆管炎 (ACST) 多数是由于患者胆管急性梗阻与化脓性感染而造成的,ACST 的病理基础是胆道高压的持续存在、细菌快速繁殖、胆汁淤积造成含有胆红素颗粒的混合细菌、血栓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炎症介质等通过患者肝脏进入血液循环内而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状。ACST 主要表现为脓毒性休克,继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CST 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病情一般较为严重,且发病迅速、凶猛,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类型,患者死亡率较高,尽早对患者进行胆道减压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ACST 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 2012 年 6 月 -2013 年 6 月收治的 46 例重症胆管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做了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2 年 6 月 -2013 年 6 月收治的 46 例重症胆管炎患者。其中男 26 例,女 20 例,年龄 26~68 岁,平均 (30.510.5) 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 2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 2007年东京指南急性重症胆管炎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在重症胆管炎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

1.2.1.1 术前观察与护理 护理人员在 ACST 患者术前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休克或者异常精神症状应及时通知值班临床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ACST 患者在入院时一般病情比较危重,通常会合并有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失衡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症状。护理人员在 ACST患者入院后应当立即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对患者进行双管输液,以保证患者所使用药物和电解质等液体的及时输入。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氧气吸入、导尿、胃肠道减压等操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和血压变化以及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变。护理人员手术前应当每 30~60 min 对患者进行血压和脉搏测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脉搏跳动次数、呼吸频率和神志状况,若发现患者有异常变化应及时通知值班临床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2.1.2 术后观察与护理 护理人员在 ACST 患者术后应当注意患者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熟悉各种引流管放置的部位、作用和拔管时间,在引流管露出患者皮肤的地方做出标记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脱落等。护理人员对于全麻后神志未清晰或者烦躁不安的患者应给予特别看护或者用消毒后的棉质绑带约束患者的双手,防止引流管被拽出等意外的发生。护理人员在 ACST 患者术后应当注意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性状和流出量,及时准确地加以记录,若有异常,应当及时通知值班临床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在 ACST 患者术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若有异常,应当及时通知值班临床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检查或治疗。

1.2.2 综合护理干预组 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术前术后体征检测、发热护理干预和饮食护理干预。

1.2.2.1 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干预 (1)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运用心理学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现高效无障碍沟通,及时了解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增强信心,更好的配合手术。(2) 术后心理护理干预。重症胆管炎患者经过手术后,由于躯体不能自主活动,且麻醉后刀口疼痛极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恐惧感。因此,术后心里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当利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促进患者身心痊愈。

1.2.2.2 术前术后体征检测 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患者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术后护士应使用心电监护,严密观察重症胆管炎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及时准确记录。若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值班临床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检查或治疗。

1.2.2.3 发热护理干预 对于发热的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退热,并配合使用冰敷全身及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体温低于 38.5 ℃的患者仅需增加原抗生素剂量以及物理降温。

1.2.2.4 饮食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当指导重症胆管炎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用清淡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1.3 护理效果评价

分别于实施护理 24 h 后,评价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的护理疗效。术后患者经护理 24 h 后无化脓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状为有效,反之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 95.6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 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97,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后的死亡率比常规护理组有所下降。

3 讨论

重症胆管炎 (ACST) 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重,且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较高,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在国外 ACST 患者的死亡率为 20%~50%,我国 ACST 患者的死亡率为 17%~20%,且ACST 患者易发生胆道感染、急性胆管梗阻和黄疸等并发症,临床常用手术治疗 ACST。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综合护理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 95.6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 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97,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后的死亡率比常规护理组有所下降。由此可见,重症胆管炎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探析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1)论文

上一篇: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