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临床工作中最常遇见的一种情况,己逐渐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被人们所关注。手术后疼痛几乎可见于所有手术患者,如何有效地缓解术后患者疼痛,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获得最好的舒适度也越来越受到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重视,近10 年来临床上在缓解术后患者疼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1 相关概念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损伤所引起的、麻醉药的药效作用消失后出现的疼痛感觉,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术后24 h~72 h,是人体在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反应,为所有手术患者的必经过程,同时其也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最急于解除的症状之一。术后疼痛控制不足对患者术后恢复可产生众多不良影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术后疼痛还会诱发伤口裂开、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睡眠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由于疼痛可能延长患者住院天数,甚至导致患者重新住院治疗,这些均会增加医疗费用,降低医院病床周转率,浪费医疗资源,同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
2 目前缓解术后疼痛西医常用方法及优缺点药物镇痛仍是目前西医最有效的减轻术后疼痛的方法,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和非阿片类。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给药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2.1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PCA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镇痛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医生通过微电脑设定单次最大剂量和锁定时间,在手术后24 h~72 h 内,患者自己按需调控镇痛药的用量和时机,其优点是既可维持血药浓度持续接近最低有效血药浓度,又可确保用药安全不过量。此方法满足了不同的患者在不同时间对镇痛药的不同需求,体现了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存在个体差异的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目前,临床上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两种。
2.1.1 静脉自控镇痛(PCIA) 静脉自控镇痛指术后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在现有静脉通路上先连接一个三通,而后利用三通将镇痛泵和液体有效连接,打开泵的开关,就开始自动给药。临床上常根据手术部位、手术范围及手术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来设定泵药浓度和速度,一般以2~5 mL/h 的速度泵入镇痛药。若术后患者感到明显疼痛时,可自行按压镇痛泵上的给药按钮,加速、加量地泵入药物,用最短的时间尽快缓解或减轻疼痛。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及时、有效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静脉炎、恶心、呕吐、意识恍惚、昏睡、尿潴留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使用价格偏高,影响并限制了部分患者的选择。
2.1.2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硬膜外镇痛理论基础是阿片类药物在椎管内的应用,药物选择多在阿片类药物基础上与局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应用。手术后麻醉医生通过实施硬膜外镇痛,既能在脊髓水平阻断伤害性的刺激,又能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使药物作用于不同的部位和水平,起到均衡镇痛的作用。阿片类药物浓度较低,因此较少发生术后恶心、呕吐以及过度镇静,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也比静脉镇痛低。由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小,因此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患者可以呼吸更深,深度咳嗽,相对来讲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少。但同时,硬膜外导管是留置在椎管内的,置管时需要患者侧卧弓背,同时考验麻醉医生的穿刺技术,置好管后需要用胶布固定于患者背部,因此术后容易出现脱管、管路打折等问题,对患者的护理要求较高,而且此种方法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较少使用。
2.2 体腔内给药体腔内给药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已推广应用,如胸膜间阻滞即对开胸术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在胸膜间注入一定量的镇痛药,以产生胸壁神经阻滞,可收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又如膝关节手术中在关节腔内注入新斯的明或小剂量吗啡,也可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起到明显镇痛作用,得到手术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体腔内给药由于药物未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全身分布较少,故副作用少,但此种方法受到手术部位,手术术式的限制,适用范围较小,较局限。
3 中医缓解术后疼痛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3.1 耳穴埋豆法耳穴埋豆镇痛是常用于处理临床急性疼痛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以达到止血、镇痛、消炎、解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软组织痉挛的作用。常用穴位: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四诊八纲与经络辨证,临床上常选取具有止痛功效的止痛穴;具有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可醒脑开窍,益气活血的皮质下穴;具有镇静止痛,安神止痉的神门穴等,在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按压耳穴,以局部酸麻胀痛为准,对手术后患者进行镇痛,收到较好的效果。用耳穴埋豆来进行镇痛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掌握;方便,患者可随时随地操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价格便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易于接受;而且没有毒副作用,无依赖性,受到患者的认可,已在术后临床镇痛中开展和应用。
3.2 穴位按摩在我国历代文献中早有针对相关穴位按摩镇痛的记载,穴位按摩是根据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和患者的手术部位,选取特定的相应穴位,对术后患者应用穴位按摩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调顺气血、减轻疼痛的目的。穴位按摩通过采用指压法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无副作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和掌握。
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许多对于缓解术后患者疼痛方面新的方法,像针灸、浮针、针刺加电针、艾灸、穴位埋线、音乐疗法、健康教育、身体松弛疗法等,在缓解术后患者疼痛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在逐步被患者及医护人员所了解、接受和使用。
4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减轻病痛发展到享受高质量的身体及精神治疗和护理。不难看出,由于镇痛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局限性,目前单纯运用西医方法来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已经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中医是我国的传统瑰宝,中医护理方法在缓解术后患者疼痛方面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合并症少、患者痛苦少、医疗费用低、适用范围广、无损伤、操作方法简便易学等优点。综上所述,将中西医护理镇痛技术科学有效地结合,两者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可更好地缓解和改善手术后患者的各种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