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极为常见的骨外科疾病,腰间盘突出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在20~65岁年龄阶段均有发生的可能性,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患者多表现为腰部酸疼、下肢麻木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的活动,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医学界对此给予了高度地重视。为了探究中医正骨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特对我院8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报告:
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研究选取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腰间盘突出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在随机的基础上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4.3)岁,病程为2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3.41.3)年,其中单纯腰疼者为12例,单下肢疼痛者有17例,腰部及下肢都疼痛的为1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23~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2.3)岁,病程为3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3.21.4)年,其中单纯腰疼者为14例,单下肢疼痛者有16例,腰部及下肢都疼痛的为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标准,无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病史,临床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此进行比较。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棘的中医正骨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患者保持俯卧位,然后用拇指对患者的背部双侧骶肌进行点式揉推,一般以5min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在揉推的过程中要使施力的方向与肌纤维保持垂直,使患者的骶棘肌处于松弛状态;然后采用肘尖对患者的压痛敏感部位进行点揉。1次/2d,共持续5周。干预组:在对照组中医正骨法治疗基础上,进而对干预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使患者保持俯卧位,进行局部取穴,对患者的肾俞穴、气海穴、承山穴、足三里以及腰阳关穴等进行针灸,对这些穴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采用25~28号3寸毫针在患者的穴位处快速进针,以患者产生酸、麻、胀的针感判断穴位是否有效,留针时间以25min左右为宜,1次/d,持续2 周。
3.评价指标 根据临床诊断疗效标准,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显效: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消或明显好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有效:患者的腰间盘突出症状有所改善,可进行适当运动;无效:患者的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疼痛加重。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当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结 果
1.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经过治疗,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22.241.32)、(29.321.34),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过治疗,干预组患者有37例有效,达92.5%,而对照组仅有25例治疗有效,占62.5%,两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临床医学中对腰间盘突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腰间盘突出不仅使患者遭受巨大的身体折磨,而且还限制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等活动,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学中多采用药酒擦揉以及按摩推拿的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然而也存在失误创伤以及后遗症等弊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正骨针灸的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尤为明显。首先,中医正骨手法主要是对患者的压痛点以及背部双侧骶棘肌进行推揉,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腰肌痉挛现象,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而针灸疗法通过对患者局部穴位的针刺,能够疏通患者的经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消除患者的下肢麻木症状,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持续针灸达到一定时间后,腰间盘突出病症能够消除或得到大大减轻。中医正骨与针灸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增强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正骨针灸治疗的干预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其临床治疗效果。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正骨针灸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