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谈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实践与认证体会

2019-02-03 19:04:16浏览:8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公布《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全球共有91个国家依据此标准建立了国家级医学教育认证体系

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公布《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全球共有91个国家依据此标准建立了国家级医学教育认证体系。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以下简称《标准》),并正式启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整体部署,计划于2020年完成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医学教育等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

1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评判医学教育是否达标、促使院校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模式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由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采用国家规定标准和程序,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进行审核与评估的外部质量评价机制。认证工作主要目的:一是评判教育项目是否达到基本质量标准;二是促使院校不断改进,促进质量发展。认证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为依据,采取学校自评和外部专家考察评审两种方式,对教育教学进行全程评价,完成考察教育教学方面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标准要求、帮助学校找出存在弱项或差距,以及指出改进方向三个方面的工作。认证过程中有三个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是关注办学宗旨、教育计划、培养结果及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二是关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运行与质量保证;三是关注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与持续改进。

整个认证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建设阶段,学校根据《标准》进行改革和建设,向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请,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确定认证时间,学校在此期间,完善各项建设内容,并提交《自评报告》;第二阶段是现场考察认证阶段,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确定专家组,按照计划时间,进校进行为期3~5天的现场考察认证,形成初步认证结论;第三阶段是持续改进阶段,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审核初步认证结论,形成最终认证结论,包括认证有效期。学校根据认证结论中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建设完善,每年提交建设情况报告。认证有效期满,学校提出申请,接受下一轮认证。

2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利于加快学校自身发展,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政策层面讲,认证是国家规定的重要任务,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倡导和推动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中国到2020年要完成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首轮认证工作。到2023年美国外国医科毕业生教育委员会(ECFMG)要求所有申请者的毕业学校,必须经过正式的认证,通过认证的学校,将进入由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与国际医学教育和研究促进基金会(FAIMER)联合发布的《世界医学院校名录》,学校所授学位被国际认可,提高学校在国家、全球范围内的声望。从学校自身发展讲,认证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际化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集中体现高等院校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宣传平台。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从2008年开始试点认证2所学校,至2016年底,共完成了58所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3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评估有本质区别

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评估有着本质的不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对象是学校,认证的对象是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是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硬件是大学办学的必备条件,对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等办学硬件有规模和数量上的要求,结论是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认证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对象上,不仅重视教给了学生什么,更重视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在内容上,不仅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考查,尤其注重对学校输出结果毕业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在方法上,看材料不是重点,关键是专家自身感受学校的医学教育,核心在于围绕标准进行多维求证。评价认证结果是以有效期来体现,一般为3~8年。

4 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实践与认证体会

专业认证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认证的目的和指标导向,需要参与认证院校全面解读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理清专业认证的本质或者说核心功能。认证功能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认证,使临床医学专业办学条件达到合格入门的水平;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通过学习《标准》,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改革,从而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抓住了认证的根本,工作思路便会逐步清晰,一是逐条对照标准,确保临床医学专业办学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短板;二是以认证标准为引领,深化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强化临床医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亮点。

4.1 在宗旨理念方面体现整体性和层次感

专业是反映学校办学宗旨的载体,办学理念及宗旨在校级层面要统领,在专业层面要落地。例如,某大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阐释学校的办学宗旨。宏观层面,明确提出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学科专业定位、办学层次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5个定位,即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定位;以研究教学型大学为类型定位;以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为学科专业定位;以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拓展继续教育为办学层次定位;以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服务面向定位,以及5个统一的办学理念,即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相统一、业务素质与政治素质相统一、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统一、基本知识与创新能力相统一。

微观层面,结合专业培养特点,强调5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培养目标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作为首位要求,学校书记、校长为学生讲授第一堂课;坚持需求导向,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临床医学专业60%的新生和66%的毕业生分布在广东省;坚持以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坚持精英教育,在招生规模有序增长的同时,教学用房、实验条件、医院数量和教学床位等实现了同步倍增,有力地保障了培养质量;坚持科教结合,建设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课外科研,将科学精神、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

宗旨理念和具体做法有机结合、相互印证的方式,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同:学校办学宗旨中明确表明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尤其是在学术和研究领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学生全方面发展,包括参与志愿服务。这是学校医学教育的一大优势。

4.2 在教育计划方面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感

一是在不同层次培养目标体现未来时。例如,五年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具有扎实医学知识和初步临床能力,具有探索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在此基础上,八年制强调较宽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领导能力,更加关注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二是注重展示已有建设基础,体现完成时。已经实现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精品化,已建成5门国家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8门广东省精品课程和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是注重展示改革过程,展现进行时。医学课程整合是医学教育改革热点,学校用1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从调研、动员、培训、论证到教学实施系列工作,集中全校200多位教师,83个科室(教研室)主任推动基础-临床融通整合的教学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要体会是:一个核心,四个结合,即以贯彻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为核心;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在整合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每个模块设立PBL专题内容和学时,建设PBL案例库;还原论和系统论相结合,妥善处理整合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保留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遗传学等少量学科课程;传统行政结构和新型横向组织相结合,实行双责任制,调动学院教研室和课程模块两个积极性,一方面给予模块负责人相应的管理职权;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做好协调支持和保证,课程建设责任落实到负责人所在学院;人员培训和团队建设相结合,将转变思想,培训提高和改革探索全面融合,通过境外培训培育跨单位整合教学团队,形成统一改革共识,有力推动了改革进程。

正在实施的课程整合改革让认证专家看到学校改革的决心和态度,受到专家充分肯定。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的教师都参与到医学教育改革中,包括PBL教学、医学课程整合和形成性评价等。该部分课程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保证案列讨论的既定目标与学生评价相一致,这种做法将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3 在教学评价方面体现有效性和参与感

一是通过机制改革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出台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制度;在见习前、实习前、毕业前三个阶段,开展综合医学能力考试,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通过课堂测验点评、课外作业评价、床旁教学指导、出科考核等积极推进形成性评价;建立标准化病人库,毕业考试实施14站标准OSCE考试。二是通过技术革新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从1992年起,研发临床医学系列试题库以及单机版通用题库系统,获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研发新型网络题库与考试评价系统,经过3000多场、近45万人次的网络考试中大规模应用。基于超过20万人次网考数据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教育测量学参数,为评价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三是通过支持平台保证评价的参与感。建立了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育评价,依托网络考试平台可生成个人、试题以及试卷三种分析报告,向学生、组卷教师和教研室提供详细参数;依托网络评教系统,实现师生双向评价,每学期收集超过10万条评教信息,覆盖超过1 200名教师,连续13年实名公布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每年公布《本科生教学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完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这些工作也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学校已建立涵盖整个院校教育阶段的综合评价体系,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也包括部分针对行为和态度的考核。

4.4 在师资队伍方面体现导向性和认同感

重视师德师风,增强正面导向。每年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开展各类优秀教师评比,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形成了品正、学高、敬业、爱生的优良教风。先后涌现出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一批广东省师德标兵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重视教学激励,赢得广泛认同。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政策,调动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一是开辟教学优秀人员职称晋升特别通道,设定教学型、临床教学型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针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实施职称评聘教学特别推荐,先后7名教师获得特别推荐;二是设立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每年拿出50万元,评选5名本科教学优秀教师,获奖教师每人奖励10万元;三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待遇提高26.5%,凸显优劳优酬、优教优酬;四是积极推进专家治学,近三年,95%以上的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每年参与本科生教学;设立兼职副处长制度,3名一线教师担任兼职副处长。

注重教能提升,关心职业发展。全面开展引才引智、领军人才培育、优青培育三大人才工程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为青年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证。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推进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教师指导咨询等工作,探索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2015年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了相关专题讲座7场,参会人数累计1200余人次;开展教学能力培训相关的名师工作坊5期,参训人员120余人;举办教师教学交流活动沙龙3期,受到一线教师广泛欢迎和好评。与FAIMER(美国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促进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SMU-FAIMER区域合作中心,极大促进了学校医学教育改革与国际先进医学教育全面接轨。近几年,教师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大奖,如获得全国高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科组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基础组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第一名。认证专家组认为,教师发展中心必须成为学校的造血器官,根据教改要求,物色和筛选出有潜质的师资培训师,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培养。学校通过与FAIMER合作成立中国区域中心,引入国外先进医学教育和医学教师发展资源。专家组赞赏学校在这方面所显示的远见和领导力。

4.5 在教学改革方面体现独特性和坚实感

依托深度信息化建设打造优势特色。学校先后自主研发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爱课教学支持系统、自主实习支持系统、网络题库考试系统四个信息化平台,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成为便捷的信息化工具,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例如,实习管理一直是教学管理中的难点。学校以档案袋学习法理论为指导,研发了实习支持系统,通过设置和量化实习任务,学生根据实习任务填写实习记录、读书报告、实习周记、出科小结等,实时掌握学生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完成病种及技能操作等实习动态过程,实现学生与带教教师、实习单位、学校之间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评价及反馈,积累实习单位实践教学质量大数据,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专家组认为,学校开发了在线移动管理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使得评价过程更加透明、系统和高效。又如,形成性评价也是认证专家极为关注的内容。学校按照自评他评结合、堂内堂外结合的原则,一是在题库系统中增加了生成性测试试卷的项目,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二是开展课堂测验点评,教师设置3~5道客观试题,让学生通过微信或手机APP当堂作答,教师根据作答情况对学生整体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点评;三是利用爱课教学支持系统,支持55门形成性评价改革课程,给予专项改革经费支持。每门课程根据学科及教学组织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少于3次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结果于评价后的下一次上课前或一周内反馈给学生;四是积极探索mini-cex,加强床旁教学指导,教师对学生临床表现进行实时点评、讲解和示范,通过实习支持系统统一收集、分析相关评价结果。依托高水平教学成果构建强力支撑。2004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15项。教学成果奖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总结,能集中反映改革成效,具有非常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比如,我们利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多科性医科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说明学校以医为主,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理念;利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医学影像数字仿真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佐证医学课程改革建设显著成果;利用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网络题库与考试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说明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效;利用《全程渗透,多维互动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系统构建与实践》,展现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利用广东省教育成果二等奖《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督导评估体系》,说明教学教师督导体系建设情况。

5 结语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尝试和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接受专家组现场考察过程中,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开放创新的态度,还要有持续改进的决心。

一是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都知道认证的基本方法就是多维验证,学校所有的改革理念、改革制度、改革措施都必须最终转换成为师生能够亲身感知和体验的教学环节;改革效果不仅要通过数据、证书、示范来体现,还要通过师生实际表现来验证。认证全过程必须充分体现学生、老师的参与和认同,例如,学校基本情况介绍使用学生拍摄的视频作品,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是要有开放创新的态度。在材料收集整理准备过程中,学校全程使用云平台和协同系统,实现了所有支撑材料全部实现无纸化,随时进行增补和修正,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第一时间向专家提供全套的电子材料包,以便专家查找各项认证内容,受到专家组好评。外籍认证专家不仅能帮助学校在观念、制度、做法上,对接国际先进医学教育标准,而且还能帮助学校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外籍专家在文化上的差异,及时做好沟通说明。例如我们学校拥有长期军队办学历史,军队优良传统已经融入大学精神,成为办学特色,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对军队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提前与专家说明中国军队的定位尤为重要。

三是要有持续改进的决心。通过认证,我们在短时间内高效推进了课程整合等各项综合改革,成效非常明显;也清楚地看到,在临床实践基地同质化建设,教学精细化评价、早期接触临床方面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在现场考察结束后,又反复组织了多次研讨会,结合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十三五规划制定,切实贯彻专家意见,做好整改工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谈医学图书馆嵌入临床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上一篇: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分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