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写给年轻的职场人,不要停继续跑

2019-02-04 13:59:52浏览:7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写给年轻的职场人,不要停继续跑  文/Sean  我不同意很多人把职场比做丛林,推崇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但有一点是真

  写给年轻的职场人,不要停继续跑

  文/Sean

  我不同意很多人把职场比做“丛林”,推崇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但有一点是真实存在的: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们,学校的时间需要你珍惜,一旦走出校园,你们面临的环境将截然不同。

  简单的说,你会发现,很多事情的逻辑,和学校里的逻辑不再完全一致,甚至相反。

  不要着急,也别急着给自己贴上“迷茫”的标签。

  我分享一些身边的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借鉴。

  1、别停下,继续跑

  我的性格是差不多就行,随遇而安。对人对己要求都不高。

  中考考砸了,太丢人,高中要把面子挣回来——也就努力了一个学期,爬到班级前几名,又满足了。幸好基础打得牢,高考超常发挥,分数除了清华北大都能进——可惜是提前填志愿,我本着一定要填满志愿的方针,零志愿填了师范类的英语,结果飙出了高分,第一志愿都没轮上就被录取了,拿了一笔当年看来是巨额收入的新生奖学金:5000元。

  然后我又满足了。

  和我类似个性的小伙伴不少,做差了丢人,那可不行;但是做好了就很容易满足。

  这就坏了。

  我以为我进入了象牙塔,可以休息了。

  但别人开始努力,就把我甩在身后,再也追不上。

  我同寝室的四川同学,刚到上海的时候别说英文了,普通话都说不清。

  四年间,我们打牌唱K谈恋爱,他读书自修背单词。我毕业拿着3000-5000的薪水自鸣得意,他考取北大硕士。

  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但薪资上人家已经突破百万好些年,是我薪水的2倍。

  我还有个高中同学,本来是清华北大的有力争夺者,高考失败,考到气象学院。这哪里可以忍?四年后他翻身考入中科院,变身科学家,美帝做了几年项目回来,如今在投行做投资规划。

  回头看,排除掉那些顶尖的同学们,剩下的中上游同学如果中考失利,往往高考就成功,高考失利,往往考研能翻盘。

  我这一代接受的普遍教育是:

  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过去了前途光明,过不去就很糟糕。

  其实,个人发展是漫长的马拉松,高考只是个节点,在这个点领先固然好,在这一段落后也不代表就输定了。

  重要的是要一直跑,不要停下脚步。

  刨掉部分天才,大部分普通人是容易满足的,一旦停下脚步,就算同龄人追不上,年轻人会追上。

  公司里,我用过太多的90后小伙伴做实习生,我很清楚,这波小伙伴比我10多年前要出色得多。

  看清这一点后,我强迫30好几的自己,尝试新鲜事物,从2010年的微博官方账号,到2013年的微信公众号,到去年的知乎,我很清楚,我不尝试新事物,我就会被年轻一代给KO出场。

  我夏天的时候招了一个实习生,她双非二本,人也很内向,但很诚恳很好学;本来因为她PS技能一般,我还挺犹豫的。

  招来后没几天,姑娘的PS技能突飞猛进,让我刮目相看,我意识到年轻人的成长速度可以这么快。她被欧莱雅录取做市场,做营销的大多知道,这种快销品化妆品的市场部,前途无量。

  很多小伙伴在live和值乎里问我:

  我大学不行,我未来怎么办?

  我想说的是:

  无论你现在是985,还是双非,还是大专,只是你现在的状态;它不代表你的未来,人生这局棋刚刚进入中盘,你的未来还在你手里。

  只要你一直跑,别停下。

  2、别放弃尝试的机会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和一个姑娘挣一个岗位认识了,她被录取了,我被淘汰了。

  我一开始没发现,华师大输给交大的学生,很正常啊,结果后来仔细一聊,发现她是交通学院的……这学校几本我都没听说过啊。

  她之所以能赢我,就是因为她实习多,我实习少。

  虽然学校差,但是有了起码的职场背书,又甩开我了,后来没多久她又跳了:跳去知名法国企业做业务了,虽然那家公司根本不招应届毕业生,但是她因为在那里实习过,认识了里面的员工,穿得老成一点就忽悠过了老外……

  这故事,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实习有时候分量比学历还重。

  不少人到了大三,课就不多了,有足够的机会找一份靠谱的实习工作(最好是大公司),这对立志于走职场路线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1.职场初体验

  这段经历教会你如何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沟通,教会你了解大公司的运作方式,以及你所扮演的角色。

  它让你扩大眼界了解职场。

  而且频繁换工作岗位,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大:大学生三个月换一家公司/行业/城市实习难度不大,写在简历里还是加分。

  但是对于职场人来说,跨行业跨城市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常常面试或者跳槽也会让雇主担心自己不够稳定,职场人往往只能通过行业活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职场背书

  好的企业,可以为你毕业后求职提供背书。

  举一个我们咨询行业的例子:

  你在麦肯锡实习过,那大概率波士顿和贝恩会考虑录用你,二线咨询公司更不用说了,本土咨询公司也很可能蜂拥而至。

  实习找大公司,不仅是因为大公司能让我们学到更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大公司带来的背书,很多企业在招人时,不是找最合适的,而是找最安全的选择,你的大公司背书,对招人的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安全。

  补充讲一点学生小伙伴们常有的误区:

  不要等到快毕业或者寒暑假再实习

  有小伙伴问我:

  你们招寒暑假实习生吗?

  是的,我们招假期实习生。

  但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

  大部分公司,每天都在招实习生。作为需求方,你们放假与否我们是不关心的。

  须知,寒暑假无数同学出来找实习了,我们企业只会是更加挑剔了。

  相反在大多数童鞋回去备考或者刚开学的时候,就会出现实习生荒,那个时候你在一流企业赢得实习岗位的几率要高很多。

  所以实习千万别等寒暑假和海量同学去拼破头,随时可以立即开始。

  3、别给自己设限

  我是读英文系的,每次跳槽我妈都会问:

  新公司能用上英语吗?新公司有老外吗?不要把本专业浪费了。

  她是53年出生的人,这种思维很正常。但也有93年的小伙伴问出类似的问题:

  我是XX专业的,现在公司里用不上我本专业的内容,我是不是应该辞职?

  我再细问几句,发现其实她挺喜欢这份工作,就是纠结和专业的关系从此断了。

  这不是作吗?

  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选择,首先要看的是自己的热情,是不是愿意把这份工作作为一生的发展方向;它是不是你的梦想,能不能和你家男神/女神一样,在每天早上把你愉快的从被窝里吻起来。

  很多职场的能力和知识,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距离太大,并帮不上太多忙。

  但只要上心努力,1-2年能入门,5年就是专家,8年以上就是大咖,只要投入精力,找对办法,一定能学好。

  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高中毕业哪里懂得选专业啊(是不是?生物工程系的童鞋们麻烦举手示意一下),听说哪专业热门,就选哪个。

  大学四年也没怎么学到职场技能,说得不好听一点,约等于沉没成本。大学毕业找工作往往是个纠错的过程。

  毕竟公司的大多数岗位用人看能力看态度,很少看你是哪个系的,传统来说,美世留用的应该是读人力资源和保险专业(我们有员工福利业务)的童鞋居多,但是如今社会科学,哲学,英文系毕业的小伙伴,美世一抓一大把。

  招应届生时更看重的是学校学历和实习经历,有些小伙伴会说:

  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很牛哦

  抱歉,除非面试官是你校友,否则很可能不知道。你千万别当HR是一站到底的战神,啥都知道一点。

  以我个人来说,我招的小伙伴读啥专业的我根本记不住,但学校我通常印象很深。

  我在《工资多高,我们才不焦虑?》分享过一个90后小伙伴的故事:

  小伙子普通985学校本科毕业。无论能力、背景都不算顶尖。

  毕业后也没进入知名企业,而是找了一个比较清闲,不用坐班的会务公司。

  他在空闲的时候把自己租的一个房间重新装修,改造成了日租房,放到了AirBnb上,减轻自己的租金压力。

  一年后,发现这生意靠谱,又开了分店,在淮海路上的弄堂里长租了一间老房,接着做Airbnb生意。

  不仅如此,凭借自身美术设计的背景,连续的装修经验,以及做Airbnb必备的拍照技能,他在小圈子内名声大噪,常收到媒体采访,他的家更被看作是“美爆朋友圈”的温暖小窝。

  如今除了本职工作和Airbnb房东外,她还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和装修设计师。

  我不记得他是哪个专业的了,反正读的不是装修和摄影。

  他没有给自己设限,倒是找到了有趣的新职场。

  4、写在最后

  走入职场有很多需要重新适应的地方,很多需要重新学习的领域。

  你可能会焦虑,可能会紧张,这很正常。

  但你须知,你们一定会比我们这些前浪更出色,这是历史潮流,虽然我们不一定是被你们拍死在沙滩上的。

  年轻的你们有最大的资本,是你们生在互联网时代,你们的学习成本最低。

  谁的资本比你们更大?比你们还年轻的小一辈。

  所以三别送给大家:

  别停下,继续跑,否则会被赶超;

  别害怕,勇敢尝试职场的体验;

  别设限,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来源:瞎说职场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幼儿园2018新年对联

上一篇:

我们老得太快,聪明却来得太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