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文/诉讼咨询桂倩lawyer
昨晚看了电影《秋菊打官司》,这是一部很老的电影,几乎和我年龄一样大。这也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印象最深的还是以前在司法考试培训班上,行政法老师讲解行政复议程序时以秋菊的复议程序为例便于讲解,顺带还以陕西方言说了秋菊的经典台词,“我不是要钱,我就是图个说法”,当时班上同学都哄堂大笑。笑归笑,巩俐饰演的“秋菊”一角成功塑造了一个倔强不服输的农村妇女形象。
这部电影非常纪实,它以十分写实的视角,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乡镇、县城和城市的不同风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农村要比现在闭塞、落后的多,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还是人的观念认识、精神风貌上。
秋菊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长成的村妇,她文化程度不高,只念到初中毕业,但她秉承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并且她为人耿直、能干、有主见。因此,家里的很多决断由她做主。
在那样一个农村的熟人社会里,维持秩序更多是依靠宗族权威、社会舆论以及儒家文化推崇的情和理。因此,在秋菊丈夫被村长踢伤后,秋菊反复提到,“要个说法”,她认为自己丈夫不能平白无故被踢下身,村长的行为站不住理。但在村长看来,他踢人是因为秋菊丈夫首先中伤他生不出儿子引起的,而且,作为村里的权威,他不可能向村民低头服软,最多只是在物质上赔偿下。
于是,两个犟人碰到了一块。
尽管在这个问题上,这两人的矛盾不可调和。但是,令人感到惊奇又温暖的是,他们没有像通常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这两户人家见了面一样的寒暄和嘘寒问暖,甚至可以做到该帮忙时一样的帮忙,帮忙之后还告诉对方,你要打官司就继续打,这和我帮你没关系。言外之意,就是一码归一码,帮你不是有其他意图。在胸襟上可谓非常开阔,做到了对事不对人,体现了西北人民的忠厚和实在。
在秋菊的观念里,其实她只是要个说法,类似于赔礼道歉的形式,她根本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借助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她却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因此最后的结果超出了她的想象,影片最后以秋菊一个近镜头作为结尾,镜头中秋菊满脸的举足无措,简洁有力的刻画出了她的内心活动,也凸显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矛盾和尴尬。
法理和情理的矛盾并不鲜见,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当事人,二者在冲突时,在思想上可能都会些不知所措。在善良淳朴的秋菊心中,法律不是最重要的,物质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尊严和骨气。某种程度上,我理解和认同秋菊的观点,法律是武器,是有力的工具,但千万不要认为法律是万能的,“手里握着这一锤子就把任何东西都看成是钉子”。其实,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碍于秋菊法律方面的认知水平,她虽然借助了法律这个工具,但她并不知道可能的结果,所以,最终她苦苦争取的结果变成了她并不想要的结果。(www.shancun.net)
这部电影非常真实,它体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淳朴、向上、忠厚、老实,而真实的东西往往就是生命力本身,最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