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2019-01-28 16:40:13浏览:38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一、当前的现状1、综合预算还没有真正实现。虽然在199x年我县就开始进行综合财政改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一、当前的现状1、综合预算还没有真正实现。虽然在199x年我县就开始进行综合财政改革,但没有将预算内、外资金等所有收支编入了预算,预算外收入并没有形成政府的统筹财力。基于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习惯理念,预外资金虽然进入了财政专户管理,只是对部分单位的预外资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政府统筹,绝大部分预外资金最终还是返还给单位,学校等单位的预外资金还是分毫不差地返给单位。  2、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了财政支出的管理。但是,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还有,公用经费、项目支出运用“零基预算”分配模式难度较大。特别是农业、教育、科技及卫生等项支出,由于上级提出了年度增长幅度或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法定要求,实质上就是“基数加增长”,与“零基预算”有矛盾。  3、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难。(1)项目支出预算数额大、可行性研究时间紧,难以保证其科学性。(2)项目支出管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伸缩性,为部门提供了一个与财政讨价还价的余地。(3)项目支出要求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及部门工作等重点工作来编制,具有前瞻性,但是长期以来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工作,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4)编制下年度的预算时,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及部门工作计划尚未出台,许多专项支出难以细化准确,导致执行中追加追减的情况经常发生。  二、对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实施的总体设想1、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对部门单位的行政事业费和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不仅要统管,而且要做到统筹,按照统一的标准,根据部门履行职责需要核定部门预算,切实做到收支脱钩管理,逐步改变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错误认识,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政府宏观调控范围之内。  2、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根据财力可能和事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满足部门单位工作需要,又不浪费财政资源。开展调查、分析、测算和论证,对部门实际开支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对比,研究特殊部门的特殊支出需求,逐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为实行真正的“零基预算”提供依据。  3、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1)及早开展项目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建立项目数据库评审制度。由于部门预算编制时间相对较紧,一些项目又具有专业性,需要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才能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因此,必须建立项目数据库专家评审制度。(2)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要附有可研性报告。今后编制部门项目预算支出时,做好可研性报告,需要说明要干哪些事,怎样干,能够取得什么效果以及项目资金预算等,都要在可研性报告中详细说明。(3)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要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县委、县政府工作重点紧密配合,否则财政不予安排,以改变部门、单位套取财政资金、把难题推向政府的问题。(4)要建立预算追加审查制度,以强化预算约束力,切实减少预算追加。三、实施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的大体安排由于部门预算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这方面又没有经验,为了稳妥的推进这两项改革,我们准备在时间安排上,200x年先选择有代表性的4-6个单位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辅开。(一)建立预算编制工作机制,增强预算编制合力。1、建立链条式管理机制,理顺各环节工作关系。初步建立了一个以部门为依托,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评价一脉贯通、相互促进、层次分明的“链条式”预算管理机制。在试点的时间安排上,今年10月前制定改革试点方案,设计规划实施步骤并统一部署,11月份对单位的收支和成本费用情况进行摸底,并完成“一上”,12月底基本确定预算盘子,明年1月份按规定程序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明年2、3月份报县人大审议通过后批复执行。工作实施中,预算股和有关股室、单位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推进部门预算和财政综合预算改革顺利进行。  2、实行“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预算分配办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预算编制主体上,局外以“主管部门”为主体,履行好对所属单位统一平衡、汇总责任,把好初审关;内以“业务股室”为主体,把好分管单位上报预算审核关口。在预算安排上,采取“内外有别、两步到位”的灵活办法,即财政内部由预算股根据预算内、外综合财力情况算大账,财政对外由各业务股室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算细账;在内部资金分配上“分两步走”,先确定下达初始额(基本支出及常规性项目支出),再根据财力确定法定支出增量及必保的专项支出项目,分两次切块。除必保支出项目外,业务股室根据分管部门特点和收支实际,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统筹安排支出,有效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构建预算内外资金运筹机制,深化综合预算改革  1、对县级预算外收入进行政府统筹调剂。在报经县政府确定后,争取在200x年对单位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除国家明文规定不得调剂的项目外,统一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集中调剂,打入预算财力,由财政统筹安排支出。  2、用部门预算的方法核定单位支出盘子,用财力包干的办法强化管理。现在单位类型复杂,财政负担很重。如何合理界定县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补助范围、方式,是编制好县级部门预算首要解决的问题。从这几年的财政改革实践看,我们应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发,对单位经费补助方式进行了不断改进。(1)对部分有条件的单位,试行财政补助“零增长”或“负增长”,逐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2)对预外收入资金较多的部门试行“细化算账、包干补助、节约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对一般事业单位,实行“按要素核定收支,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补助方式。(3)对自行组织收入较多、经费自给能力较强的事业单位,在核定单位收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财政补助总额包干”,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优化分配结构。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办事”,推动“事业”变“产业”。通过改革,节减财政开支,调动主管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  (三)构建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本支出管理  1、构建了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在对预算单位人员、资产、收支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预算、决算、审计监督、人事部门等不同资料来源的基础信息库,并初步实现动态管理,为规范人员支出,维护基本支出预算的真实准确提供了有效保障。2、建立分类分档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按照力求统一规范、公平合理的原则,根据单位特点和预算管理形式,分别采取定额法、定额控制法和非定额法测算其基本支出。对纳入定额法的的行政单位实行综合定额,实行“人员支出按实际、公用支出按定额、项目支出按可能”的预算安排方式;事业单位制定了基本支出开支审核标准,实行财政补助定额。对行政事业单位划类分档,分别确定标准定额。为统一规范单位支出标准,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均衡单位供给水平,合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奠定了基础。    3、适当增加部门机动经费。考虑到受预算编制时间提前等影响,各部门难以准确预计所有的收支增减因素,为确保预算顺利执行,允许各主管部门在部门预算中预留部分不可预见经费,规模控制在本部门日常公用支出5以内,主要用于单位不可预见开支。但这部分资金原则上由主管部门在下半年动用,开支项目报财政局备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2007年城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

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学会做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