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李之仪:谢池春

2019-02-07 01:10:07浏览:22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谢池春》  李之仪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

  《谢池春

  李之仪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着人滋味,
  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赏析

  此词为抒写伤春相思之作。上片写清明景象。以残寒、疏雨总揽清明时晚春节候特征,而以“花径敛余红”五言四句铺排清明风雨过后的景象,一句一景,四句辐凑,而敛、萦、穿、沾四个动词成为粘合意象的柱轴,使地、池、空、人四幅画面有声有色,动静兼备,错落有致地由物及人,自然过渡到“正佳时”的主观感受。下片触景生情,抒发了作者相思的一片痴情。“频移带眼”二句,暗示与所爱者离别日远,相思目深,乃至为相思煎熬而恹恹病瘦。“不见”以下数句反复申发其相思苦楚。于是词人为此而问,如此相见离别,离别相思,何时是了?即使频频相见又如何?还不是频频分离更增添频频相思。“何似”二字透出一种无把握的犹疑味道。“天不老”数句辞意递转,揭出天公无情,弄得有情人“未偶”。借“天”隐喻不可抗拒的权威。此情此恨何时可了?“分付庭前柳”,以拟人手法寄愁于柳,很别致,柳芽形如丝结,象征着诗人心灵物化的愁结,是以景代情,这就是词人感受到的“浓如酒”的滋味,悲愁苦恨的滋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秋天好词好句

上一篇:

描写草的好词好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